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着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
2021-11-23李先逵
在当今丰富多彩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新之路。这是一条艰辛的路,需要把来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与源自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的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一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不重视研究本土数千年源远流长建筑历史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重要原因。
此外,在如何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方面,有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古典的形式已经过时,继承传统不能体现时代精神。不少人对传统建筑的理解是片面性的,只看到外表形式的表现,而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实质是对建筑本质和内涵精神的深层领悟,也就是说,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应该从建筑文化学的观点、从建筑观的高度、从建筑哲学原理的深度,对文化意蕴特色加以阐释和理解,才能把握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实质。
从艺术本质来看,建筑艺术如同音乐艺术一样,富于抽象的寓意性,以特有的符号语言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所以,它们属于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用这样的象征手法来映射人类的思想意识。在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创作中,通常用罗马式风格表现庄严,用希腊式风格表现公正,等等。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但较之数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来说,却是失之浅表。由于中国文化哲学的早熟,使之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灌注和培育比其他建筑体系显得更为悠久、自觉、深刻、成熟,因而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文化哲理更加突出,更具普遍性。从宫殿、寺庙建筑直至普通民居、小品园林,莫不充满丰富多彩而又深沉高迈的哲学内涵,其建筑形态表象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以及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着建筑的本质。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经过历史的验证的,绝非夸张之词。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李约瑟博士指出的,中国建筑精神在于:“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不论集中的,或是分布于田庄中的住宅也都经常地出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话的确颇有见地。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渗透在中国的人几千年社会生活之中,建筑作为社会生活的文化容器,必然在各个方面鲜明地体现着这种精神。不仅是宫殿、寺庙建筑,民居建筑更是如此。从建筑布局、功能使用、空间环境到构造尺度、装饰装修、家具陈设等,莫不浸染着人本主义的精神追求。
观今宜鉴古,务虚当求真。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境上,从建筑本质及建筑观的角度,我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基本特色作了概括粗浅的探讨,其目的在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发扬方面不看重表象,而看重内涵精神实质的体察,求其心领神会,得到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为新时代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探寻新路。中国建筑师规划师应当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才能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和城市,这是我们所企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