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击垮了孩子的心
2021-11-23马志国
文/马志国
(作者系应用心理学研究员,曾任职于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心理健康中心)
在众多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实践中,我发现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家长都是因为孩子不上学了,才开始预约心理咨询的。然而,随着咨询合作的深入,发现多数孩子不上学,只是表面现象,背后都有其心理根源。但是,有些家长急功近利,只知道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分数,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错过了最佳心理援助的时机,让孩子的心理问题恶化到不能正常上学,不得不休学的程度。
直到这时候,很多家长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开始做心理求助。然而,有时候心理咨询合作才刚刚开始,家长们又想找到灵丹妙药立刻让孩子上学去,此次心理咨询中的家长就是如此——
心理困扰: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惠生(化名),是个16岁的高中男孩,善良又聪明。初中毕业后,惠生考进了重点高中,家长很欣慰,他自己也很高兴。
没想到的是,走进高中校门没几天,军训刚结束,惠生就不想上学了,每天郁郁寡欢,说自己没有状态,太压抑了、太累了。父母左劝右劝,惠生还是说自己累得实在受不了了,几天后还是决定休学了。
休学后的惠生,整天还是郁闷压抑,烦躁不安,看不到一点笑容,还常常跟父母发脾气,怪父母不懂自己。惠生对父母常说的一句话是:“别理我,烦着呢,你们一点也不懂我!”甚至还会说:“人早晚都得死,早死晚死有什么区别,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你们再烦我,我真不想活啦!”
看惠生这个样子,父母很着急,也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就有病乱投医,先是看了精神科,后又看了心理科。精神科医生开了抗精神病药,心理科医生开了抗抑郁药,到咨询前已经吃药几个月了。开始,惠生就不愿吃药,吃了一段时间后,就更不想吃药了,还说自己的病不是吃药能治好的。
咨询会话刚谈到这里,惠生母亲就急切地问我:“您说,不吃药你到去上学啊?好不容易考上重点高中了,不上学可怎么行!您说,怎样让他尽快去上学啊?”
家长的急切可以理解。可问题是,不弄清缘由,怎么好“对症下药”?于是,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考进重点高中,应该是基础不错的学生,况且刚刚开学甚至还没有上课,怎么就累得实在受不了,而不得不休学了?孩子说自己的病不是吃药能治好的,又是什么意思?”
心理探究:钟情的女孩突然病逝了
听我这样一问,惠生母亲似乎才想起一件事。
原来,初三的时候,同年级邻班的一个女孩走进了惠生的生活。女孩善良聪慧,善解人意,学习也好。两个人由聊学习开始,到聊生活、聊理想、聊未来。在临近中考的日子,惠生终于找到了能倾诉心声的人,于是,他俩先是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慢慢地,两个人心中都对对方有了异样的情愫。
两个人同时感觉到这种情感变化,便自然而然地走近了些,开始了青春期的恋爱。惠生说,那些日子,两个人总是盼着早下课、早放学,一见面两个人就有说不尽的话。但是,他们不是荒唐的孩子。他们知道,该中考了,于是遇到压力两个人就彼此鼓励,遇到难题两个人就相互商量,每天晚上都各自学习到很晚。他们相约,要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考进重点高中。
就在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的时候,也就是临近中考的关键时刻,难以料到的意外发生了:女孩因心脏病急性发作突然去世了!
当然,惠生最初并不知情,只是下课的时候看不到女孩的身影了,他变得忧心忡忡,总想着女孩为什么没来上学,女孩出了什么情况。很快,惠生的家长知道了实情。但是,眼看就要中考了,为了避免给惠生的中考成绩造成影响,家长故作不知,瞒着惠生。
“纸包不住火”,惠生还是知道了真相,也知道了父母对他隐瞒的事情。惠生几乎疯狂了,大发脾气,大声对父母咆哮:“你们就知道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比命还重要!”狂风暴雨过后,天并没有晴朗起来。闹过之后,惠生像变了一个人,每天闷闷不乐,没有了年轻人的朝气,甚至没有了生命的活力。但是,3天后,惠生还是坚持参加了女孩的葬礼。参加葬礼回来,惠生就更不成样子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惠生对父母说:“……你们再烦我,我真不想活啦!”
惠生母亲疑惑地说:“孩子不能上学,会不会是因为这件事啊?这些可能与我们家庭有关吧。我们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少温暖。他爸爸脾气不好,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在家,很少和孩子在一起。我也只知道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会关心孩子的心理。孩子常常跟我们说:你们谁也不懂我,你们根本不懂我。是不是因为这,他才和那个女孩好起来的?他不能去上学,是不是因为这个女孩的去世让他受不了了?”
我提出第二个问题:“面对孩子这样的遭遇,你们父母是怎样对孩子的?”
母亲的态度是心疼、担心、害怕,一个劲儿地劝孩子:“儿子,不要这样,不要再为女孩子的事情伤心了,不要再这样放不下这件事了。”面对母亲的“不要不要”,惠生的反应是:“别烦我!别烦我了!”
父亲的态度是着急、上火、斥责,痛心疾首地批评孩子:“你个没出息的东西,你个不争气的东西,我看不起你,我对你简直不抱希望了。”面对父亲的斥责,惠生的反应是:“我恨你,我将来一定要超过你,一定把你打败!”
所幸,惠生并没有沉沦。他很快就找到了女孩的妈妈,贴心地安慰她,陪着去墓地,陪着掉眼泪。两代人为了女孩的离去,心走近了,彼此也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女孩妈妈对惠生妈妈说:惠生真是个好孩子,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心理解析:根源在父母的不理解
至此,惠生不能去上学的心理根源找到了。这个心理根源就是,惠生的心灵受到了难以承受的创伤。那么,惠生的心灵创伤来自哪里?
表面看来,源于女孩的突然病逝。人生少年时,遇到了自己钟情的女孩,体验到的是不同于成人的两性之情,是一种纯善纯美的爱,甚至是一种圣洁的爱,内心该是怎样的珍视?何况,惠生在家庭生活中一直缺少温暖,且惠生又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令其珍视的女孩,却突然病逝离开了。如此心灵重创,即便是一个成人也很难走出来。对一个少年来说,内心该是怎样难以承受的伤痛?又怎能很快过去?但是,女孩的病逝只是第一重创伤,并非击倒惠生的根本原因。
从实质上看,惠生的沉沦是源于父母的不理解。都说家庭是心灵的港湾,父母是孩子心灵最好的护理员。一个少年遭遇如此心灵重创,最需要的是来自亲人的理解,来自亲人的心灵陪伴和支持。这才是最好的心灵援助。有了这样的心灵援助,无论孩子心灵经历多大的风雨,才可能顺利地走过。惠生经历的心灵创伤,已经不仅仅是儿女私情的难舍,还有更深刻的对生命的痛惜和对死亡的茫然。
然而,在父母看来,惠生这样陷于伤痛难以自拔,是不对的,是没出息的。因而,在突遭重创的艰难日子里,惠生没有感到父母的理解,更没有得到父母的陪伴和支持。相反,父母给予惠生的是隔膜,是欺瞒,是否定,是贬斥,是打击,甚至是粗暴而轻蔑的辱骂。于是,惠生再次遭受来自父母的心灵伤害。父母的不理解,是第二重创伤,这才是击倒惠生最根本的心理原因。
总之,乍看起来,是女孩的突然病逝击倒了惠生,究其根本,是父母的不理解最终击倒了惠生,让惠生陷于伤痛难以自拔而不能上学了。
心理对策: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沟通至此,惠生母亲泪水止不住地流:“在孩子最难的时候,我们却没能好好陪伴孩子,没能给孩子最需要的,真是对不住孩子!我们真要好好理解孩子啊!”
是啊,父母的不理解,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惠生的故事给了我们足够的警醒。所幸的是,惠生母亲终于醒悟了。于是,就怎样理解孩子,我们作了较多的讨论。理解孩子,不一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猜透孩子的心思。但是,父母能做到的是,学会换位,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或者经常设身处地想想“假如我是孩子”,或者经常感同身受地想想自己的当年,或者平等、诚恳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些都会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心,都会让孩子在心灵受伤的时候得到最好的心灵援助。
惠生母亲心有所悟又心生困惑:“现在,我们该怎样对孩子啊?”
我回应说:“就惠生的具体情况来说,在女孩离世这件非常事件上,你们亲子之间还没有过真情互动。因此我建议,现在父母最需要做的是,积极转变态度,充分理解孩子,真正体谅孩子。在此基础上,主动创造条件,给孩子一个尽情诉说伤痛的机会。父母当最好的听众,用心倾听。这不仅有利于你们亲子关系回暖,更有利于帮惠生真正走出伤痛。”
惠生母亲说:“我通过跟您交流肯定能做到了,就是担心孩子的爸爸。”
我回应说:“在跟孩子互动之前,确实需要你们父母双方好好沟通,全力合作,帮助孩子。至于怎样与孩子父亲沟通,我建议在沟通的时候,不要去指责父亲,而要从自我反思、自我检讨说起,逐渐影响、促进父亲反思。我相信,没有父亲是不爱儿子的。只要当母亲的从自己做起,父亲为了儿子也会愿意改变自己的。”
为了更好地帮助惠生走出低谷,也鉴于惠生与女孩母亲的关系,最后我还建议惠生母亲和女孩母亲做一次深度沟通,在帮助女孩母亲心理调节的同时,请女孩母亲来帮助惠生改善和父母的关系,帮助惠生振作起来。
惠生母亲心里终于有了几分踏实:“这样说来,那是不是就不用吃药了?”
我肯定地说:“尽快停药。心病还须心药医。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惠生自己说的非常准确,他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吃药能解决的。”
一个月后,惠生母亲传来消息:与女孩母亲的沟通效果非常好,不仅两个家庭走近了,惠生和父母的心也近了。更令人欣慰的是,惠生的心灵没有真正被击倒,在得到父母的理解后,特别是在女孩母亲的支持下,惠生的自救意识真正觉醒了。
在稍后的一天,惠生和我有了沟通。我们谈到了人生,谈到了人的生与死。最后我说:“如果你们曾经真心在意彼此,为了女孩,为了自己,怎能不好好生活呢?”听我表达了对他的理解,特别是听我表达了对生死的看法,惠生顿悟了:“我知道了,我不能再待在家里了,我要去上学,我要好好生活,活出两个人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