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背景下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分析
2021-11-24谢泓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谢泓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引言
体育旅游顾名思义,是体育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模式,是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也满足于人们对于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于世彬[1]指出:冬奥背景下冰雪产业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业的辐射效应重塑经济发展的架构。尤其是对于冬奥会的举办城市而言,易剑东[2]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近几年北京对冬奥会的准备中,北京的旅游业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各个方面趋于完善,形成了新的旅游品牌,这要使得北京的旅游业又上了一个台阶。但同时作为新兴事物总是有利有弊,如何扬长避短是我们要不断完善的话题。晁永鹏[3]发现体育旅游对于经济的消极作用:如综合性依托性强,政策、季节、突发事件等问题对其影响较大等问题。金媛媛[4]等人也有类似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虽初步融合,但是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不对等、资源无法共建共享。同时缺乏完善的制度以及精品的项目和品牌保障长久的发展与创新,并且人才和服务业也存在较大的缺口。武锐[5]指出整体融合程度不足,不能协同发展、地区发展差异大,管理工作难以进行。以上问题需要通过宏观与微观相协调发展才可以完善解决。晁永鹏[3]建议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规划,并创造地区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蔡志强[6]等人也对此有相似看法,他们认为要契合冬奥会的主体体育旅游以低碳发展,这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时效过长,需要有长远的可持续的宏观规划。金媛媛[4]等人在以上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增补,她们提出了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共享共建,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和市场的受众,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给予一定支持。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在体育旅游产业中存在一定问题,综合表现为人才资金不足、市场制度不完善、受环境等影响较大以及没有精品和优质企业等问题。总结建议后笔者发现,建议基本从宏观出发,微观层的建议存在探讨的空间。
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旅游的热度持续升温
笔者经过调查国家统计局给予的数据(如表1)[7]可知,我国近5年来旅游人数持续爆发式增长,5年内增幅20亿人次大约为50%,这也表明我国民众对于旅游的热情高涨,与此同时旅游带来的收益也十分可观,在2019年已经达到接近57.3万亿元,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门政府门户网站得知,国内旅游收入约5.73万亿元,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业的繁荣中也存在着体育的影子。
表1
(二)冬奥背景下的体育“热”
根据北京奥运会的体育参与遗产因素分析,得出在大型赛事前瞻和后置情况下都会产生一段时间的体育热浪,这主要是关于赛事观看和场馆增加以及政府支持力度增加等因素所形成的。当然冬奥会即将举行,作为冬奥前置时期,以北京张家口等举办地的旅游参观人数较同年已经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北京,作为唯一一个既举办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运城市,依然具备了双奥品牌的旅游属性,这无疑让北京的旅游地位和吸引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以冬奥会为契机的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战略布局也孕育而生,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加速兴建通车,也让人们出行实现更加便利快捷。
根据冬奥会的要求,国家提出了“北冰南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百万市民上冰雪活动”等一系列“冰雪热”的举措,同时提倡南方开展冰雪学校,以及冰雪项目进校园。并且加大了对冰雪运动场馆的建设,这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和了解了冬季体育项目,如冰壶、滑雪、滑冰等项目,这不仅是有利于我国体育的冬夏平衡,同时也让许多的青少年认识的更多不同领域的项目,也间接的开展了青少年的兴趣,进而通过兴趣引导发展我国冬季体育项目的后备人才。满足我国对于冬奥会体育项目的全面、形成争夺金牌的力量积淀。
三、体育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
(一)体育旅游融合不足,缺乏优质企业品牌
体育旅游产业初步融合,但是区域间的文化特色却没有参与到体育旅游产业中,这导致难以形成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效应,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体育旅游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能力不足导致产品得不到有效开发。企业的成长、成熟需要漫长的过程,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属于新兴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不过区区几十年的历史,正处于探索阶段的体育企业和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学习、吸收与创新能力整体上都不强。在企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便难以开发出真正的体育旅游精品。
(二)人才稀缺及行业配套不完善
人才作为行业竞争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对于体育旅游产业近些年的高速发展,在建设和意识方面有了远足的进步,但是在人才尤其是行业人才和配套服务人才上存在较大的缺口,特别是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冬奥背景下我国以大力开展了人才培养计划,但是缺乏场地、师资、教材等必要因素,这也导致困难较多。
其次旅游周边行业配套服务的落后也是显而易见的,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冬季运动项目可谓知之甚少,这导致我们的行业服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同运动装备、教学培训、精品赛事、衣食住行、冰雪运动周边产品的推广都处于初级阶段,这制约了人们参与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过程体验。最后非专业的管理人员,没有体育与旅游行业的从业经历或者只有单一行业的从业经验,这导致对于人才的管理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直接打击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难以留住人才。
(三)市场监管不足和制度滞后
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行业空白处较多,所需的社会支撑和探索空间较大,对于我国城市间的发展和居民收入以及信息资源的渠道难易平衡,这制约了各个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建,难以形成完善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
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现如今融合仅仅初步形成,但是存在诸多问题,第一,融合度不高,没有行程地方特色的产业文化和产业品牌,精品项目也相对缺乏,第二,存在场地开发和利用率过低等问题。第三,产业结构单一,尚且规模不足等情况,这无形中对行业发展产生阻碍。
(四)基础建设及大众认识程度仍存在不足
旅游出行主要制约因素就是交通,体育旅游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空间和场地,这就导致了通往场地的交通的便利程度成为人们参与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而我国虽然铁路线十分发达,但是公路,尤其是乡村公路建设存在较大问题,这可能成为影响出行和参与的重要因素。其次我国虽然近些年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参与度较之前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次性尝试等情况,很难有长久的运动习惯和运动兴趣的形成,这既是人们的意识问题也是场地、人才、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
四、建议
(一)加强企业实力,打造精品赛事IP
首先,企业实力强弱直接作用于企业转型和融合速率,加强资本运营的提升,同时加快优化企业结构,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断扩大自身实力。目前我国部分体育企业进行或并购或转型或重组等方法对旅游企业进军,但并没有形成较好效果,应提升融合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实现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形成。
其次,企业的文化可以融入赛事之中从而依靠体育旅游精品赛事IP带动发展。例如北京的双奥运IP,结合我国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企业和行业设计吉祥物等形象,以此来创造如同“小黄鸭”“大白”等一系列IP,来吸引大众参与了解。
(二)加强体育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待遇和地位
首先,加快高校相关专业的开展,发挥高校职能,可以在体育学院开展与旅游专业相关或相交叉的学科性课程,培养多元化的体育人才,培养懂体育懂旅游懂管理的多边人才。加速对于教练员、管理人员以及体育导游等方向人才的培养,同时注重技能和实践理论的结合。
(三)推进体制改革,加强市场规范化监管力度
第一,制定落实国家相关文件,宏观调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协调发展。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第二,对于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对于小微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补贴或是免税,增加其存活率和发展空间。
第三,推进体育旅游的标准化。加快行业的标准制定,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服务体系,安全规范,产品质量等作出量化,确保以安全、低碳的新标准发展新兴产业。
第四,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规范各部门职能,设有专职部门避免“踢皮球”等问题的产生,推进责任到人。保障大众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做出医疗、安全、卫生等工作标准。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四)加大政府宣传和加快基础建设,推动行业发展
第一,建设全方位多体系的体育旅游宣传平台,包括互联网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官微等,拍摄相关宣传片,微视频海报等。
第二,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从消费观,产品、生活方式等角度入手,融合体育旅游出行的轻生活节奏。
第三,继续加快城乡基础建设,完善体育旅游产业区域的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