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术馆,体味艺术家“拥抱失败”的勇气
2021-11-23
不懂艺术,怎么带孩子逛美术馆,这事通常会让我们感到困惑。看完我们对邬建安教授的采访,也许能给父母开启一扇轻松带孩子走进美术馆的全新之门。
受访人物│邬建安(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
“美育”概念的火爆,让越来越多的父母将美术馆列在了博物馆清单上。但是对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学习的普通父母来说,应该如何带着孩子参观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呢?孩子在游览美术馆之后,又能获得什么样的启发呢?去美术馆和欣赏画册又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请教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邬建安教授。
为什么要带孩子去美术馆,而不是欣赏画册?
不可否认,很多大师的作品,比如《蒙娜丽莎》,看画册会比实际去罗浮宫看得更清晰。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人类看东西是可以移动着看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孩子进入一个美术馆,他可以走到这个作品的各个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它。也许在某个角度看展品时感觉平平无奇,但是走几步换一个角度,孩子也许会突然被这幅画震撼到,与这幅画有了灵魂上的交流。这听起来好像有点玄幻,但人和作品之间确实是讲究“缘分”的。孩子在家翻翻画册,这只是与画进行一种“模糊交流”,但是美術馆是一个人员流动频繁且有聚集的地方,是一个可以进行审美交流的地方。很多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前,总是会围着一群人,大家与作品合影,也对作品评头论足,这就是一个“中心交流”的状态。对孩子来说,他站在美术馆的作品前,一定会有自己的体会,也一定会因为听到了其他人对作品的评价而受到触动。比如有些孩子可能在看某些展品时完全没有感觉,但听到旁边的小朋友说了一句“这只猫挺有意思”的话而重新去审视一下这个作品,也许就有了很多感觉。这种交流的状态是在欣赏画册时无法达到的,只有在美术馆中才能获得。
带孩子进入美术馆之前,父母应该做哪些功课?
现在经常提到一个词叫作“审美启蒙”,我认为美术馆是最适合做“审美启蒙”的地方。孩子的审美是可以培养的,但对美的欣赏并没有对错。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给父母们一个建议:卸下心理包袱。很多人觉得美术馆里的艺术作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是一个很新鲜、很高深的领域,没有提前做足功课,带孩子去了美术馆并不会有什么收获。其实不然,让孩子对艺术产生兴趣的前提,应该是大量频繁地接触它。如果还没有踏出第一步,就开始畏首畏尾,去想着应该做哪些功课,了解哪些艺术家,带着这样的思想包袱去美术馆,可能并不会收获你的预期。反而不如直接带着孩子去看,给他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父母要相信这些艺术作品会说话,它们会告诉孩子一些故事。如果父母一定要做一些功课的话,那就尽可能多地去寻找不同类型的美术馆、艺术展,然后经常带着孩子去欣赏这些作品,至于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等到孩子感兴趣了,他自己自然会去寻找答案。
完全不了解艺术创作的父母,在美术馆可以给孩子提供什么帮助?
我想反问一个问题,就是父母觉得自己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如果真的不是从事艺术创作领域工作的父母,真的很难从专业上给予孩子指导,比如色彩、技法、构图等。既然不懂,何不让孩子自己欣赏呢?我觉得,能把孩子带进美术馆的父母,就已经很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步了!那么,在美术馆中,父母完全可以暂时把嘴巴“关掉”,静静地陪同孩子去欣赏这些作品。其实,孩子和作品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孩子在寻找自己喜欢的作品,作品也在选择适合它的小观众。另外我建议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纸和笔,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去临摹,但是一定不要去要求孩子临摹得像,临摹得不像也同样是有意义的,临摹的意义在于审美培养。还有,如果孩子看见某张画,他也想按照画上的那个动作试试,看看自己的身体跟这个动作和谐不和谐,合拍不合拍,也是孩子和作品之间非常直接、有效且有趣的交流方式。所以,我希望父母能卸下各种心理包袱,只要带孩子进入美术馆,一起欣赏艺术品就好了,不要去想着自己看不懂会扼杀孩子爱上艺术的可能性。多带孩子进入美术馆、艺术馆,给了孩子一个全新的世界,也给了艺术作品一个被孩子观赏的机会。
从创作者的角度,您希望孩子走出美术馆,能有什么收获呢?
我的这个答案也许会让很多父母和孩子感到意外。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希望孩子欣赏这些艺术作品之后,获得一种勇气,是一种叫“拥抱失败”的勇气。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从美术馆走出来后,审美得到了提升,父母也希望孩子在美术馆走了一圈后能得到些什么,其实我认为这些都是很功利的看法。于我而言,美术馆、艺术馆展览的作品,都是经过创作者无数次的失败尝试、无数次的自我怀疑、无数次想要放弃之后才“艰难”诞生的。所有灵光乍现的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尝试的累积。因为要突破就意味着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接受失败,就必须要“拥抱失败”。我觉得艺术创作就是做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事情,做错了又很没意义的事情,但是依然乐此不疲。我希望孩子明白,这些艺术品都是经过不断地失败再创造而成功的,那么你在平时画画、捏泥巴,甚至是撕纸贴纸的时候,也不要害怕失败,不要怕错,因为你想要的事情,并不能一蹴而就,都是需要千锤百炼的。这也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抗逆力”吧!当孩子具备了这样“拥抱失败”的勇气,并能将其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想这就是带孩子进入美术馆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吧,这也是艺术作品的力量!
带孩子逛美术馆,不仅是在欣赏一场场视觉盛宴,作品背后无声的力量也会感染孩子。
最后,邬建安教授还想对父母说:“如果孩子看了我的作品,评价就是一句‘呦,真好看,我也会非常开心的!所以,还是那句话,不用顾虑太多,带孩子走进美术馆吧!”
邬建安,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2017年度青年力量”(《南方人物周刊》)、“2018年度40 Under 40亚洲卓越艺术家”(Perspective《视野》杂志)、“第11届中国艺术权力榜 ——Art Power 100”、“第8届全球华人金星奖——年度中坚力量”(《国家美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