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普惠金融信贷发展质效的策略研究

2021-11-23李太涛鹤山农商银行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4期
关键词:普惠信贷金融服务

李太涛 鹤山农商银行

一、普惠金融政策的概念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核心就在于其具有普惠性,在实行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为乡镇地区提供全面服务,为经济实体提供有效的帮助,不断推动金融扶持对象的发展。虽然在我国农村地区小额信贷服务早就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受到了传统观念以及发展条件的限制,小额信贷服务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在普惠金融政策的推动下,小额信贷又有了创新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农村地区不同经济实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支撑,也成为了解决我国“三农”发展问题的有效动力。尤其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发展的小额信贷服务,其实就是普惠金融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1]。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普惠金融政策与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普惠金融的理念在农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进行应用,能够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激活我国农村经济市场的活力,为农村地区的企业发展融资困难带来了解决办法,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普惠金融理念贯彻落实的重要体现,当农村地区的经济市场被激活之后,又能够为乡镇金融体系整体发展注入更多鲜活的动力,这也让我国农村区域的经济体系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开展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意义

(一)肩负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和使命

当前,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正处于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时期。践行好新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村地区广大企业以及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以及普惠性的信贷服务,是商业银行肩负的责任和使命[1]。要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帮助农村地区的广大居民增加经济收入,就要构建更加多元化、多层次、覆盖率更加广泛,并且可以持续良性发展的农村地区金融体系。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地区具有产业集群化的龙头企业、农村乡镇县域地区的惠农中小型企业、广大农村地区的个人金融客户,以及农村地区的基础周边建设和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近些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在农村政策扶持的推动作用下,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也更加快速。

(二)开展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历史机遇

国家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金融服务资源不断下沉基层,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不断加大,实行普惠涉农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专项监管考核,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在不断优化。商业银行作为扶持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要积极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城乡均衡发展下,农村地区经济投资活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工业区等发展机会不断涌现,承接各类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人口、资金、服务等各类资源流动,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孕育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商业银行的员工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在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心中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可信度,从而能够为广大农村地区的企业以及个人提供更加良好的信贷服务体验。

三、普惠金融信贷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开发滞后

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为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的金融信贷产品,主要包括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农户贷款等业务。但是这些信贷产品较为传统,一般要求借款人提供足够的抵质押担保。对于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来说,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缺少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生产办公场所多数为租用状况,因此,抵押质物也成为了限制这类型企业申请贷款的一大障碍。目前,商业银行在发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现存的业务模式以及产品的体系难以满足农村地区客户的实际需求,除以上基础性的信贷服务业务外,缺乏为客户拓宽盈利渠道,创设盈利增收的新型服务模式,与客户生产经营所需的财务咨询、理财、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农村地区资源与金融结合度低

我国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如土地、山林湖泊、鱼塘水库等资源性资产的使用权。但这些资源由于产权限制、流转难、经济价值不高等原因,没有与金融有效结合起来,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方面,农村经济实体和个人发展致富的意愿强烈,但囿于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造成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大量的资源没有被金融激活,使经济社会发展缺少了有力支持。农村地区资源金融有效利用率低,主要原因是在贷款抵押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在资产变现方面风险性较高,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未建立,农民和客商缺乏获取土地流转信息的渠道,制约了土地流转,没有全面地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大部分土地流转合同只是由流转双方自行签订,流转合同未提交业务管理部门备案建立台账,管理部门难以监督。

(三)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一是信息化程度低,重要的基础信用类设施发展相对缓慢,没有系统化地收集涉农主体和农户的日常信用信息。信息采集渠道单一,更新不及时,主要是依据银行信贷人员日常工作收集,各银行间难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二是农村地区的企业在财务管理规范化有待加强,信息公开方面制度不够健全,外界有时难以掌握实际情况。三是信用状况识别评价不完善,难以精准识别评估客户信用状况。农村地区经济主体种类多,缺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落,不同主体制定特色化的评价指标或权重。四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机制[2]。

四、普惠金融理念下农村地区信贷发展的策略

(一)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健全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是打造农村普惠金融网络。建立“物理网+支付网+电商网”的普惠金融服务新体系,着力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建设,加大推广移动缴费、取款、转账等电子金融服务,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二是实施移动便民支付工程。实施移动便民支付工程助力打造宜居美丽乡村。借助乡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势头,集中拓展产业配套的特产、餐饮、住宿等商户,建设移动支付示范区域。三是打造特色综合农贸电商平台。整合优化线上线下渠道,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利用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方式,帮助农村商户打开优质农副产品、手工艺品销路。

2.大力发挥金融支农富农作用。一是深化金融服务“村村通”建设。积极发挥乡镇的村财通、三资平台、助农取款点、村级金融服务站的作用,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积极落实惠农政策,优化社保卡服务,促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各类涉农补贴资金归集和发放。二是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专营三农信贷业务,对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专门的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

(二)提高信贷服务水平和能力

创新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强化金融服务的创新方式,确保金融服务能够与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相符,防止金融服务出现虚象化的问题,严格的控制金融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随着我国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小额信贷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设备来提升普惠金融对象的精准性。可以通过网络调研,对同一地区的不同村落设立相应的经济信息成长档案,并且结合当地的各类型发展产业以及贫困人群的具体需求,对普惠金融理念下的金融服务采取更加精准的定位,有效地发挥出普惠金融理念下信贷政策对于农村产业的针对性扶持效果。始终坚持农村地区金融改革发展的科学指导建立,是以当地农村发展特色的农村金融体系,不断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能够不忘初心,将更多的经济资源分配到农村建设的重点环节以及薄弱部分,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可以结合后台的调查数据,对服务对象的还款能力以及经济状况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确保信贷扶持的精准力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依托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农村地区的信贷信息数据库,为后续提供信贷服务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同时还能准确的评估客户的还贷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地区扩大网银、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同时让农村地区的客户享受更加便捷的操作以及服务体验。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信贷服务标准

在设置普惠金融服务标准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农村经济体发展的现象进行分层设置。例如,对于一些小微型的企业以及个人企业的信贷标准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除此之外,也可以按照农村经济不同的行业类型进行服务标准的划分,例如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的种植类行业、制造加工类行业、电商类行业等进行划分。在划分金融服务标准的过程中,不同的服务机构应该将农村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以落实普惠金融理念下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为目标,科学地设置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信贷标准[3]。

(四)创新和优化普惠金融信贷服务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各类经济实体和农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商业银行要抓住机遇,创新服务方式和产品,做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是优化小微信贷服务。紧抓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机遇,错位经营,创新小微信贷产品,提供贴心小微信贷服务。创新推出政府续贷基金、无还本年审续贷、“易融贷”等业务,并通过引入担保机构,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外,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风险决策能力与审贷效率。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梳理和完善授信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机制,有效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二是支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密切跟进国家农村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落地,稳步推进林权贷款,探索研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三权抵押贷款”,积极创新针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授信、基于集体资产收益的质押贷款、基于集体股权的质押贷款等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让农民的“沉睡资本”实现市场价值,切实解决农民融资担保难问题。三是全力支持农民发展生产与创业。大力支持农户生产经营贷款的发放,着力简化办贷流程,提高放贷效率。充分利用国家创业优惠政策,积极推广农村青年创业贴息贷款、妇女创业贴息贷款等产品和服务,助力农民发展生产与创业致富。四是全力拓展消费信贷和民生金融业务。紧紧抓住农村消费转型升级机遇,下沉服务重心,积极宣传线上消费信贷产品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扩大消费信贷投放。特别关注新型金融消费需求以及与新金融服务工具的创新融合,积极推广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社保卡等服务,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电子替代率,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对于具有稳定收入的农户,在其购买家电、农用机械用具等耐用品消费以及住房、购车、教育、文化、旅游、健康等新兴消费领域扩大信贷投放。

(五)完善金融服务渠道

商业银行要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渠道,提高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便捷性。一是线上线下渠道齐头并进。打造好手机银行,突破时空界限,提供随时的服务。同时,加强网点规划建设工作,优化营业网点布局,积极推进网点装修改造,有效整合网点资源,发挥线下充分沟通的人文服务优势。二是加强网点日常运营管理,转变营销理念,在做好厅堂营销的基础上,做好上门服务工作。三是认真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做好普惠金融工作。制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切实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普惠金融宣教工作。

(六)大力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积极参与农村征信体系和农户信用档案库建设,推动“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与政府共同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依托金融服务站、农家书屋等载体,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持续宣传普惠金融和普及金融基础知识。同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严厉打击农村地区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与当地政府加强沟通合作,有效利用涉农风险补偿基金、担保机构、保险等政府增信机制,大力推广“政府增信+银政共管”模式,进一步破解三农信贷业务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农村地区申贷获得率和信贷覆盖率[4]。

(七)大力支持农村环境改造,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1.支持乡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支持乡村环境改造项目,依托政府设立的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各类专项发展基金,合理发放住房、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物流、信息等与公共服务相关的贷款,全面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夯实民生工程建设,推进生态、宜商、宜业、宜居、美丽、便捷的乡村建设。

2.主力打好绿色发展“生态牌”。加强与环保部门沟通与对接,根据国家产业、投资和环保等政策要求,对“两高一剩”行业实行逐步压缩控制,对环保不合格或违法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大力支持环保、新型节能、有机农业等绿色信贷,并将绿色考核纳入绩效考核方案,确保完成“一增三控”的目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大环保领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力度,引导更多资金支持乡村生态绿色发展。

3.支持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建设。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择优支持农村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帮助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支持医疗健康事业发展,重点支持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公立医院以及村卫生站的建设,提供综合配套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古村寨”修复活化利用以及“红色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布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门票收费权质押,景区经营权质押等信贷产品创新,加大对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和工程的金融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普惠金融理念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有效的资金支持。但是目前农村地区在落实这项政策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各方应该加大普惠金融理念宣传引导,设置合理的信贷服务标准,在服务过程中发挥现代化互联网的作用,丰富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将普惠理念真正落实到金融服务过程中。

猜你喜欢

普惠信贷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