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021-11-23孙莹

商品与质量 2021年16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孙莹

河北省承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河北承德 067000

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化的环保工作成为了近几年人们热议的话题,相关部门在落实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提升宏观监督管理职能的作用,结合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确保监测行为能真正发挥其实际价值。因此,各个部门不仅要制定契合实际的环保方案,也要落实系统化环境监测流程,打造更加完整的控制模式,从而发挥环境监测的监督作用,在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规划中渗透环境监测流程,实现全过程监督和全周期管理,提升区域性环境保护的综合质量。

1 环境监测的概述

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监视、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的过程。环境监测的手段主要有物理(针对光、震动、噪声、电磁辐射等的监测)、化学(对化学污染物的检测)、生物(对生物因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映和信息的测试)和生态(对区域群落、种群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等。目前使用比较多、方便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①重量法、容量分析法(化学物理技术)。②物理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技术),包括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③生物监测法。④酶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分析生物学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分析生物学监测法)。环境监测过程一般包括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报预测环境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从这一点出发,为了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健康有序推进,强化环境监测能力成为必要的条件之一[1]。

2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有效防止突发性污染事件的传播与扩散。环境监测能够及时掌握突发性污染事件的类型、定位污染源、预测事件的发展形式,为突发性污染事件的治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同时,环境监测实质上为一项预防性工作,能够洞察环境质量的微小变化,继而从根源上消除环境恶化风险,达到生态环保的目标。其二,提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性。环境监测不仅是环保的“参谋”,还是经济发展规划的“助手”,能够通过监测数据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继而为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行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2]。

3 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监督有效性有限

要想提升环境保护中监督工作的综合水平,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控制非常关键,要落实有效的项目支持和项目引导,才能维护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但是,目前环境监测效果并不理想,对应的环保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实效性,导致工作内容和控制模式的漏洞较大,造成环保监督控制模式的综合水平受限。

3.2 体制不完善

环境监测的应用力度不足,使得在相应的生产企业当中容易缺少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对自身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也使得相应的环保部门无法获取较为全面性的信息,导致整体生态环境工作开展的力度不足。而整体环境监测的体制不健全,导致了部分企业不按规范要求去运用环境监测技术,这使整体的环保意识得不到良好的提升,在生产工作当中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的现象[3]。

3.3 基础设施不到位

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应用环境监测流程而言,要想发挥具体工作的效果,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非常必要,但是结合目前发展情况和监督收效分析,环境监测工作设施管理还不到位,加之地区经济差异较大,使得基础性建设依旧处于落后状态,造成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体系的综合水平不足,对应的控制效果和应用完整性也受到严重的制约。

3.4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力度不足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使相应的环保部门获得更加全面性的数据,借助这些信息能够制定更加科学性的治理方案以及保护方案,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加深,所出现的污染源种类也逐渐增多,当前的环境监测技术已经不能够获取到全面性的数据信息,这也就需要不断的去加强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监测,从而获取到有利信息。

4 环境保护中应用环境监测的建议

4.1 要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

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状况主要体现在监测出来的质量不合格,没有达到要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在监测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监测的要求进行,监管的力度不够,相关的法律不够完善。所以就需要完善环境监测各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在开展这方面工作时,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管理,在法律的强制实施下,让人们重视环境的保护,为监测部门的工作减少阻碍,为相关部门的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4.2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想有效的去促使环境监测技术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就需要不断的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证环境监测技术能够有强有力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相应的部门就需要不断的去投入充足的资金,使得该区域建设较为全面的基础设施,对于现有的各项基础设施,也要不断的去加强相应的维护以及维修工作,保证各项基本设施都处在正常稳定运转的状态,然后,保证环境监测技术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获取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促使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利用数据信息去对当前的环境质量状态进行分析,以制定更加具有科学性的治理方案。建设各项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也要良好的对分布状况进行规划,保证各个区域范围都能够被监测到,以保证整体监测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同时也要去对基础设施的应用状况进行检测,保证检测到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以提升整体环境治理方案的科学性[4]。

4.3 注重培训技术人员的专业性

环境监测人员在环境检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对环境进行监,记录监测数据和检测结果,环境监测结果是否具有参考价值取决于环境监测人员是否专业,若是环境监测人员不够专业,环境监测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影响国家治理环境的效果,所以国家应当注重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培养专业素养过硬的技术人员,增强监测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对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也能从容不变的解决,让监测人员不断进步。

4.4 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监督职能

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满足环境管理工作的各项需要,环保部门必须不断强化环境监测的监督职能。具体践行路径如下所述:其一,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时,坚持从环境监测站获取基础数据,杜绝其他数据来源渠道,维护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其二,在建设项目交付竣工,并投入运营后,由环境监测站出具环境监测工作报告。将环境监测工作报告作为收缴排污费用的参考标准。其三,全面且客观地评价生态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结果,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成果[5]。

4.5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应该完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要做到所有监测点的原始数据被第一时间上传到环境监测总局,以此使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更加健全,全面实现“谁考核、谁监测”。另外,省级环保部门和国家环保部门要建立联系,确保同时监管且分工明确,形成两级监管模式,一定要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一定要加强质量控制,运用高科技手段,严惩违规行为,严肃打击数据造假现象,如遇违法现象构成犯罪的,直接将其交给公安部门及司法部门处理,严惩不贷。

4.6 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方案,提高监测计划工作可靠性

在环境监测方案制定中,需要注意监测数据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能够有效地代表当地环境真实情况。同时,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监测数据的获取次数,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此外,要制定清晰明确的监测流程,包括监测前的准备与分析、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后样本递交的路径等,以防止样本在运输过程中遭到破坏。最后,要将监测方案交给负责人审批,针对其中问题及时作出修正,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检测工作。

5 结语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刻不容缓,环境监测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科研人员对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的不断加强,国家在治理和预防环境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相信在环境监测系统的不断发展下,国家可以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并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良好治理。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市场化后存在问题分析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