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与能力并重的汽检项目班《钳工》课程实践

2021-11-23刘旭庹鉴魏晓军吕捷

时代汽车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课程实践钳工

刘旭 庹鉴 魏晓军 吕捷

摘 要:奔驰项目班,在《钳工》课程教学中,创新的使用制作奔驰星徽车标作为教学载体,综合运用各种钳工加工工艺和技术,在制作工件的过程中,完成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并通过在项目班的成功实践,验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终反哺专业建设,实现项目班的开设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项目班 钳工 车标 课程实践

Practice of "Fitter" Course in Auto Inspection Project Class with Equal Emphasis on Technology and Ability

Liu Xu Tuo Jian Wei Xiaojun Lu Jie

Abstract:In the Mercedes-Benz project class, in the "Fitter" course teaching, the teachers innovatively use the production of Mercedes-Benz star emblem car logo as a teaching carrier, comprehensively use the various fitt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workpieces to complete the course teaching, inspir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on to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ourse teaching. And through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in the project cla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design is verified, and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s finally fed back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project class.

Key words:project class, fitter, car standard, course practice

2014年,我院与戴姆勒大中华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开设“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学院”项目班(原名“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通过多年的合作,该项目为四川地区的梅赛德斯奔驰经销商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机电、涂装和营销人才。学院也提升了专业影响和就业平台。对于专业发展而言,除了在技术和师资方面的提升,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课程的更新,包括体系、内容、评价等一系列的提高。

在合作的推进过程中,有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如何培養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完善细节等等。这些非技术的关键能力,很难通过讲授、作业等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而且这个问题也成了学生实习和就业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从企业的反馈来看,在企业中成长最快、最好的学生,很多并非是学校里面成绩优异的那些同学,而恰恰是一些平时默默无闻,仔细回想起来“非著名同学”。他们可能默默无闻,却一直在认真努力;他们可能成绩并不拔尖,却一直在紧紧追赶。项目班的学生,基本都是全年级、全专业比较优秀的,从笔试、实操、面试等环节一路打拼过来,不可谓不突出。但是,除了岗位专业能力以外,职业素养等关键能力的成长,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也日渐突出。

课程是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载体,如何将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在专业课程中,通过参观、车展实习、环境模拟等手段,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推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一直希望有这样一门课程,从课程开发开始,就始终贯穿着技术与能力并重;在教学设计中,除了技术问题,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态度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感受成功的秘诀在于技术和能力的完美结合;最后,学生能在课程学习后,有一个值得回味和骄傲的作品。

在2019年,在项目管理团队的引领下,奔驰机电班的教学大纲,已经完成了4个版本的更新,最新颁布的机电技术大纲4.0版本中,新增加了一个《钳工》单元。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觉得这门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能成为实践的良好载体。

1、能制作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作品;

2、需要新旧知识和技能、力量与精细、态度和情绪等多个方面的磨合;

3、时间、体能、细致等,会对作品质量产生影响;

4、可以观察学生在比较艰苦条件下,对自身目标的坚持和执着。

1 教学载体选择

《钳工》是一门传统课程,我国的纯机类和近机类专业,中专、大专和本科院校,都开设或曾经开设过这门课程。在德国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制作榔头等部件是比较常见的教学载体,也是非常成熟的教学案例。对新时代的学生们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该是到了有所变化的时候了。

在策划奔驰机电班的《钳工》课程的过程中,恰巧和《奔驰企业文化》的课程在同一个学期进行。《奔驰企业文化》的教学内容中,发展历史是重点,奔驰星徽又是重中之重。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汽车发明者的发展史,认识世界上最知名的汽车标志的演变,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品牌的自豪感。在课程的策划中,一方面考虑配合星徽历史的教学,一方面考虑让学生体会星徽标志的自豪感,同时想对教学载体有所突破和创新,所以选择了制作奔驰星徽这个工件。而星辉标志的复杂程度、技术使用种类、尺寸等,又比较适合作为教学载体。并且学生对星辉标志的制作也跃跃欲试,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也非常有利。

在课程开发阶段,我们与项目管理团队进行了充分详细的沟通,获得了合作方的支持和认可,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保障了课程的顺利实施。

2 教學实施

在材料选用上,根据教学时间限制和技术路线设定,分别选择5mm45#钢板和10mm45#钢板制作立标和底座。在制作工艺上,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钳工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设计了划线、锉削、打孔、攻丝等多种技能交叉使用的技术路线。图1为经过划线——锯割——锉削——钻孔等工艺组合使用而加工出的奔驰立标的过程。

在底座的加工过程中,我们在前期工艺的学习基础上,新增加了攻丝、焊接等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简单采用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而是启发式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把钢板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提出如何变成星辉标志。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培养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

在加工过程中,倡导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加工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讨论、互帮互助,改变以前那种单打独斗的模式,为今后进入企业,增强在班组和团队中的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3 评价和反馈

课程评价除了传统的过程记录以外,我们对作品质量采用了盲评的方式。在编号后,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从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位置和装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评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作品,以班级的名义赠送给项目合作方作为纪念。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对比评价,以及奖励性的举措,培养学生对自己工作质量的珍视,增强了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钳工》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都进行了积极和良好的反馈。学生表示,这是他们上得印象最深刻的课程,不仅学到了很多钳工加工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和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团队合作等意识。学生们都盼着每周五的《钳工》课,即使辛苦、粉尘也不在乎,因为工作中的每一份付出都有意义和收获。他们用尽各种技能,把一块又黑又凉的铁块,以奔驰星徽标志立体的面貌呈现出来,经过打磨以后,这颗最闪亮的星更加熠熠生辉。他们在加工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奔驰的历史和钳工的技能,体验的也不仅仅是面向天空、陆地和海洋的目标,更多的是体验到了认真工作的责任感、有付出就有收获的成就感。

在很多职业院校,都有开设项目教学班,与主机厂等各方进行合作,共同定向培养人才。企业方一般对课程、计划等,都有一定的规划和要求。作为教学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学校教师应该主动参与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在项目班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融合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兼顾品牌文化与学生兴趣,协调岗位技能与关键能力的共同发展,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这次的《钳工》课程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一些心得:

1、教学载体的更新很重要

现在学生的思想活跃,生活经历也比较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他们的兴趣点和积极性,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传统的一些载体,已经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通过与一些“新奇”的、“高大上”的事务的结合,往往有更好的效果。载体除了其表面的吸引力,还要考虑其背后有可能涉及的企业文化、技术路线、难度与技巧等因素,从而挑选出一个合适的对象。

2、学习成果的实物化呈现意义重大

学生如何呈现学校成果,教师如何检查学习效果,在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在项目班教学过程中,涂装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因为他们的操作成果,都是以一块块板件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放在一起比较高下立见,没有捷径可走。而一些以操作过程为主的专业或课程,往往由于师生比的影响,给学生留下了“偷懒”的空间。通过这次工件的制作,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反复制作了3个工件,有的同学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的工作。三位女同学放弃照顾,坚持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作品。图2的作品就是一位女同学完成的,评分名列班级前三。全班同学在完成作品的同时,配合老师完成了一门优质的课程。

3、项目合作中的主动性和为我所用

在项目合作中,校企双方各自的需求如何统一?坚持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双方的最高目标,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只是过程而已。在《钳工》课程的设计中,既满足项目管理方的要求,又结合学校培养方案的总体安排,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以更新教学载体为手段,达成校企合作双方的目标,并最终使学生受益。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准备把这次实践的体会和经验,融入到汽检专业的整体教学安排中,从点到面,将项目班的有效实践,推广到其他班级和课程,体现项目班对专业、系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学院汽车机电技术大纲.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学院,2019年.

[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2019年.

猜你喜欢

课程实践钳工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钳工技能提升技巧的思考
新时期钳工教学的几点分析
软件学院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ultivation Based on a Ladder Type System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