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
2021-11-23东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湛 玲 东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引言
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大力开展科研项目,对各个领域进行创新,使我国走在科研领域的前端。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只有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科研项目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科研项目水平。相关人员在提高科研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中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预算执行工作中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提高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保证科研项目可以顺利进行。
一、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目的
在传统的科研项目中,预算管理模式中没有将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工作中,这就造成了在项目开展前进行的预算结果与项目完成后的实际结果不相符。相关调查显示,科研项目实际资金支出几乎超过预算资金。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预算管理水平不能满足项目的精密管理。项目启动前预算中缺乏科学准确的预算数据,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控制。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必须提高科研预算管理水平,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预算过程,并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变化做出合理的预测判断。要提高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使科研项目预算与实际经费支出保持一致。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科研单位在进行项目预算时更注重项目的执行效果,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预算管理的风险控制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因此,只有革新预算管理模式,才能提高项目预算的管理水平,并在今后的项目支出中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此外,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预算管理,会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甚至项目执行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科研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对科研项目进行严格的预算管理。
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
科研计划预算管理是科研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但如果科研计划预算编制不合理、不科学合理,既会导致科研成本的增加,科研经费资金浪费,投资风险的增大,同时还会影响科研计划正常推进,甚至导致科学项目无法顺利完成。对科研计划实施也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也因此使得科研计划的预算编制不够准确。此外,政府财政部门对科研预算编制参与度较低,也无法通过财务管理体系对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作出具体指导,科研人员注重技术研究,过多的重视科研项目的实施需求,造成科研项目预算编报不准确,从而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产生了超预算的情况。
(二)科研预算执行意识薄弱
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使得经费进行合理的运用,能有效地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完成。但是现阶段的科研项目执行管理中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限制着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课题负责人和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相关人士对预算执行的严重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研究人员对经费管理制度不太了解,除规定调整金额及比率外,自由扩大支出范围和变更预算用途,不履行报批程序,导致预结算差异较大,甚至无法通过财务验收。
(三)科研经费下达与科研进度不匹配
在科研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科研预算经费下达与科研进度不相匹配的情况,从而影响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项目立项后,经费不能及时下达,但项目任务有期限,为了不影响项目的进度,课题负责人只能在其他项目中先行开支,待经费到账后进行费用调剂。科研资金的投入计划实施中进展缓慢,意味着政府财政投入并不能得到完全合理使用,从而导致了公众资源积压,以及财政投入的大量闲置、浪费。为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提升政府财政资金利用效率,财政部已出台一系列举措从严把控财政结转的结余资金,以防止政府财政资源投入浪费。
(四)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偏差较大
科研项目进行前,相关人员将根据科研项目预测具体情况编制预算,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提高经费管理工作质量。但是,在预算执行工作中,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偏差较大,降低了科研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超预算现象经常是因为某些项目需要购买大量设备、材料等。科研项目形成多个课题组,一个课题组购买专业设备后,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没有与其他课题组共享设备,导致设备、材料等资金的利用率降低,增加了用于科研的经费。另外,有些项目的经费使用超出了现有计划,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偏差很大。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
缺乏有效的监督是预算执行工作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这一问题让经费的使用过于随意,因此无法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降低其发展速度。财政部门中往往未设置专职的科研资金投入与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未设置专职的科研资金管理人员,由财务人员实际担负着全单位的事业支出、科研经费的监督与管理等任务,业务内容繁杂,但由于对项目费用的不够熟悉,再加上受学科影响,其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往往无法和课题活动的一致性相结合地确定该经费的使用合法性,仅仅起到了一种单纯地审查票据合法性的功能,而无法根据每一课题支出的实际使用状况加以管理,从而缺乏了对财务管理的有效监测与管理功能。主管部门在进行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统计的过程中,记录数据的方法不符合规定要求,统计结果笼统,不能用于后续的绩效考核等。且主管单位过多的关注科研项目的成果,对于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划,影响经费的使用效率,造成成本增加。导致经费的考核没有预算基础,预算执行只是走形式、走过场,而没有实际的控制作用。此外,因为没有重视结余经费管理制度,导致在项目结束时,没有及时的进行经费的结算,影响后续的工作开展。
三、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政策法规及相关财务制度和财务知识的普及
在明确现阶段影响预算执行工作的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后,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预算执行工作的管理,力求完善相关工作,使得针对性的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在科研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员应为参与人员普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与财务制度,加强其对财务知识的掌握,进而减少账目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将预算编制科目进行精简,从原有的9个科目缩减为现在的三类:分别为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一是关于仪器设备费用,主要列支在建设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采购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既有仪器设备实施升级更新,或者租用外单位仪器设备等所产生的费用。计算类仪器设备和软件工具可在设备费科目列支。二是关于其他服务成本,除主要在列支服务项目执行过程中耗费的所有材料、辅助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购买、搬运、包装、整理等成本费用外,发生的检测化验与加工、能源动力、出版物/文献/资讯传递/专利事务、会议/差旅/海外协作交流等成本费用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三是关于专项劳务费,主要包括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对临时参与研究的学校本科生、博士以及其他学者提供经费,还包括为研究项目申请版权时聘请的研发工作人员、研究员和辅助工作人员等的专项劳务性科研经费;其中包括了由政府部门提供支付给临时或者委托的学术咨询员和专家的劳务费用等。
(二)科学合理地完成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编制工作是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工作的基础,相关人员要加大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度,在科研项目进行前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使预算执行工作的依据具有良好的科学性,确保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全面性,保证其详细性,减少科研项目预算执行中的障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要根据科研项目的需求制定,要符合科研目标的要求,符合政策的要求,具备较强的经济能力,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符合科研项目的开展。针对增加地方科研计划支出管理自主权问题,《若干意见》中确定精简综合预算编制,进一步精简合并预算的编制科目,同时,进一步分权化预算调剂权限,将仪器设备的经费计划调剂权限全面下放到项目承办单位,不再由项目管理部门审批其预算调增。拓宽了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在人才培养类与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实行经费包干制,但不再制定专项计划。
(三)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的监督考核和项目绩效管理
采取重点监督和不定期监控相结合的方式,支出管理作为预算管理的关键组成环节,需要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当中进行重点关注。支出管理应全面考虑预算编制中涉及的各项费用配比,进行支出控制,以确保科研项目的研究能够顺利开展。《若干意见》从监督检查方式、责任、检查结果运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在监督检查方式方面,要求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与日常监督的贯通协调,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实行随机抽查、检查,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检查效率。二是在监督检查责任方面,要求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项目承担单位要动态监管经费使用并实时预警提醒。三是在监督检查结果运用方面,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项目责任单位和研究人员的不诚实情况被纳入信用记录管理,对严重不诚实行为需要进行处罚。四是探索相关负面清单,明确禁止使用科研项目经费的行为,要求相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清单审计,不可对无过错人员进行问责处罚。
扩大稳定支援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示范范围,将稳定支援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示范范围扩大到所有中央级科学研究所。中央级科学研究所在基本科学研究业务费、中科院战略先导科学技术专业经费、相关科学研究院革新工程等稳定支援科学研究经费中,20%补偿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由示范机关自行决定,并公布在单位内部。扩大人力成本支出范围。项目任用人员的人力成本支主要通过分析当地的科研人员的平均薪资水平,进行划分,并通过责任项目的工作性质给予适当地调整,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综合本单位发展阶段、类型定位、任务执行、人才结构、所在地、现有绩效工资实际支付水平(主要根据上一年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数据确定)、财务状况,特别是财政科学项目可用于支出者绩效的间接费用等实际情况,向主管部门进行绩效工资调整的动态申报。主管部门综合审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稳定基础研究院工资收入、调节其他单位(职位、学科)收入差距等因素后,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进行登记。分配奖金时,应首先考虑担任重要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和单位,对于具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予表彰。借鉴国家核心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研究员年薪制经验,探索对极少数行业认可、业绩突出的高级人才实施年薪制。
(四)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与科研机构内科研项目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网上报销系统等其他信息系统相互连接,从信息共享、业务和资金两个层面监控科研项目的整体预算执行,并将信息资料上传到系统当中,形成闭环管理,及时识别风险。致力于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的麻烦问题,坚持问题方向,减少经费报销中存在的困难、受阻点问题、对症下药、正确发力,减少科研人员报销负担。第一,全面配备专业人员做科研、财务助理,项目负责部门要全面实施科研财政补助制度,确保每个项目都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政补助,减少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报销上耗费精力。第二,改善财务报销管理方式,有效解决科研人员的“找票”“贴票”等问题。第三,改变传统的纸质报销的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无纸化报销推广,为科研人员缩减报销流程,节约时间。要促进信息化管理在科研经费报销中的应用,将更多的无纸化科研经费报销模式推行到实际工作当中,选择部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纳入电子会计数据标准普及范围,从而让科员人员实现便捷报销。第四,实施预警提醒,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项目责任单位法人责任,项目责任单位动态监督经费使用及需要实时预警提醒,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督促科研人员按照规定妥善使用科研经费,为顺利报销奠定基础,提高单位财务报销服务水平。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中央高校、科学研究院、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革新,简化科研机构设备采购流程,对科研所需设备和消耗品采取特使、即时采购机制,无需经过招标投标程序。项目负担机关依法向财政部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的,财政部实行限期结算制度,为设备材料的采购提供便捷服务。
四、结语
提高我国的科研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综合能力,加快我国的发展速度。但是现阶段的科研项目预算执行中依旧存在着科研预算执行意识薄弱的现象,科研项目参与人员不能认识到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科研经费下达和科研项目进度不匹配,导致管理工作水平大幅下降。经费支出不符合规定及变相支付课题研究经费也是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在进行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并未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出现随意变更支出内容的现象。针对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要积极进行财务知识的普及,帮助人员掌握相关知识,为参与人员树立较强的预算执行意识,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有关单位应加强监督与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进而实现预算执行管理工作质量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