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发展
2021-11-24毛菁菁侯佳宜王跃臻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毛菁菁 侯佳宜 王跃臻 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太阳能、核能、光伏发电逐步取代火电成为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研究开发的重点目标,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有庞大的开发潜能,是新能源技术研发的关键领域。由于国家政策加强扶持和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资金开始不断向新能源领域涌入,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必将促进新能源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技术创新,在微观上带来新能源企业绩效的可持续增长,在宏观上驱动新能源产业良好快速发展。
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有庞大的开发潜能,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技术难关,新能源有着区别于传统能源的特性:资源丰裕,普遍可再生,可以循环持续利用;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难度大;绿色清洁、对环境污染小;分布广泛,有利于分散利用;波动性较大,难以持续供能,能源供应容易间断;开发利用要求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和人力,技术成本高。这些特性决定了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对技术水平和研发创新要求比较高的行业,虽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被提升到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高度,但我国对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究毕竟启动时期较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自身的创新应用能力还很薄弱,目前仍然处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初始起步进程。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关系
虽然我国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平均值,但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比例还不够充分,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新能源产业发展也面对很多问题和挑战:1.社会资本没有大量涌入新能源领域,研发创新缺少资金支持。尽管国家政策增大了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力度,但新能源行业起步晚,大量社会资本依然处于观望状态,尽管市场有庞大的潜能又有政策的引导,但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前期研发需要大量投入,与此同时还有很长项目的成本回收周期,产业上游研发资金投入缺乏,下游技术成果应用规模小,上下游产业链没有打通。2.我国新能源缺乏应用,依然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到2017 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应用仅占比11%左右,而德国2016 年可再生能源耗用量占比就已经达到20%。我国疆域辽阔,清洁能源储备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我国新能源应用范围却很小,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能源结构明显不合理。3.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研究开发成果与实际应用产生脱节现象。我国研发质量和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并不高,我国新能源企业研发活动绝大部分是实验发展,对于基础研究以及应用性研究的投入缺乏,企业的研发重心更重要的是用于集成和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初始创新能力缺乏,解决技术难关很困难。
新能源行业是高新技术密集产业,与此同时新能源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研发投入和新能源企业绩效增长的纽带与桥梁,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增强新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绩效增长,另一方面,长期持续的增加研发投入,可以使新能源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根据信号传递理论,新能源上市公司通过市场传递出积极的研发投入和良好的技术创新情况可以增强投资者对企业未来预期利好的信心,吸引投资者对新能源产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撑,吸引科研人才投入到新能源研发活动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驱动企业绩效的持续增长,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形成良好的循环制度。相反,如果对于研发的投入不足,则会使企业研发活动停滞不前,创新能力下降,这对绩效增长是十分不利的。
三、我国新能源产业创新绩效发展对策
(一)提高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
事实证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近些年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科研实力和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但是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以及其产生的效益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相差甚远,我国的科研竞争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增强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研发投入给企业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产生的连锁反应,是提升新能源上市公司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国内外的经验和数据均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有着积极作用,引导新能源上市公司重视研发,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效率,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二)注重研发投入的持续性与滞后效应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是有滞后性的,新能源上市公司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既得利益,还要重视研发费用支出的持续性投入。研发成果的价值转化具有一定的时滞性,研发活动是分阶段有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期的研发投入很难在当期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果,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经过研究设计,实验反馈,新产品开发应用以及技术推行等这些过程,甚至还需要反复推敲,不断完善,从研发投入到成果转化再到实现收益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同时,由于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存在很长的滞后性,这导致了投资者在获取企业技术创新信息进程中存在一些时间上的延迟。受技术水平和理论发展的制约,研发活动周期较长且研究成果的成功与否难以预测,企业研发投入的价值转化常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只有持续的、累积的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投入才能长期稳定的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
另外,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属于朝阳产业,技术尚不成熟,发展也不完善,研发活动投入多、风险大,研发结果失败率也比较高,这导致很多企业不敢从事大规模的研发活动。政府在这一方面应增强扶持力度,带动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创新积极性,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企业高层也应注重研发的时效性,保证长期、持续的研发活动来推动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快速成长。
(三)提高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成果转化效率
研发活动的“最后一公里”就是科研成果转化,其转化过程往往难度大,周期长,这也是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存在滞后期的原因之一。新能源上市公司只有想办法提升转化效率,提高资金和产品的周转率,缩短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变的时间,才能提升企业的营运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呢?首先要确保科研成果足够成熟,我国研发成果转化效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研究成果根本不是成果或者说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甚至有的研发成果只是在模仿国外的技术和产品,对其进行再加工。因此在研发项目立项的时候企业就要严格把关,要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其次对科研经费的支出也要严格把关,一些项目在申请经费的时候报告写的天花乱坠,索要了大量经费却没有用在关键之处,造成科研经费投入大却没有实际的有效产出。因此一定要对研发经费的支出有合理的审核和管理,对于资金的去向要保持跟踪和关注,既要持续不断地增大投入也要保证不能盲目投入。同时还要建立诱人且透明的激励机制,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获得收益的项目团队给予高额奖励。最后可以促进高校和专业科研机构与新能源上市公司之间的合作,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可以大大地提高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研发成效的转化效率。
(四)注重技术人员、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保障是研发经费投入,但是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内在推动力。如果高技术人才短缺就难以支撑创新大局,现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制定了适合当地发展情况的人才引进政策,新能源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从理论上讲,新能源行业是高研发性质的产业,高比例的技术人员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给企业带来高价值。但实际上回归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技术人员比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系数值却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新能源行业创新的意识和氛围不够活跃,研发人员对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高层次人才资源储备还是比较欠缺,存在低效率的人力成本,导致技术人员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率比较小。
新能源上市公司应当制定一系列的合理措施来引进和留住人才,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完善人员管理机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强度,这样高层次人才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带来更大的效益,研发活动的价值才能以最大化的程度展现出来。
四、结语
目前,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但在国家政策加大扶持和加快培育的条件下,我国新能源产业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而研发更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因此,技术创新是研发投入和新能源企业绩效增长的纽带与桥梁。在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中,创新研发是企业的核心要素,同时要注意研发投入的滞后性所带来的风险。在研发过程中充分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以达到最大化效益,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人才的引用和人力的管理,这样才会推动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