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发展

2021-11-24周刚

湘潮(上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党群代表马克思主义

★ 周刚

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为新时代处理好党群关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共产党代表各民族的利益,它的任务是解放全人类,应当掌握政权,成为领导者。他认为,共产党领导群众不但由其自身的性质决定,还因为共产党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这样就为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发展。

首先,毛泽东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把这条正确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强调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党的路线要反映群众意见,体现群众心声。

其次,毛泽东把党与群众的关系比喻成种子与土地的关系,党脱离了人民群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团结广大人民,团结得越多越好。”他还指出,无论何时,都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这时候,我们有一些缺点,人民还谅解我们。现在是平时,又不打仗,就是训练,如果不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人民对我们的缺点很自然地就难于原谅了”。

最后,在如何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出发,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并强调要为群众服务;1945年6月党的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

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发展

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及党自身情况发生的变化不断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进行丰富和发展,为赢得人民支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发展

首先,邓小平提出要做人民群众工具的思想。他说:“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其次,以做人民群众的工具为基础,邓小平又提出领导就是服务,不是当官做老爷,要切实做好人民的勤务员。“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揭示了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唯一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领导就是代表人民利益,执行人民意志,为人民谋利益。

最后,要做好人民群众的工具就要用群众标准来衡量各项工作的成败。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切成败要用“群众标准”来衡量,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其言行的标准。邓小平的“群众标准”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发展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针对新时期共产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思想。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有利于党与群众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地位有重要意义。这既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进一步发展。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发展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绝不以权谋私。“情为民所系”就必须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决不脱离群众。“利为民所谋”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党群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党群关系的思想和观点,尤其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党群工作的根本指针。

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增多,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其中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针对党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习近平警告说:“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从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地方入手改善党群关系。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大大提升。

从人民群众最期待、最关心的地方做起,增进党群关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把握住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党中央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开展工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自信,更加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以新时代“赶考”的精神检验党群关系。“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党绩的标准,群众是否肯定作为评价政绩的尺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根据历史和时代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党群观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赢得了人民支持,筑牢了执政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猜你喜欢

党群代表马克思主义
拱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家门口的“红色家园”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电力企业党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对策
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