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生命线”论断的三重逻辑

2021-11-24辽宁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36

关键词:生命线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张 晶(辽宁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3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民族团结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了增进民族团结的新思想。他在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生命线”论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团结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科学指南。

一、“生命线”论断的理论逻辑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实现解放运动中解决被压迫民族团结问题的战略和策略。团结56 个民族、凝聚中华民族磅礴力量是民族团结工作的基本功能,也是民族团结得以长期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原因。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生命线”的论断,紧扣新时代的脉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一)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是民族团结工作推进的重要依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团结工作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自身使命,团结各民族人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然要求。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为基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国际视角,肯定民族差别的存在,但批判狭隘民族主义,主张消除各民族的隔阂,建立无产阶级各民族兄弟友爱式的联合。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注定其具有民族狭隘性,而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注定其能够实现各民族团结和友爱。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不仅揭示了私有制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实质,而且诠释了人类各民族的联合与团结的理论根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因此,民族团结的宗旨是通过实现各民族无产阶级的联合,更好地捍卫无产阶级的地位和权力,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

从19世纪末开始,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大国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压迫愈演愈烈。列宁站在国际主义视角主张各民族团结联合,他主张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的大联合,并将民族分为两类,即“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这样更有利于被压迫民族团结联合起来进行反帝斗争。列宁认为,民族接近或者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的最终趋势,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只是要使各民族接近,而且要使各民族融合”[3]。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民心、汇聚力量,不断扩大同盟军的过程。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旧中国,面对的是三座大山的重重压迫及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因此,“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4]。提振各民族人民的信心,尽最大可能扩大战斗力量,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工作的初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团结各民族人民的力量,达成最广泛的政治共识,铸就了世界第一大党的辉煌,而且团结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步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围绕凝聚各民族人民、协调新的社会矛盾和多元诉求、应对新的民族工作挑战而展开,不断为中国梦提供强大力量。

团结各民族的力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是实现无产阶级使命、战略目标以及最高理想的必然要求,是民族团结工作稳步推进的客观依据。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础上,根据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建设、改革的需要,坚持各民族团结、发展,凝聚全国各民族的力量。各民族大团结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重要路线,更是“生命线”。“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5],这是民族团结工作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二)揭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合法性的根源,是民族团结工作从革命策略提升为执政之道的根本依据

“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主要指对政治统治或政治秩序正当性与合理性的认同与支持”[6]。实现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普遍认同与支持,积极巩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革命,实现民族独立,确立了执政合法性;通过带领各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国民经济,实现了民族团结工作重心的转移,增强了执政合法性;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地区经济、民族文化及民族区域政治制度,巩固了执政合法性。总之,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于领导各民族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合历史性,它改善了人民生活,满足人民长期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来源于人民主体、人民至上的合人民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7]。失去人民的支持,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改善每一个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都是围绕着“生命线”论断展开的,以人民的评价标准作为衡量一切民族工作的标准。人民群众的满意、支持、认同,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和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获得执政地位、得到人民拥护的最重要的合法性基础。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与民族团结工作深入推进的理论自觉。民族团结工作必须基于平等、自愿、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时,在处理民族问题中形成的中国经验“在指导中国共产党消除民族隔阂、实现民族团结的执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这意味着民族团结工作承担着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重要使命,意味着民族团结完成了从革命策略到执政之道的深刻转变。

二、“生命线”论断的历史逻辑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民族团结工作都发挥了凝心聚力的政治优势,为实现革命胜利、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各民族人民权利和党的执政地位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一)是我国“大一统”政治目标的根基

在我国历代政权统治中,自夏至清朝,无论是汉族人民建立隋、唐等朝代,抑或少数民族人民建立元、清等朝代,都是以中国“正统”自居,视“大一统”为建立民族国家的思想观念,把团结统一中国各个民族作为己任、作为最高政治目标,并不断传承这一历史传统。

先秦时期开创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发展的先河,铸就了统一的主流大势。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华夏族人成立了夏朝,建立了第一个政权国家。自西周至春秋战国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观念,由天子封诸侯,把“侯”封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稳固统治,促进各民族互相接触、交融。春秋之时,秦晋两国国君世代互为婚嫁,这种“秦晋之好”的通婚已成为民族融合的佳话。再后来,华夏族与戎族、狄族的和亲也开始普遍起来。七雄争霸之时,人才的交流和民族交往交融更加频繁,中国逐步走向统一。秦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中原地区居住着经济文化发达的华夏族,周边地区居住着少数民族,实现了我国疆域的空前辽阔,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时期,秦王朝极其重视边疆少数民族的团结稳定,设置了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门机构和官职。继承秦朝大一统的传统,隋文帝对少数民族推行的怀柔抚绥政策妥善缓和了民族矛盾,使得边境地区社会秩序安定,对唐以后的各朝代的存续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到了唐代,和亲或者是联姻已经由权宜之计发展为广泛应用的安边政策。宋王朝对少数民族的统治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在法制上注意内地和边疆的差别对待,对少数民族有所照顾,虽在政治上巩固中央政权却分散了宰相权力,结果扩大集权反而削弱了国力,造成被动,而蒙古族迅速崛起建立了元朝。再到明朝、清朝,逐步团结了各民族力量,统一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存续发展。

通过历朝历代先贤们努力促成的各民族交往、交融的统一大业,实现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延续。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工作的源头和活力。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生命线”论断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历史逻辑。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保障

“生命线”论断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民族团结都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具有实现革命胜利、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地位。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尚不平衡,革命形势较为严峻。毛泽东始终坚信各民族团结联合是推动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磅礴力量,而这种力量来自各民族人民“平等联合”。在全国各民族人民面临外来的民族压迫时,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需要联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平等团结,力争消除民族隔阂,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团结更广泛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向各族人民群众宣传自己的民族团结主张,坚决反对少数群众中存在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和“狭隘民族主义”,并通过一系列的布告、决议等方式,号召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等,实现民族团结友爱。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战终于赢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此同时,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国内面临百废待兴的窘境,在国际上面临被封锁与孤立的困局。如何在复杂的内忧外患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民族力量,巩固政权、稳定局势成为民族团结工作的中心任务。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推进,各民族团结一致为国家强大和人民生活幸福而奋斗。历史证明,民族团结关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存亡。“不论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团结”[9]。我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胜利的保障。通过中国共产党真诚、彻底地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围绕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心任务,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这些都生动诠释了“生命线”的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强调要把民族团结与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将民族团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1979年邓小平指出,多年社会主义建设之后,我国各民族“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10]。在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稳定,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在苏联解体、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破坏性渗透的形势下,“三个离不开”[11]思想诠释了唯有民族团结才能捍卫56 个民族的共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1](931)民族工作主题的提出,为深化改革和维护民族团结统一提供了思想保障。

三、“生命线”论断的现实逻辑

习近平同志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12]。“生命线”论断不仅是我国独有的民族分布格局的应有之义,而且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总结,还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现实需要。

(一)是我国独有的民族分布应有之义

目前,我国共有56 个民族。56 个民族的人口构成中,汉族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55 个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但55 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团结友爱的兄弟关系源远流长。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生命线”论断是大杂居小聚居的独有民族分布的应有之义。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间的接触、交往、交流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及各民族相互交错式居住的民族分布特点。具体说来,一是汉族遍布全国,但是“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13];二是汉族的分布是与少数民族互相交错的,在汉族最集中分布的地区也会有少数民族;三是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聚居地分布甚是广泛[13](33);四是少数民族的小聚居分布,也可能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比如青藏高原地区;五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边境地区,多与周边国家接壤,位置险要。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工作历来是基于现实开展的。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多与一些周边国家接壤(包括多民族国家),而且这些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民族宗教极端主义冲突比较激烈,甚至容易煽动、挑拨我国内部以及跨国的民族矛盾。因此,“生命线”论断正是我国独有的民族分布的应有之义。

(二)契合党执政的现实需要

“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14]。团结的关键是发展,而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团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工作历来围绕民族问题展开,而从核心问题着手,对症下药,方能得到人民满意。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符合党执政的初衷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团结不是空喊口号,发展也不只是口号。习近平视察新疆时强调,“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5]三个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惠及各族群众的发展目标,“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15]诠释了“生命线”论断契合党执政的需要。

(三)契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各民族总体实现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西方部分国家掀起的新一轮对华围堵、攻击。中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的较量从未停止。西方部分国家一直利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边疆的地缘情况,不断对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稳定造成威胁,包括来自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及国际恐怖主义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国际恐怖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纠缠在一起具有跨国性,是全社会的一种毒瘤,特别是对平民百姓发起暴力袭击或者威胁,造成紧张的恐怖气氛。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对中国民族团结进行干涉、破坏,在我国新疆和境外有关国家组织了一系列暴力袭击事件,甚至以民族独立为幌子进行民族分裂,如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恶性事件。

我国各民族共同生活在相互依存、兼容并蓄的中国大地,56 个民族都具有平等的政治、法治、社会地位。我们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一员,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民族团结是党执政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1]。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6]。因此,习近平提出了“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夯实民族团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基于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共同的文化价值的共识,朝着团结的方向发展,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的价值追求。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兼顾共同与包容差别的,是有的放矢地创新民族团结工作之举,是紧紧依靠群众治理民族问题之本,是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种在人民心间的壮举。简而言之,防范化解意识形态等重大风险,必须牢牢把握人心所向,“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16](299),为中华民族的存续发展凝聚56 个民族的团结力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基础上,立足我国民族团结发展的现实,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理论,提出民族团结“生命线”论断及重要工作部署。习近平同志从理论、历史、现实三个逻辑阐释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我国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民族团结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生命线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之歌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百万潮汕侨眷的『生命线』——记抗战后期开辟的东兴汇路
少数民族的服装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洗错了等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