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雷锋精神建连育人
2021-11-23于瀚博潘虎姜自恬
于瀚博 潘虎 姜自恬
走进第79集团军某旅道路四连荣誉室,200多个奖状和近百面锦旗几乎挂满了墙壁,而在最中央、最显眼位置的就是“全军学雷锋先进单位”的奖状。
自1963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半个多世纪来,该连始终把雷锋精神作为建连育人的法宝,在雷锋精神的引领、激励下,连队先后20次集体立功,18次被军以上单位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先进党支部”,380多名官兵受到上级表彰,有7人次被授予学雷锋金、银、铜质荣誉章,60多人次立功受奖。
薪火传承,把雷锋当作学习榜样
2020年,一位跛脚老人一瘸一拐拿着锦旗找到连队,上面“扶貧济困送温暖、真情帮扶暖人心”十四个金色大字格外显眼。见到连长孟桥后,他激动地留下了眼泪说:“谢谢你们在我最困难时送来的温暖,我终于见到活雷锋了。”
这位老人姓杨,因为身体残疾多年来只能靠拾荒维持生计,为给考上大学的孩子筹学费和生活费,他卖掉房子搬进废弃车库。一个冬夜,中士常芳柱在执勤时发现了用废纸点火取暖的老杨。此后,连队官兵开始定期探望老杨,为他送去生活必需品。
在道路四连,官兵人人把雷锋当作自己的榜样,像这样看见困难群众就伸出手帮一把的事情远不止这一件。
今年年初,连队战士于汝元在体检路上看到一男子晕倒在地,口吐白沫。他立即拨开围观的群众,果断上前去进行抢救,并把男子背到医院的急诊室,经过抢救将男子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连队就与驻地的一所敬老院建立共建共育关系,在近40年的时间里,连队到敬老院开展学雷锋活动达2000多次,每当有老人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连队官兵。
雷锋精神能够在道路四连薪火相传、人人践行,得益于连队在学雷锋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多年来,连队始终坚持开展的学雷锋“六个一”活动,即新兵下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连队的雷锋室、制定的第一个计划是学雷锋计划、发的第一本书是《雷锋故事集》、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学雷锋心得、唱的第一首歌曲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上的第一课是“如何发扬传统,走好雷锋成才之路”。一茬茬官兵在“兵之初”就把雷锋当作了军旅生涯的标杆。
战士葛成文家境不是很好,入伍之初,因生活节俭被大家笑称为“铁公鸡”。分配到道路四连后,葛成文却在学雷锋活动中变得十分“大方”,每月坚持拿出500元用于捐资助学。两次出国执行维和任务,他仍不忘向国内汇款,帮助困难学生。退伍时,他向战友深情告别:“是连队改变了我,让我知道了感恩,退伍后我也要继续做雷锋那样的人。”
军队改革后,连队移防新驻地。他们第一时间就与驻地学校、街道、养老院等单位建立学雷锋共建共育关系,官兵纷纷利用休息时间走出营门开展便民服务。他们还主动担负起当地雷锋纪念馆的解说任务,至今已经义务向1万余人进行了雷锋精神宣讲。
融入日常,像雷锋那样带兵育人
“我以为我的冲动会影响我一辈子,没想到你们对我如同对待‘亲弟弟一样,我保证以后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再做傻事了”。去年9月,即将离队的上等兵饶帅抱着班长王顺光泣不成声。
入伍前,饶帅因为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照顾,形成了比较孤僻的性格。在家人的强烈劝说下才勉强选择当兵。新兵连里,他就因为环境不适应多次想要回家,还曾因其与父母的矛盾,一时冲动出现自杀行为。新训骨干严加看管、反复教育,才让饶帅平稳地完成了新兵训练。
饶帅分到连队时,党支部专门为帮助他召开了会议,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商讨,他们决定像雷锋当年帮助乔安山那样,安排党员王顺光与其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并且书记、副书记每日与其谈心,各班班长平时主动靠前帮扶。
生活处处有人关照、训练处处有人指导。饶帅在连队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温暖。连队还根据饶帅的电脑特长,安排他担任连队的多媒体器材管理员。慢慢地,他不仅在连队找到了存在感,各项工作也都走到了同批战友的前列。
多年来,道路四连始终把雷锋“对待战友像春天般温暖”的理念作为带兵宗旨,坚持做到“不排斥、不否定、不放弃任何人”,把每名战士都当作家人来对待,不断用雷锋精神化解一个个官兵思想上的问题。
有一次,下士小汤在与女友打电话过程中产生了分歧,虽然他在打电话时没有明显情绪波动,但班长隋景坤无意间听到了手机中传来的哭声。
当晚熄灯后,小汤向班长请假,要去学习室加班学习理论,隋景坤没有拒绝,但悄悄跟在小汤后面,发现小汤一个人跑到6楼天台抽着闷烟发呆,隋景坤便走上前拍拍他的肩膀,从自己的感情经历入手,为其解开思想疙瘩。
后来,小汤在一堂经常性思想教育课上,登台讲出此事:“幸亏班长的及时疏导,要不谈了5年的女友要跟我分手,我还真可能想不开。”
为了确保“会发现思想疙瘩、会解开思想症结”成为每名干部骨干必备的技能。他们经常性开展骨干交流活动,分享带兵经验、谈心技巧和工作方法,并从雷锋日记、雷锋故事中梳理总结带兵方法和实例,作为带兵育人的“工作宝典”。
在一次上级组织的基层建设经验分享会上,副连长刘道秀介绍到:“连队73年无事故案件、无严重违纪,关键在于干部骨干像雷锋那样用真挚的战友情谊帮助、感染官兵,从解决战友实际问题入手,破解思想上的疙瘩。”
岗位践行,将雷锋精神广播世界
7月下旬,连队10余名官兵带着联合国授予的“和平荣誉勋章”从西非马里凯旋。
在这一年任务期中,他们不仅克服了暴恐袭扰、疫情肆虐、高温酷暑等艰难考验,参与完成联马团驻东部战区前进指挥所建设、加奥机场的掩体建设等10余项工程建设任务,还在异国他乡建起了海外雷锋纪念馆,向当地的学校捐赠文具、书籍,为友军赠送外文版的《雷锋故事》,用实际行动在维和战场上传播雷锋精神。
自2004年起,连队已经4次出国执行国际维和任务,不论走到哪里,雷锋的书籍就带到哪里、雷锋的故事就讲到哪里、学雷锋的故事就续写到哪里。
2015年,该连在执行第三批赴马里维和任务时,发现加奥市中心的一处旧足球场因长期暴雨冲刷损毁严重,很多年轻人和小孩子只能用生锈的铁管搭成简易球门,赤脚在凹凸不平的黄沙土地上踢着旧足球。
连队官兵看到此情此景,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即与加奥市政府和联马团军民合作处取得联系,要求帮助援建足球场。在40℃的高温天气下,官兵连续奋战7天,终于建成了一座正规的球场,竣工那天,上百名当地民众身着盛装,潮水般涌进球场欢呼庆祝。
2017年,连队执行第五批赴马里维和任务期间,为了提升海外雷锋纪念馆的吸引力,他们精心选取了雷锋生前具有代表性的11篇日记和9个故事作为主要布展内容。时任连队政治指导员杨东宇担任纪念馆的解说任务,先后接待了10多个国家2000余名外国友人来访。当时的联马团中部战区司令员在听完讲解后,高举大拇指对雷锋事迹连连称赞。
军人本职为打仗。在联合国“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连队官兵拿出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扎根一线战位,以最高的工作标准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的形象。
2017年9月,联马团将航站楼修复和防御设施构筑的任务赋予该连。其间,高风险等级“橙色预警”启动,加奥连续发生数起恐怖爆炸袭击事件,给遂行任务带来挑战。施工中,官兵采用装甲车环形警戒,无人机低空侦察,官兵冒着地表50℃高温,背负防护装具作业。
官兵奋战42天,平均每天施工9小时,提前1个月高标准完成任务。联马团东战区最高行政长官哈提姆评价:“中国工兵有力保障机场运营安全,恢复了联马团南北交通枢纽功能,对推进和平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每一次行动都直面危险,每一次任务都从不推脱。在4次执行国际维和任务中,连队官兵凭借过硬能力和血性胆气,累计高标准完成场地平整、仓库搭建、工事构筑和营地基础设施建设等80余项工程,创造了完成工程量最大、单独施工时间最长、往返机动距离最远、施工速度最快等4项联马团之最,彰显了中国军队的强军风采和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