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路径分析及对策
——以珠三角某农商银行为例
2021-11-23麦启明中山农村商业银行
麦启明 中山农村商业银行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优惠政策,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十八大期间,“三农”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农民收入持续提升、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获得关键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重要论断。换句话说,“三农”问题虽然在努力下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更大成就,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
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农村金融服务是其支柱力量和有力支撑。要不断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充分利用金融科学技术给“三农”提供“源头活水”,让优质金融服务和产品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之源,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本文在剖析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珠三角某农商银行在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下一阶段该行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策略建议,以期在促进农村振兴工作中农村金融力量如何参与推动提供参考。
二、农村金融支持农村振兴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013年,党和国家将构筑和建设具有普遍服务性质的金融业确立为国家级战略目标。在此契机下,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迅速发展,如今在城镇化和城乡整体化的步伐中,我国农村经济也逐渐活跃了起来,农村居民对于金融的要求和需求的热情逐渐高涨,各类金融服务机构也逐渐深入田间地头,呈现出了一种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双向多样化。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一)信息不对称风险高
信贷业务是农村金融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村环境改造、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需要的核心手段,综合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数量多等特点,以及第三方大数据来源不足等情况,银行往往需要大量的客户经理团队逐个走村入户深入了解村居民信用情况,但金融机构人员配置不足,且较多员工属于外地员工,与村民日常联系不足,短期很难深入了解村民信用状况,只能通过村委或熟悉的村民了解,以及农村居民信用意识不强等现状,使信息不对称成为主要业务风险。
(二)农村地区普遍缺少有效抵质押物,融资难问题突出
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重,提供贷款融资服务是普惠金融银行机构的重要业务内容,但受农村区域土地、宅基地等处于租赁性质或者集体性质,房产持证缺乏、土地“三权”确立有待完成、基本要素市场和价格形成机制有待建立等综合因素影响,农村市场普遍难以提供适应当前“抵押为王”融资模式的有效抵质押物,农村区域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
(三)农业保险发展与“三农”发展要求不匹配,风险共担机制尚未健全
从2007年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农业保险业务发展迅速。虽然三种口粮作物的承保率平均水平以达70%以上,但是整体保障水平与农业保险覆盖面的匹配程度不高。当前,当地政府的财政实力是决定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关键因素,因此农业保险保障不充分不均衡、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明显,现行“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实施思路也难以满足“三农”持续发展要求。同时,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环境相对较差,担保物缺失,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农村贷款更多仅局限于信用和保证类业务,融资担保形式单一,风险分担机制有待健全。
(四)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精准化供求不匹配
第一,在需求方面,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经营所呈现的特点,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由“额度小、期限短、分散”的周转式向“额度大、期限长、集中”的综合式变化。同时,现代农业对金融服务需求也由单一的银行贷款融资领域将转变为包括证券、保险、期货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第二,在供给方面,总量提升依然是农村金融服务供应主体的关注重点,如考核中常设的农业贷款的总量和增速指标等,难以与现代农业呈现的综合化服务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同时,保险、银行、期货、证券等金融服务在农村区域的发展也不平衡,占主导地位的是银行,服务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综合化需求。
三、某农商银行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某农商银行地处珠三角,在当地精耕经营将近70年,历史悠久,“当地人自己的银行”理念深入人心,该行拥有员工超过2 600名,网点190多家,几乎遍布辖内所有行政村居,是辖内服务区域覆盖面最广、最大的银行法人金融机构。作为一家根植本地的农村商业银行,从农信时代开始树立了姓农,以农为生的定位,坚持支农支小,并紧跟国家政策、监管要求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为农村市场发展助力,全力支持该地区乡村振兴工作。
(一)加大自助设备、线上业务的投入和推广,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首先以乡镇一级农村市场为着力点,加大自助设备设施投入,为城乡提供24小时便捷、安全、优质的电子化金融服务。该农商银行现有投放自助柜员机、自助终端机等分别400多台、350多台和220多台,在该地区农村区域覆盖面超过80%。同时,为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目标,打破服务时空界限,该农商银行还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包括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短信息银行、商户收单业务等,推进金融服务更大范围地与客户的生活场景融合。
(二)农村信用体系不断健全,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不断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信用体系,某农商银行从2012年开始就响应省政府和市政府号召,挂点建立多家金融服务站,搭建及时沟通的桥梁,走村穿巷入户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切实推动农户贷款难问题解决。2013年挂点金融服务站农户信用信息采集6万多户,采集率约为99%,目前涉农贷款规模超过31亿元。
(三)建设金融服务站2.0,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增强村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
根据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地缘、人缘、业务等优势,2018年,某农商银行于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探索,继续下沉零售业务渠道,重新以金融服务站为着力点和出发点,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某农商银行以打造“营业网点+信用村+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站”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系统为目标,在辖内行政村居委全面打造金融服务站2.0,并组织金融服务员队开展金融业务咨询、知识宣传等服务,不断丰富农村金融服务的渠道方式和水平提升。2019年,为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获得感,某农商银行开始着力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制定网格化管理标准,组建网格化管理团队,带动全员参与,走村穿巷入户开展村民信息采集工作,深度了解村居民金融需求,通过一揽子金融产品满足村居民多层次需求,努力实现“格格有服务、格格有管理、格格有产品”目标,做深、做透当地农村金融市场。
(四)因地制宜,创新“三农”金融产品
某农商银行深耕农村市场,结合当地农业特点和充分发挥金融与政府多方资源优势,大力创新涉农金融服务和产品,丰富贷款产品体系。一是结合当地区域农业特色,创新推出养鱼贷、脆肉鲩贷、养殖贷、花木种植贷、种植贷、普惠金融贷等特色涉农贷产品,引入联保担保方式,并探索集体用地、宅基地抵押担保方式,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用地主要使用租赁性质、以及存在集体流转地使用权及无证房产因缺乏有效抵押物而导致贷款难的问题。二是探索创新银行、保险等多方金融机构与当地政府共同合作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金融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效能,着力推广政银保、惠农贷等信用、保险担保等贷款业务,增强农村融资业务风险分担能力和业务获得水平。
(五)打造一篮子授信服务,提升满足“三农”多元化融资需求服务能力
某农商银行着力打造的“阳光信贷”工程,在农村市场创新“整村授信”模式的同时,还匹配了具体的信贷产品。在授信模式方面,某农商银行首先以“整村授信”模式对辖内各村民、居民进行预授信,村民、居民有用信需求时再高效为其办理正式授信,满足广大村居民小额经营或消费融资需求。目前已挂牌“整村授信”村居超过110个,预授信金额超过200亿元,正式授信金额近70亿元,惠及村民超3.6万户。在信贷产品方面,针对不同贷款需求和资质条件客户,某农商银行还打造了一篮子具体信贷产品配套服务,针对有消费需求但追求无抵押的,可提供个人无抵押消费贷款,如精英贷、村居贷、金领贷、个税贷、公积贷、装修贷等,满足客户生命周期的各项消费融资需求;对于有农业生产需求的,可提供养鱼贷、脆肉鲩贷、养殖贷、花木种植贷、种植贷、助农贷等,助推农业兴农民富;对于有经营资金周转需求的,可提供普惠金融贷、宅易经营贷、个税经营贷、个人经营性贷款等,着力解决具有“短、频、急”特点的小微经营者金融需求。
四、对下阶段某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对策建议
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来看,某农商银行在普惠金融服务、多样化融资需求、村居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很大努力,有效提升该地区普惠金融的获得感,并有效解决了目前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困境,然而对大规模普惠金融的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阶段,以网格化管理和阳光信贷工程的深化推广为契机,借助大数据支撑来推动产品创新和业务系统提升,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效率。
(一)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渗透度
在前期网格化管理模式搭建起来的团队、组织架构、制度的基础上,某农商银行还需继续深化升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快优质产品服务在农村领域的渗透。一是细分网格服务类型,针对不同网格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产品服务方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完善网格化服务团队建设,结合业务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建设打造专业化的网格化服务团队如阳光金融助理、驻村金融特派员、金融顾问等,细化各团队工作职责、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专业团队资源效能;三是加强网格化管理工作指导,在原有工作规划的基础上,建立项目制引导工作模式,提升网格化管理工作目标性的同时,强化全员网格化理念宣贯,深化员工对网格化管理理念的理解,提升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的农村金融效能。
(二)持续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丰富满足村民金融需求方式
农村金融市场挖潜空间大,在深入研究市场的基础上,持续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是某农商银行不断做强、做深农村金融业务的“金钥匙”。一是因地制宜开发适合村居民创业、消费、理财多层次需要的金融产品;二是考虑到农村金融产品普遍抵押物难变现,担保困难等情况,继续加强与政府、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合作,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供给于需求的契合度,为现代农业精准打造创新产品,增强产品服务差异化和竞争力;三是在金融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农模式,创新研究“三权”抵押贷款、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规模化、专业化、长期化、综合化的金融支持。
(三)创新业务系统支撑,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科技引领升级,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才能达到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未来,某农商银行要依托科技力量,不断优化现有业务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等,配套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移动营销系统、线上业务系统等,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支撑日常业务拓展、管理和营销工作开展,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精准营销、提速业务效率,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
五、结语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虽然在努力下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更大成就,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农村金融服务是其支柱力量和有力支撑。要不断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充分利用金融科学技术给“三农”提供“源头活水”,让优质金融服务和产品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之源,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