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的新标杆
2021-11-23高佳琪
高佳琪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阵阵雨雾中、在参天大树下、在不知名的动物啼叫声中,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作为世界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坐拥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保護意义。
地处海南岛中南部,横跨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乐东和万宁9个市县,面积为426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85%,涵盖了海南岛95%以上的原始林和55%以上的天然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热带物种宝库”。
人杰地灵的“海南风情”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仅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还是海南岛森林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更是全岛的生态制高点。
据了解,公园记录了野生维管束植物365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6种,海南特有419种),陆栖脊椎动物54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14种,海南特有23种),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达6.28,与巴西亚马逊雨林相当。
五指山、鹦哥岭、猴猕岭、尖峰岭、霸王岭、黎母山、吊罗山等著名山体均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被称为“海南屋脊”;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海南主要河流也发源于此,被誉为“海南水塔”。
自2019年入选我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多位领导曾到海南调研指导。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哈佛大学等单位的国内外各领域专家也以多种方式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问诊把脉、出谋划策。
除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还蕴含着我国珍贵的非遗文化。
约2.43万人常住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主要以黎族和苗族为主。黎苗歌舞的异彩纷呈与黎族纹身的古老神秘给这片民风淳朴的土地添加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此外,岛上6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钱铁洞、船形屋营造技艺、黎族民歌、三月三节庆等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锦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臂猿保护的“海南模式”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海南长臂猿可谓是“镇园之宝”。然而这一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却命途多舛。
据资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海南长臂猿群广泛分布于海南全岛,数量约2000只;但由于当时对物种保护认识的局限性,该物种栖息地不断减小,其种群遭受频繁干扰和猎杀,导致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末仅剩7至9只个体幸存于海南霸王岭的热带雨林之中,成为全球最濒危物种之一。
鉴于海南长臂猿面临灭绝的严峻形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物种种群保护问题逐步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特别是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密切关注着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在海南省林业局与地方政府的多方配合下,霸王岭分局积极推进海南长臂猿的保护、监测、科研和栖息地修复等工作,使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
今年9月5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外宣布,海南长臂猿喜添两只婴猿,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35只。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黄金城表示,海南长臂猿喜添婴猿,表明海南长臂猿繁殖状况良好,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在稳步改善,海南热带雨林等自然生态空间得到修复和扩大。
绿色保卫战的“海南样板”
10月14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章新胜指出,当前世界面临两个最大危机——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而生物多样性问题涉及人类文明的转型,涉及如何构建共同体来共渡难关,最佳的办法就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秉承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从未间断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治理。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搭建生态安全屏障,不仅为当代人提供优质生态产品,还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在体制试点期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通过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建立国家公园执法派驻双重管理体制等措施,为国家公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海南省委省政府还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成立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一方面,这一小组通过与省市县及各相关部门协同,建立了良好的推进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与自然资源部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管理。
黄金城表示,为强化科研监测体系,坚持生态优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已初步构建起覆盖试点区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系统。与此同时,园区还启动了以核心保护区电子围栏为试点的国家公园智慧雨林项目建设,不断为维护世界生物多样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