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2021-11-23蔡彦婕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大学生

蔡彦婕

摘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目前的课程教学现状,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样有助于改善现阶段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提高教育的效率,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护航。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基本要求》提出,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其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更是训练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各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却出现较多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教师是迫于学校要求,通过自学或短期培训的方式考取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进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队伍中;还有一部分相关专业的教师也会挑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虽然有的教师的教学与指导经验颇为丰富,但是由于缺少专业背景和系统训练,其心理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仍然相对匮乏,在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普遍依赖个人经验,难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多采用面授或是网课的形式。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导致教学氛围沉闷压抑,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而且,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并未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并不全面。这导致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这门课程很好学,或者单纯为了修学分,使课程缺少实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并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效果不显著。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往往注重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心理问题的基本调节方法,对于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却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这就导致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背离。有的学生可能学习了课程,却发现并不能有效解决心理问题。教学效果不显著就很难全面发挥课程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一)明确课程定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心理训练,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基本要求》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沟通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和调节,提升心理素质。因此,学院、教务处、教师都要明确课程的定位,弄清楚本课程的目标人群、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价值等内容,并撰写适应本校学情特点的教学大纲,进而开展有效的教学。

(二)转变教学观念。现阶段,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教师急需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并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依据,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并创办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不断内化知识技能,使得陈述性知识逐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重对自身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启发、探讨、实践、训练等教学方式,基于团体合作学习创设多元化课堂,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融合,以助推学生实现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三)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周边、新闻、资料中挖掘素材,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运用心理学理论,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进行思考、分析和感悟,促进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关注学生的情绪,展现具有正能量的美德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鉴于此,我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团体辅导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结合各项心理测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引导学生以自由小组的形式对典型心理案例、电影案例以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心理问题,思考解决方法。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点评和汇总,使学生通过参与、发现和感悟等过程,掌握心理调节的正确方法,并能够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目标。

(四)增强师资力量。当下,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不一。很多教师并不是该专业毕业的,但常常兼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并且,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教师的科研和进修的时间少,导致其专业素养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和交流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校也应该招聘一些心理健康专业的人才,引进先进的心理健康教学理念,定期举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讨论会,并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展相关专题讲座或进行现场指导,让心理健康教師能够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并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这可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建立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综上所述,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愈发呈现多变性。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助力大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谢玉兰.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根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新探[J].智库时代,2019(48):134-135.

[2]裴菁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福建茶叶,2019,41(09):95-96.

[3]李同法,张禹钰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106-107.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大学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