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电影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021-11-24卢雅珮

经营者 2021年19期

卢雅珮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一、引言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将电影产业列为第三产业范畴。2002年,我国电影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改革阶段。2006—2010年,电影票房从26亿增至100亿,电影产量从300部突破至500部,中国电影经济在市场化改革的驱动下实现了经济价值翻一番。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200亿,电影产业总产值达到2010.2亿元,全国GDP的贡献值为844.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2.6万个,缴纳生产税183.6亿元[1]。2015年,互联网资本开始进入电影产业,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总票房突破600亿大关。在“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疫情的突然来袭,电影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接下来的“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长期处于“疫情防控”和“发展经济”双线并行的新形势下,电影产业去泡沫、去杠杆仍在持续,影院兼并重组,互联网深入渗透等因素都会让电影产业的发展出现复杂态势。

二、国民经济及其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经济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世人惊叹。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到2016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规模也从GDP4.9%恢复到18.6%[2]。现在的中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许多产业也已经跃居世界前沿。

在今年9月《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在回答记者关于一线城市未来发展问题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及其他超大特大城市经济大幅增长、人口显著增加、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也日益成为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比重快速增长,近几年观影人群逐渐扩展到全年龄段,且数量不断提高,城市资产增值、人才集聚、消费带动、品牌提升、就业扩大、税收增长等等,在庞大的电影消费群体的激发下,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方式变化显著,电影产业已经进入了内生性增长阶段,我国正迈入向电影强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电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重也在迅速提高。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创造需求、刺激投资、提高就业率,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甚至是关联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持续的拉动力。

(一)电影对投资的促进

电影作为特殊的文化商品,具有一般商品属性。而发展电影产业,其根本目的也是获取利益。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影投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2020年,在电影院停业178天的情况下,我国电影总票房204.17亿元,其中国产票房为170.93亿元,占总票房的83.72%,全年创作生产各类电影650部。截至2020年底,全年可统计票房影院11948家,银幕72474块[4]。

从近几年的电影产量、影院数量、银幕数量等众多市场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是世界级的电影生产大国,更是世界级的电影票房大国。除此之外,电影产业还对相关产业产生了明显带动作用,如房地产、图书出版、文创、餐饮、旅游、游戏、交通等相关领域,拉动并扩大着社会投资的需求。

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收益,它的行为主体是多元的。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成熟的投资环境和多样化的投资手段紧密相关。由于电影产品需要体现其文化价值的正外部性,因此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投入显得格外重视。除了政策扶持外,以专项资金、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参投等政府主体参与的电影投资方式正逐步加大投入力度。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业外资本被吸引进电影产业,互联网新投资模式也深入电影产业,当前已经成为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后产业开发等诸多环节不可或缺的投资主体。

(二)电影对消费的促进

电影属于文化商品,猫眼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高速增长,观影人次从2010年的2.8亿,增长到2019年的17.28亿。国内的电影票房从2010年的101.7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42.66亿元。观影人次和观众数量都有显著提升,观影人群也从青少年扩展到全年龄段,从一线城市到全国各级城市,消费半径得到了充分扩展。

充足的内容供给是消费的源动力,先进的放映终端是消费的场景保障。如今,以猫眼、淘票票为代表的网上购票的普及化、线上选座的便捷性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在闲暇时间享受文化商品带来的快乐。

(三)电影对就业的促进

电影消费需求的火爆催生电影劳动市场的火爆。北京电影学院近年来不断扩招,从3年前的490人扩大到了今年的604人,2021年本科艺考初试人数也达到了52690人次[5]。电影年产量的增多加剧了电影企业之间的竞争,电影产业的经济效益与人才的投入密不可分。随着数字电影、特效技术、动画制作等电影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个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于一体的双向密集型产业正释放着它的活力。

一部电影单从摄制阶段就可细分出包含导演、制片、演员、服化道、摄影、灯光、后期、声音、音乐、音效等在内的数百个工种。随着影视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持续扩大,电影产业对国民就业的贡献潜力巨大。

(四)电影对出口的促进

从出口金额来看,2006年,美国电影海外票房为163亿美元,至2010年,海外票房达21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0%,年均增长9.2%,而同期美国GDP年均增长不到1.2%[6]。2014年,美国文化产品出口额达194亿美元,是进口额的两倍多,其中以电影出口为主;2016年,美国电影海外票房为183亿美元,是国内票房的1.6倍,总体来看美国电影海外票房增速明显高于国内票房增速[7]。

反观我国,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的交易日趋活跃。根据拓普电影数据库的统计,按中国大陆国产电影及合拍片在海外票房总额口径来看,2015年共销往海外76部影片,北美票房1045.6万美元,其他国家票房为1.09亿人民币。2016年共销往海外66部影片,北美票房1.79亿美元,其他国家票房3.8亿人民币。2017年共销往海外57部影片,北美票房4603.7万美元,其他国家票房8321万人民币。2018年共销往海外62部影片,北美票房1.55亿美元,其他国家票房3.1亿人民币。2019年共销往海外62部影片,北美票房4309.2万美元,其他国家票房10.6亿人民币。虽然中国电影的海外表现还未能比肩美国,但从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量速度来看,中国电影正在加快走出国门的步伐。

四、新形势下,电影产业如何保持发展定力,助力国民经济增长

(一)积极扩大生产,拉动内需

根据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分析报告,2021年我国经济将快速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速为8.5%左右,其中第三产业增速为8.4%,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拉动分别为4.9、3.3和0.3个百分点[8]。

拉动内需就是以国内消费需求为出发点,由需求带动供给,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问题的最佳良策。电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应当在内容、数量和质量上谋求更高的标准。需求侧拉动需要适当简政放权,以金融、国企、土地、科技四方面能力的改革提升为产业发展的依托。在供给侧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投资力度,扩大生产,充分调动产业资源内生优势,去库存、补短板,引导资源向能带来更高产业价值的链条投入。

除此之外,还应继续推动银幕总数增长,提高三四线城市影院覆盖率,大力加强农村影院建设,提高单银幕产能效用,充分释放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内循环。

(二)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目前,中国电影的经济产出主要还是来自影院票房,经济来源较单一。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有效促进经济产出的不断提高。

首先是依靠技术的创新,优化劳动分工,实现技术资源集中化,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其次,依靠产业升级,用高附加值的产业代替低附加值的产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5G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化的发展,电影产业需要开发新的产能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打破传统产业的天花板,将互联网的价值全面应用到电影产业中。扩大互联网企业对传统影视公司的投资规模,从制作、营销到放映,全面贯通电影整个产业链。

继续加快LED电影放映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影院应用的升级改造,聚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强科技与电影的融合,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新的影视技术,继续深化院线制改革,优化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促进电影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层面需持续推进电影与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的结合,推动前沿影像技术创新,增强产业造血能力。

(三)因势利导,构建产业良性资本池

积极的政策引导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016年,我国颁布了“一带一路”文化发展产业规划;2017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2018年成立了国家电影局,由中宣部直接管辖。这些因势利导的政策部署是为了扶植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电影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巨大的消费潜力、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让越来越多企业也开始关注电影产业板块,进行电影产业的生态布局和发展。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资本化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影企业不光要握紧内容端的生产,还应守牢金融风险的底线,处理好产业与资本的关系。

近两年来,国家更是加大了对电影行业的纠察力度,对出现过的偷税漏税、高片酬、不良从业者等问题进行了严格的处理和规范,这也标志着电影产业乱序无章的时代将画上句号。未来,构建电影产业良性经济资本池,坚持保持资本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是助力国民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四)加强对外合作,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当前,中国电影的全球竞争力仍显不足,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还在持续。中美两国虽然在电影产量上旗鼓相当,但是在电影创造的市场经济价值上还存在很大差异。一直以来,美国对我国的电影贸易逆差值较大,中国电影在实现真正“走出去”的路途上存在诸多挑战。新态势下的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电影强国,就必须让中国电影走出国门,才能奠定好文化强国的基础。

近几年,美国电影的国内增量出现小幅下滑,而中国电影市场却保持了高增长,要想超过好莱坞电影赢得国际市场份额,还需进一步开放合作。首先,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与国际电影通用文化接轨,整合电影内容创作,打造更多符合国际需求的优质电影文化产品。其次,电影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应继续加大技术要素投入,提升电影技术含量,用技术的进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最后,成立海外制作公司,加强多边合作,推进中外电影合拍进入新的里程。

五、结语

国民经济与电影产业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新形势下,电影产业可以从文中几个方面出发改进创新,相信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电影产业的发展定力,推动国民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