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稳健、谋创新、有情怀
——高中政治学习经验
2021-11-23刘芳竹
文/刘芳竹
(作者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学生)
提到政治这一科目,可能不少高中生都会感到头疼——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与自己有些遥远的国家大事和重大决策,以及分明默写到位但就是得不到高分的题目。与大多数同学不同,政治可以算得上是我高中3年最喜欢的科目了。在我看来,理论背诵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但绝非死记硬背;国家大事和重大决策确实并非每个人都直接参与,但却与我们息息相关;题目作答思路不必硬寻“套路”,而是要培养一种思维方式,水到渠成。今天,我从3个方面来简要分享一下自己对于高中政治的学习经验。
厚植情怀 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任何科目、技能都需要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对于学习效果的重要性在政治学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自北京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以来,不少高中生选择政治作为高考科目时考虑的都是“好拿分”“提高快”“背背就有好成绩”。这些同学往往对政治并不感兴趣,平时也不太关注时政新闻,甚至很反感背诵理论知识。但是为了高考,权衡之下认为选考政治“更值”。个人认为,这样的考虑并无不可,但是若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政治学习,不仅学起来十分痛苦,对自己分数的提高也十分有限。
想要学好政治这个科目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从心中认可自己学习的这些理论是真正有用的、正确的、对民族和国家有益的,并且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这样的意识不是靠反复“洗脑”自己树立起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将理论结合实际,尝试用所学去解读时政新闻,从而慢慢树立起的一种理论自信。这种意识在一开始需要刻意地去培养,如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尝试每周运用所学对一条重要新闻进行解读等。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高三一年写完了一本十分珍贵的笔记,在这本笔记中,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那两年的历次国内考察和国际访问,我用尽可能丰富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4个学科的知识对每一次出行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我不但巩固了各科知识,而且更切实感受到我的所学与个人和国家都息息相关。这让我越发有动力、有兴趣继续学习。
理论为重 不断夯实巩固
纯理论的背诵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的确是重中之重。我的高中政治老师常常说一句话——“编的滋味不好受。”意思是说,在作答政治试题时,如果理论背诵得不好,在考场上现编,不仅自己很痛苦,而且因为未写出原话,得分也不会很好。
政治学科的理论背诵没有过多的技巧可言,但仍有方法可以归纳,绝非传统认知中的“死记硬背”。
首先,理清脉络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以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为例,我在高考结束后曾辅导过几位学弟学妹,每次讲到这个模块时,我都会出示一张画着一棵大树的PPT,大树的根是“国体”,一切理论由此而来,国体是最根本的依据和出发点。书上的每个分支代表一个主体或一项制度,如公民、政府、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在背诵理论时,首先要记住这些主体,然后再按照每个主体的相关内容逐一展开,思路就会很清晰了。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更是如此,可先将全书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两部分,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重点展开,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辩证唯物主义展开为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展开为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然后再填充内容,掌握每一条哲学原理的世界观及方法论,这样就能使整本书的脉络十分清晰,背诵的内容也就有条理、有层次了。
其次,在背诵时要对理论进行归类,不同理论对于背诵的精准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条理论就要求100%的精准,错一个字就不是我党的宗旨了;再如“政党制度的基本方针”,必须严格按顺序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颠倒了任何两个词的顺序也是不对的。但是,诸如“如何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这样的问题,只要把握住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民主集中制4个大方向就可以了,不必默写教材上的大段原话。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背诵的负担,同时也为答题时更好地联系材料留下了空间。
最后,在检验自己的背诵成果时,一定要自己完整说出一本书的所有内容,而不是回答别人的逐条提问。有很多同学在背诵时,喜欢请朋友或家长在一旁逐条提问。例如:家长问:“商品的含义是什么?”同学便答:“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然后就等着家长再问“商品的两个属性”,再答“价值与使用价值”。更有甚者直接打乱整本书的顺序,将框架拆散,一会儿答商品,一会儿又答消费,认为这样才能记得更牢。其实,我认为这样的背诵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最好的方法应该是自己完整地、有条理地复述出一本书的所有内容,我的高中政治老师把这个过程称作“说书”。以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为例,“说书”应该从全书脉络开始,先说必修一共有11个大问题,分别是货币、价格、消费、生产与经济制度、企业与劳动者、投资理财、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然后再对11个大问题逐一展开。在考试中,试卷上往往不是纯粹的背诵默写题,出题者不会直截了当地提问“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而是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要求考生结合价格的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时考生就需要在头脑中对背诵过的理论进行层层检索,首先锁定“价格”这个大方向,然后看题目中涉及的究竟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再之后才会想到价值规律本身及其作用。如果此前考生一直使用提问式的背书方法,在面对试卷上“结合价格的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之类的问题时,大概就只能想到书上一些涉及“价格”一词的零零散散的句子,不仅很难做到不重不漏,而且默写的内容也会缺乏条理。
适当做题 重视总结归纳
学习政治一定不要迷信“题海战术”。诚然,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习题量,这是巩固理论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但我认为,适当做题后的归纳更加重要。政治题型分为两种,选择题和简答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归纳总结方法。
对于选择题而言,没有必要过多纠结于归类,只需要大致按照知识点所属的单元整理好即可,重点在于真正弄清楚每一个选项。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往往有两种,一种是选项内容本身与理论相悖,另一种就是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目关联性不强。对于第一种,在订正总结时,应该将正确的理论写在旁边并强化记忆;对于第二种则需要写清楚正确的思维路径,想明白为何这一选项不能用于说明题干中的问题。
对于简答题而言,归类就更为重要了。归类大致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按知识章节,第二种是按题型分类。第一种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重点谈一谈第二种。政治学科因4册必修教材的内容不同,简答题设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我认为所有简答题都可以大致分为3种类型——中规中矩型、评析说理型和解决问题型。
所谓中规中矩型,就是在设问中已经十分清晰地划定了需要默写的理论范围,作答时只需要将相关理论清楚地默写到卷面上,再适当联系材料就可以了。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如果出现了大分值的失分,要么是由于默写的理论不符合题目划定的范围,出现“张冠李戴”,要么就是根本没有认真背诵理论,但归根结底就是源于对理论本身的不熟悉。所谓评析说理型,就是题目会划定一定的理论范围,但是这个范围往往较大,可能是一个单元或者一本书,而题目要求往往是对一句话、一个词语的解读,或者是对一种现象的评价。这种题型不仅要求答题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检索出与题目相关的理论,还要求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作出解读或评价,做到自圆其说。对于这种题型,如果出现失分,就需要答题者思考自己究竟是理论默写错误,还是作答内容与题目联系不紧密,然后再根据错因有的放矢,强化理论记忆或者适当加练相似题目。所谓解决问题型则更加考验答题者的综合素质,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不会划定详细的理论范围,而是要求作答者结合所学内容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或者是写一段辩论词、一封倡议书等等。其实这种题目本身难度并不大,因为作答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有把握的理论进行默写,扬长避短。但有些同学遇到这样的题目就会“掉书袋”,把能想到的理论全部默写上,而忽略了正面回答问题,并没有按照题目要求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或者写出的句子都是干巴巴的理论,完全没有辩论词或倡议书的样子。对于这样的失误,盲目刷题或者不断强化理论收效甚微,而应该多练习审题,同学们完全可以不动笔写,而只是对着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打腹稿,规划自己在作答时如何开头、运用哪几条理论、怎么结尾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政治学习既要求“稳”——厘清教材脉络、强化理论记忆,又要谋“新”——重视时事新闻、加强日常积累,更要有“情”——在学习中不断深化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谈到的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学习经验,同学们应当在日常学习、积累中多加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政治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