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维生素D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研究
2021-11-24吴亮邵振宝
吴亮 邵振宝
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 322121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健康维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生素D缺乏易患佝偻病、软骨病,出现关节疼痛、多汗、失眠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维生素过量容易出现心律不齐、头痛、痢疾、心律不齐、软组织石灰化等中毒症状[1]。既有研究证实,维生素D在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骨质疏松、女性老年痴呆症、肥胖症等防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人体代谢循环中的维生素D主要以25(OH)D形式存在。同时临床研究发现25(OH)D在血清的稳定性较强,不容易受机体调节影响,故临床上多用25(OH)D作为衡量维生素D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25(OH)D水平进行机体内维生素D状况的评价[3]。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对血清25(OH)D检验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又被称为“高速液相色谱法”、“近代柱色谱法,是检验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检测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分离效能高、应用范围广等优质。在维生素D检测中,既能够测定出血清25(OH)D2含量,也能够测定出血清25(OH)D3含量。王剑以甲醇沉淀蛋白作为样品,以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剂为样品提取溶剂,以甲醇—水(88:12)为流动相进行小儿血清25(OH)D3测定,结果显示线性范围10-200μg/L,回收率93-106%,日内变异系数<4.5%。也有学者以类似方法进行成人血清25(OH)D3测定,指出线性范围8-160μg/L,回收率92-109%,日内变异系数<4.6%。可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血清维生素D具有较好灵敏度、准确性。但也有研究指出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难度较高,且对于血清25(OH)D2含量测定无法达到检验要求,不适于临床普及应用。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国际上被认为是维生素D检验金标准,对血清25(OH)D具有较高灵敏度、准确性、特异度。且相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法而言,对25(OH)D2含量的测定效果更好。张敏,解晓露[7]等研究者以7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原理,构建了用于检验末梢全血干血点25-OH-VitD3与25-OH-VitD2的定量检验方法,结果显示25-OH-VitD3在0.5-100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超过0.99;25-OH-VitD2在0.5-50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超过0.99,定量限的最小值为0.5ng/ml。提示该方法在儿童维生素D水平检验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且适用于采血条件有限群体。韩吉春,王小臣等学者在研究中心证实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血清25(OH)D水平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精密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具有较高要求,样品处理相对复杂,且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使其应用和推广受到一定限制。
3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是基于免疫技术、化学发光技术结合发展下形成的一种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可自动化、可控制等优质。于伟越、赵瑞、刘洪川等学者对比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对血清25(OH)D含量测定具有较高准确性、特异度,能够取代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应用于临床实践进行大规模血清25(OH)D水平测定,掌握受检者维生素D情况。
4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基于电化学发光技术、免疫技术、链霉亲和素包被技术等有机结合下形成的一种检验方法,主要用于血清25(OH)D总含量测定,灵敏度、精准度较高。邢晏,冯长焕研究表示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在血清25(OH)D检验中具有较好应用性能,符合临床检测标准。黄少珍,薛雄燕等学者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验青少年血清25(OH)D水平获得较好结果,并有效验证了25(OH)D水平与研究对象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存在的相关性。
5 其他检测方法
除上述检测方法外,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全自动生化分析法也是检测血清25(OH)D水平进行维生素D应用状况评估较为常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全自动生化分析法能够对25(OH)D总量进行测定,操作方法相对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估,进行维生素D缺乏者筛查。目前关于该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其检验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6 结语
总而言之,血清25(OH)D水平测定是检验人体维生素D状况的主要途径。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驱动下,血清25(OH)D水平测定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且测定方法不同检验原理、检验步骤、检验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这就需要根据检验条件、检验环境、工作人员能力,结合对血清25(OH)D水平检测要求进行分析,保证所选用方法应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