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水欢歌唱响三江源

2021-11-23孙利波樊文斌

雷锋 2021年8期
关键词:骑兵玉树三江

孙利波 樊文斌

几丝云翳点缀着湛蓝的天幕,茵茵草原牛羊成群,透亮的小河蜿蜒流向远方……盛夏,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巴塘草原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7月2日,在北京参加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没有留恋首都的繁华景象,而是第一时间返回玉树,带上连队马背上的宣讲队再次走进草原牧区,把庆祝建党百年的热烈盛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用藏语讲给牧民听,所到之处,都受到藏族群众真诚的欢迎。在藏族群众心中,骑兵连就是奔走在三江源头的守护神!“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尼都塔生心里明白,这份荣誉是连队一茬茬官兵发扬优良传统,70年如一日接续奋斗的结果。

灾难面前,官兵就想着多救人

有一种灾难,叫天崩地裂;有一种担当,叫争分夺秒。

行走在玉树结古镇街头,一座汉白玉雕成的破裂时钟永远定格在这悲恸一刻:2010年4月14日7点时49分,一场7.1级强烈地震突然降临到玉树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顷刻间,美丽的高原成悲怆之地,温馨的家园化为片片废墟,生命顷刻间戛然而止,悲伤、无助……

“快!快!先救人!”驻守在结古镇的玉树独立骑兵连营房受损、马厩震塌,营区外民房倒塌、尘土漫天,哀嚎声、求救声混成一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连队集合,分配任务,

短短6分钟,官兵的身影就出现在废墟上,成为震后第一支赶到震中的救援部队。

指导员范文秀参与那次救灾行动,他至今清晰地记得,当连队官兵赶到时,藏族同胞哽咽着喊道:“金珠玛米来啦,咱们有救了!”

决战震后救援“黄金72小时”,官兵搜寻生命的迹象,有铁锹的用锹挖,没锹的就用手刨。余震面前,他们誓死不退、与死神赛跑,废墟下救出了一个又一个生命。那段日子,官兵几乎是连轴转,但没有一人退缩,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就一个想法:多救人!

抗震救灾结束后,连队当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这是继1999年中央军委授予玉树独立骑兵连“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荣誉称号后,时隔11年连队再添一殊荣。

11年,恍如新生。经过那场大地震,玉树独立骑兵连官兵与玉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翻看连队日志,里面记载了地震后官兵情系藏族乡亲留下的一串串印记:陪孤寡老人聊天,给他们理发、剪指甲、打扫房间;定期到驻地学校走访,给孤儿送去学习用品……

在该连指导员范文秀宿舍,墙角立着一个书柜,里面整齐摆放着十几张献血证。“这些都是退伍老兵寄回来的。”范指导员拿出献血证,一一讲述其背后的故事。那是震后初期,血库一时告急。骑兵连官兵闻讯,纷纷请求献血。从此,骑兵连有了牦牛之乡“活血库”的昵称。10多年来,官兵先后40多次义务献血,献血量达5万多毫升,180名藏族同胞的身体里流淌着骑兵连官兵的血。

“迷彩防线”守护三江源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每年输出600多亿立方米清洁水,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让母亲河更加清澈、美丽。”连长尼都塔生告诉笔者,数十年来,官兵工作训练之余植树护林,捡拾白色垃圾,向牧民宣讲环保知识,已成为连队的一项传统,官兵忙碌的身影如同一道“迷彩防线”,守护着三江源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呵护三江之源,同享碧水蓝天”“保护‘中华水塔,造福炎黄子孙”……6月中旬,随着玉树旅游旺季的到来,骑兵连组织官兵再一次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河岸石壁上、桥头护栏上、牧民房屋上,张贴着连队官兵精心制作的一张张标语。上士赵雪超看到一张刚贴的标语有点歪,便小心翼翼地揭起来重新贴好,并对下士余晓山说:“保护生态是大事,不能马虎。把三江源守护好,确保母亲河更加清澈、美丽,也是我们对祖国的一份贡献。”

玉树,树贵如玉。“在这里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10多年前,面对肆虐的黄沙,这个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荣誉称号的连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经过不断尝试,连队官兵总结出一套能大幅提高树苗成活率的种植方法:先用火烤融化冻土层,再深挖树坑,然后将牛羊粪和腐熟土深埋进坑里,树苗栽好后,再用棉絮和布料包裹起来保温。就这样,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一茬茬官兵接续奋斗,硬是在荒凉的土地上种出一片“国防林”。“连队有个传统,每年新兵入伍,都要栽下‘扎根树。如今,这片绿色正向着更远的荒原延伸。”四級军士长袁建明说。

有一年,连队在巴塘草原训练,意外发现一只受伤的白唇鹿。兽医梁康得知后,立即赶来精心救治。在官兵的悉心照料下,白唇鹿很快痊愈,回归草原。

在连队官兵的带动下,驻地群众积极加入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这几年,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原先濒临灭绝的7种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恢复繁衍,如今人们经常能在草原上看到黄狼、野马、棕熊等珍稀动物的身影。

带领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巴塘乡铁力角村海拔4200多米,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7年玉树独立骑兵连与其结成帮扶对子,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19年年底铁力角摘掉贫困帽,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经幡飞舞,马蹄声声。6月下旬,笔者和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骑着马来到铁力角村,只见村里的道路整洁宽阔,藏族风格的新房一幢接着一幢。“多亏了骑兵连的‘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帮我们走上幸福路。”村干部多吉才让说,由于海拔高、交通不便,牦牛肉滞销,大伙以前的日子过得很紧巴。

全村654户村民,有35户176名贫困群众。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谈到帮扶经验,尼都塔生说,刚结对时连队官兵给贫困户捐款捐物,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难题。经过调查,他们发现村党支部开展工作的能力比较弱,讲困难多、想办法少。

针对这一情况,连队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建系列活动,通过给党员上党课、邀请村里党员来连队参观党建成果、交流党务经验等方式,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村里在玉树经商的党员土多才仁,参加了几次支部联建活动后,主动找到村干部,表示想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将村民手里的牦牛肉和奶制品销售出去,帮助大家创收。“听了连队指导员上的几次党课,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光顾着自己,还要多为贫困群众着想。”土多才仁感慨道。

75岁的孤寡老人布德看到身穿军装的范文秀,忙上来拉着手表示感谢。两年前,官兵发现老人的房子出现裂缝,主动帮她修葺房屋,还捐款帮她入股村里办的雪域温泉馆。老人平常参与维护温泉馆周边的卫生,年底可分红1200多元,再加上政府每月发的救济款,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了许多。

真情帮扶暖,鱼水情谊浓。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铁力角村已于去年底脱贫摘帽,但騎兵连的帮扶仍在持续。连长尼都塔生告诉笔者,巴塘草原的牦牛经过品种改良,牦牛肉和奶制品销量逐年上升,但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连队党支部与村干部商量,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准备注册商标,并建立加工厂,助力产品销往全国,帮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看着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支部书记俄才说:“骑兵连官兵心里装着藏族群众,他们是我们的亲人。”

走进连队荣誉室,“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和“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两面锦旗格外醒目。一张张藏族同胞给连队官兵敬献哈达的照片贴在周围,一条条哈达、一张张笑脸,记载着连队一代代官兵和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

猜你喜欢

骑兵玉树三江
The California Gold RushBy Robert McNamara
玉树新城
骑兵之败
我家门口的玉树
骑兵与绿手(大家拍世界)
名人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