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机构开展质量监督活动的思考
2021-11-23孙羽田丝雨孙红领
孙羽 田丝雨 孙红领
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050227
检查机构是对产品设计、产品、服务、过程或工厂的检查,并确定其符合性。检查的对象包括产品、服务、过程、设计、在用设备、设施、工厂,如工厂检查、产品检查、公正鉴定、服务检查等。为确保检查结果的公正、准确,检查行为规范等,所有影响到检查结果的人员均应得到必要并有效的监督,下面将检查机构应如何开展质量监督活动的观点介绍如下:
1 检查机构应配备足够并有能力的监督员
监督员按监督计划要求对检查员及影响检查结果的相关人员实施监督,及时纠正不符合情况,必要时终止检查工作,避免影响到检查结果或造成其它风险。监督员应熟悉本检查领域的检查目的、方法、程序和结果评价,经验丰富,能够识别其他检查人员检查工作中的不规范之处,具有较强的责任心[1]。
检查机构要配备足够数量并覆盖所有检查领域的监督员,为保证监督能力得到持续保持还应注重监督员培训,有计划的组织监督员进行监督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体系文件、最新标准、规范等的培训。
2 编制监督活动计划
每年制定监督活动计划,监督活动计划应包括被监督对象、监督频次、监督内容、监督实施方式、监督时间等,根据机构检查工作开展的特点,要覆盖所有检查员,尽可能覆盖所有检查工作领域,重点工作要增加监督频次。检查机构的监督活动计划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批,以保证制定的监督活动计划充分、有效。
3 监督活动实施
监督员按照监督活动计划实施,填写监督记录。当遇有新方法、新测量设备首次正式使用、新上岗人员初次参加检查工作、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投诉处理的验证、允许意外偏离、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实施等情况时,应重点进行监督。下面对不同的检查工作领域实施监督的项目和内容进行了总结:
(1)针对工厂、服务、过程等检查活动时,监督的项目和内容主要有:检查计划符合性、检查程序及内容的符合性、检查员专业能力、检查员的沟通能力、检查报告的符合性、检查方式方法的符合性、检查行为规范的符合性。但限于此[2]。
(2)针对产品、设备、设施等检查活动时,监督的项目和内容主要有:合同评审情况、人员资格及资格保持、熟悉标准、作业指导书及执行情况、检查规程的符合性、设备的操作情况、环境、设施的符合性、样品标识情况、样品制备及试剂和消耗性材料的配置情况、抽样及执行情况、原始记录及数据的核查情况、数据处理及判定、不确定度评定情况、结果报告的出具情况。但限于此。
工厂检查过程监督主要采用目击检查过程和对检查报告常规审查的方法;其它产品检查监督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现场观察或询问以及查阅记录。必要时对检查结果进行验证,如利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对保留的物品进行再检查。监督员在每次监督时都应实时做好工作记录。记录的内容应包含检查全过程涉及的所有要素及评价和处理建议[3]。
4 监督结果分析、汇报和处理
监督员在监督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要及时让检查员纠正,必要时终止检查工作,及时报告责任部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监督员对监督结果进行分析,如有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或存在潜在不符合趋势的,应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可建议增加内审,以消除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
有关部门负责人需对监督员提出的问题以及评价和处理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在核实和确认问题后,落实所提出问题的纠正,组织实施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监督员应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1)针对工厂、服务、过程等检查工作实施监督发现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①检查计划中检查依据、检查范围描述的不正确或不全面;检查人日数不满足检查方案要求等。发现此类问题应及时纠正检查计划。
②通过检查过程发现简略或增加了检查程序;根据检查条款检查内容不全面;检查记录填写不具体或描述与实际不一致等。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检查员实施必要的培训。
③通过检查员实施检查过程的表现,发现检查员对生产或服务过程不熟悉;对相关标准不熟悉等。发现此类问题对跟据知识欠缺情况组织检查员实施相应的培训,严重不满足专业能力要求的可停用该检查员[4]。
④通过检查员实施检查过程的表现,发现检查员的沟通能力差。发现此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原因,比如是情绪、专业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等,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培训。
⑤通过审阅检查报告,发现检查报告中信息不全、结论不正确、表述不清晰等。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检查员实施必要的培训。
⑥通过检查员实施检查过程的表现,发现检查方式方法不正确。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检查员实施必要的培训。
⑦通过检查员实施检查过程的表现及客户回访,发现检查员检查行为不规范。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检查员实施必要的培训,情节严重的,停用该检查员。
(2)针对产品、设备、设施等检查工作实施监督发现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①通过现场观察合同评审过程、查阅合同评审记录,发现合同评审内容不全面、合同评审判断错误、评审记录填写不全等。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人员实施必要的培训。
②通过查阅检查员资格,发现资格不满足检查工作要求。发现此类问题,如还未实施检查,应立即更换检查员;如已实施检查,应要求更换检查员后重新实施检查。
③通过现场观察检查员检查过程或与检查员座谈,发现检查员对标准、作业指导书等不熟悉或执行错误等。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检查员实施必要的培训。
④通过对检查规程进行审阅,发现检查规程不满足要求等。发现此类问题,及时修订检查规程,必要时请外部专家对制定检查规程人员进行培训。
⑤通过现场观察检查员检查过程,发现检查操作设备不正确等。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检查员实施必要的培训。
⑥通过现场观察检查员检查过程,发现检查过程中环境、设施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等。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必要时停止工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并整改,保证环境、设施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要求后,再实施检查工作[5]。
⑦通过查看被检样品标识,发现样品未标识或标识不清等。发现此类问题,首先要查明原因,确认样品的真实性、唯一性;确认后补贴标识;组织样品管理员、检查员进行相应的培训,避免此类问题再发生。
⑧通过现场观察不被检样品制备过程和检查前试剂等配置过程,发现样品制备不正确、试剂过期或存放不当、试剂和消耗性材料配置不符合标准要求等。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保证被检样品、试剂和消耗性材料配置等满足相关标准或规范要求后,再实施检查工作。
⑨检查工作涉及抽样的,通过审阅抽样方案或计划、及现场观察抽样过程,发现抽样方案或计划制定不合理、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抽样方法、过程未按计划执行等。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抽样方案或计划制定不合理的,及时修改后再执行抽样;抽样方法、过程未按计划执行的,重新按标准方法抽样。事后对相关抽样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6]。
⑩通过对审阅原始记录,发现原始记录信息量不全、数据取值错误、不具可追溯性等问题。发现此类问题,视情节严重情况,如已影响到检查结果,应重新进行检查;如情节轻微,只是缺少部分信息,但不影响检查结果,纠正后,组织相关检查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通过审阅原始记录,发现原始记录中数据处理或结果判定错误。发现此类问题,首先重新进行数据处理纠正错误的结果,然后组织相关检查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如该检查报告中含有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监督员应查看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核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正确性,发现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中不确定度影响因素考虑不全、计算错误、表示方式不正确等。发现此类问题,首先是纠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检查员实施必要的培训。
通过审阅检查报告,发现检查报告中信息量不全,结论不正确、与原始记录数据不一致、印章不正确、未按客户要求寄送等。发现此类问题,应认真调查原因,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后,重新出具正确的检查报告。组织检查员实施必要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