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如何做好财会监督工作

2021-11-23刘晓青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4期
关键词:财会财务人员事业单位

刘晓青 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

在事业单位建设发展中,财会监督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环节。注重过程管理,追求过程程序合规、合理,立足于微观层面,随时发现单位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是事业单位走向高品质发展的重要一环。财会监督工作借助系统性财务指标能够及时完成业务活动的判断、分析和监督,工作具备较强目的性,能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起到有效监督和管理,满足现代化财务规章制度要求,是实现国有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按照我国《会计法》和相关法规制度要求,财务人员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期间,工作面对的主要对象是本单位经济活动和工作项目。其中主要内容涵盖以下方面:1.监督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确保工作中的会计资料合理性。2.实现对单位财政预算财务项目计划和具体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与管理。严格按财政预算执行,不得超标准、超计划使用。对资金活动全流程加强管控,通过真实反映资金活动全流程情况,合理展开资金收集、分配和使用,实现单位资金整体合理性和安全性。3.开展财产物资监督,特别是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和借调的监督管理,保证库存合理性。4.对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和业务活动费用开支的监督。5.对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监督,通过单位层面、部门整体、个人领域分别进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分析,加强对事业单位经费定额执行情况和预期工作方向和落实情况的分析,帮助和带动事业单位加强管理,改善传统工作中的不足。在工作中通过对财务行为的合理调整和规范,加强单位整体对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加强绩效管理。健全事后监督与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问题整改,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

二、财务人员要做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在单位工作中,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能涵盖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在我国《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要以会计监督制度和体系的要求为基础,完善工作方向和目标,并且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等领域都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作要求和规定。在《会计法》特别明确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原则和工作方向,给后续会计机构、财务人员工作职能的推进和落实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法律依据。会计监督以服务单位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将会计监督工作侧重点进行调整,改进原有工作方向和目标,加强单位现有财务行为的规范化发展,实现工作整体约束性的提升,只有保证财政资金得到高效管理和应用,才能切实完善对国有资产资源的管理。

三、开展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所谓内部控制主要涵盖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具体表现为:1.内部环境: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单位领导重视,创建有利于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文化氛围;完善议事决策机制;人员素质控制。2.风险评估:建立定期风险评估制度,及时发现风险,报告风险。3.控制活动:进行全面预算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流程控制、财务系统控制。4.信息与沟通:贯穿于内部控制各个要素,注意信息和信息载体的收集保管;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投诉机制。5.内部监督:自查、内部审计检查和评估。众所周知,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是当前完善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重要方法,所以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需要加强对预算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落实情况的关注和管理,建立健全内控体制机制。强化内部流程控制,抓好单位内部工作的主要流程和关键点。在具体工作中单位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性作用,及时进行查缺补漏,针对各个风险点规范业务流程,细化管控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适合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要重点研究,定期评估,明确管控措施落实责任,以提高单位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在此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预防腐败舞弊,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指明了方向。

事业单位在管理上一直存在盲区,或者说管理空白。国家大部分的规章制度只管到单位层面,只有财务制度管理比较具体,但只涉及会计业务。这些制度落实到单位以后,单位内部如何管,业务与财务如何联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控制相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比较薄弱,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预算与日常的经济事项有脱节现象,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联系松散,而内部控制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四、积极开展财会监督管理,构建完善的单位财会管理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部分单位仍然存在财会监督主体责任不到位的问题。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各单位领导和管理者缺乏对内部财会监督的责任意识,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经常发生重业务轻财务的问题,部分主要管理者和领导缺乏对财会基础的关注,工作态度和方式不积极,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和落实强有力的内控方法和制度,经常引发实际工作流于形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监督作用的稳定发挥,部分单位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监督作用。所以在后续工作中,除了要积极开展日常会计监督外,还要切实加强对财会监督工作的关注。此外,单位财务活动有效开展基础保障就是有财会监督作为基础,这项工作的开展往往需要利用大量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对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的重要基础,能有效规避和发现单位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和已经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此背景下,单位在工作中就需要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要求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及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进行工作内容和制度方向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单位财会监督工作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单位要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保证经济业务的合法合规性,防控风险,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从制度层面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是加强财务监督不可或缺的依据之一。做好财务制度,实现管理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通过健全财务制度体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五、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财会监督

财会监督不仅可纠正核算差错,还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非正常损失。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守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出租、出借等的审核和监督管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资产清查、资产评估、资产损失、资产处置、清产核资等相关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会监督程序。做到以物查账、以账对物、账实相符,规范单位资产处置行为,履行资产处置审批程序,防止资产流失及其他违规现象,要求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做到每年年底全面清查一次,核对单位本年资产增减变动及盘盈、盘亏等情况,本着“以账查物,以物对账,见物就点”的原则,按照账账核对、账物核对、账卡核对的方法逐单位逐物进行清查,保证做到不漏查、不留死角,对账物不符,账账不符、账卡不符的要核对清楚,认真查找原因进行分析评价。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的审批及管控要符合单位的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的出租情况,重点评价招租的公开性、租金的公允性、租金回收的及时性。对资产的监督管理要以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有效为重点。

六、强化预算管理,构建动态财会监督体系

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单位根据部门年度工作安排和目标,结合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年度的资金需求进行认真测算、汇总,建立考核和评价机制,确保按照预算支出。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经费均来自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动态的财会监督链条能保障财政资金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在项目进行前,要将项目细化分类,运用零基预算等方法确定项目预算标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强化预算约束,确保各部门预算执行率,严禁预算超支行为,同时运用大数据建立预算管理共享信息数据库,对项目进展、参与人员信息和财政资金流动路径进行及时跟踪,形成动态、完整的财会监督链条,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在项目结束后,要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对预算执行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与监督并及时反馈信息,形成闭合的财会监督流程。

七、注重人才培养是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保障

要实现有效的财会监督,就必须提高财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水平。当前财务人员队伍工作建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行政许可后,意味着财务工作不作设限,只要具备财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就可从事财务工作,但财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无法量化,也较难把握,不利于财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其次,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难以发挥显著优势和效果。当前工作中发现,许多财务人员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往往选择在截止日期前应付了事或事后集中弥补学分,这导致了不能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而指导实际工作。若要实现有效的监督就需要财务人员加强会计准则和财务知识理论学习,熟悉掌握最新的财政政策精神,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做到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培养过硬的综合能力,以满足单位岗位的硬件需要,更好地为单位服务。作为财务人员应擅长理解和表达。理解单位的工作计划、业务安排,善于表达专业细节,以便更好的工作。在工作中要求财务人员应认真执行会计准则制度,真实完整反映单位财务信息,严肃财经纪律,保障财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不断提高管理理念,加速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加强会计监督,形成全面的财会监督,有效控制风险。

八、定期开展内部审计,构建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监督功能

构建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积极开展内部审计。1.不仅要审查财务资产管理情况,还要重点关注单位“三重一大”决策情况。“三重一大”是指中央纪委十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关于“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的有关事项”。在日常经济事务中,加强财务决策审批。建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从决策层面对相关财务事项进行规范。特别是“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支付”等必须履行前置决策程序,提交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决策审议通过后再组织实施,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取代集体决策。决策“三重一大”事项,要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科学民主和结果的公正合理。杜绝发生业务事项的“先办后补”。2.要深入调查外协项目委托业务费,招投标、对外投资、往来项目、三公经费、津补贴等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发现防控管理风险,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可持续性的财会监督机制。

内控建设的必要性在于审计年年查,年年有违规资金。审计署公布《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发现问题:预决算编报还不够规范,涉及金额35.04亿元;资金资产管理还不够规范,涉及金额11.25亿元;“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不严,涉及金额5 721.71万元。

审计署公布《201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发现问题:预决算编报还不够完整准确,涉及金额14.23亿元;预算执行及资产管理还不够规范涉及金额77.47亿元;“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等管理不够严格,涉及金额5 469.25万元。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除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还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组织“回头看”,保证整改落实到位。

九、借助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加强财会监督

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改变了单位财务工作的方法,需要将财务控制业务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系统开发、部署实施,建立覆盖部门、岗位职级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日常信息维护和管理,确保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有效。财务信息化是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的有效手段。除了通过传统方法加强财会监督外,还应通过财务信息化工具在财务部门内设大数据共享平台,由专职财务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加工、处理,实行信息共享,增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透明度。对一些规律性、经常性、重复性、大量性工作可以与财务软件供应商合作进行实时监控,建立业财融合的大数据平台,使各自单一、孤立的信息整合成高效无缝衔接的综合信息载体,提高财会监督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财会财务人员事业单位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