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德之美
2021-11-23范一直
●范一直
“弱德之美”的命题,由叶嘉莹先生拈出。在论述词的美感特质时,她认为这一命题最初以表现女性的柔弱与愁苦为主,并申述在感情压抑中的坚持,多有一种“幽约怨悱”之美。虽“弱”,却蕴有“德”之操守。从文学欣赏到人格省察,“弱德之美”亦堪标举。
叶嘉莹认为,“弱德”是“贤人君子处在强大压力下,仍能有所持守、有所完成的一种品德”。她特加说明:“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那不是弱德。弱德是一种坚持,是一种持守,是在重大的不幸遭遇之下,负担承受并且要完成自己的一种力量。”
“弱德之美”,首先美在“不争”。杨绛借英国诗人兰德暮年之作《生与死》中一句诗,自述心志:“我与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叶嘉莹也有类似的话:“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责任。”
人生固然离不开进取或打拼,但问题是如今社会上很多人争名夺利,争得太急切、太咄咄逼人、太不择手段,甚至失去了道德底线。“弱德”不争,不讲进攻、侵犯和征服,而重在珍惜和持守。“弱德之美”并非倡导软弱、懦弱的作风,而是指身处弱势或逆境,仍不忘初心,坚守自我,努力尽责,用叶嘉莹的话说就是“要完成自己”。具“弱德之美”者貌似软弱,但他们将自己受到的愁闷、悲苦,在自己这里化解或了结,不再传递或扩散出去。这样的内心,其实很强大。
秉持“弱德之美”的人,表面上虽无意激烈抗争,更不主动出击,但其沉默或不屑,就已经表明了鲜明立场和坚决态度。“弱德”不只是一种自我约束和收敛的情态,而且是在约束和收敛中,始终坚持和捍卫自我人格操守。面对强势之恶,单凭“弱德之美”并不能以柔克刚或出奇制胜,但自葆清白就是与其划清界限,至少是不屈服、不盲从、不合作。在隐忍中坚守、在坚守中追求。如此“弱德”,美得让人感动,让人心疼。
有些强劲型美德,如危难时刻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非常态下为伸张正义拍案而起等,如闪电般耀眼,可歌可泣。而“弱德之美”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漫长人生路上。这种美,平时看不到,但在旷日持久的时间长河中,会渐渐显现,“弱德之美”日久方识。
(凌云木摘自《今日六合报》/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