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互联网金融产品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2021-11-23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林 炜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2021年1月13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
这意味着,金融消费者不再能通过支付宝、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等平台购买一度火爆的互联网存款产品。
而对于已经通过商业银行非自营网络平台进行存款的消费者,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商业银行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已经办理的存款业务,到期后自然结清。在此期间,相关存款依法受到保护,消费者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和存款协议到期取款或者提前支取。商业银行应当继续提供查询、资金划转等相关服务,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伴随全国互联网金融规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既需要加速进行传统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融入,发展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更加便捷和多元化的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更加年轻化的顾客需求。同时,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克服银行自身存在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和资源整合力度不强等问题,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业务营销体系。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在互联网金融规范化的大背景下,适当进行变革,促进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下的业务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规范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规模激增背后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年来,商业银行为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通过互联网销售个人存款产品,在拓宽银行获客渠道、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的银行主要为地方中小银行甚至村镇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部分银行存款规模得以快速增长,有的平台存款规模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83%。其中,异地存款占绝大部分。部分中小银行依靠平台存款弥补了流动性缺口,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同业融资。有的中小银行去年4月才开通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短短几个月时间已吸收存款200多亿元,占其各项存款的比例快速攀升至25%。
“商业银行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产物,最近业务规模增长较快。但该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风险隐患。”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具体指出,涉嫌违反相关监管规定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相关要求,突破地方法人银行经营区域限制,并且非自营网络平台存款产品稳定性较差,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也带来挑战。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
首先是扰乱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可能导致“靠档计息”、“高息揽储”等不规范行为。
其次是加重银行负债成本。从中小银行的角度看,部分中小银行吸收高成本存款,如果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跟不上,会影响其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地方性银行通过网络平台,将存款业务扩展到全国,突破经营区域限制,也与回归本地的精神和原则不符。这也加大了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1]
此次监管查处的重点目标,就是这些依法规定只能在牌照许可的法定区域内经营银行业务的地方银行,通过金融平台(微信、支付宝、京东、百度等)提供的网络优势,跨区域提供互联网存款业务,无形中变成了一家可以在全国范围吸收存款的银行,但却只需要承担地方银行的注册资本,十亿与五千万之间可是二十倍的差距,风险抵御能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二)互联网金融用户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相关应用的普及和深化,以互联网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各类网络消费金融也逐渐进入百姓的视野中。支付宝推出的“蚂蚁花呗”、京东金融打造的“京东白条”等,各种类型的网络分期消费平台应时而生,实现场景化覆盖,不断刺激消费。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发布的公报,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30 733元,比上年增长8.9%;全国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21 559元,比上年增长8.6%。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上升,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不断变化,传统的信用卡、银行贷款等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在年龄分布上,网络分期消费的客户群体主要以年轻用户为主。该群体具有强烈的消费需求和超前消费观念。
因此,商业银行应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运用社交媒体工具,更大程度的获取年轻消费群体,招揽更多的新客户和青年客户群体。 面对庞大的客户群体,商业银行想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必然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的扩大,针对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化前提下,商业银行业务成本现状分析
互联网金融化的发展能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同时为业务的发展开拓提供充足的资金。传统商业银行主要采用人员推广的形式进行业务的营销。通过互联网金融工具,银行的业务人员能够激发用户的主导权,让用户主动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产品咨询,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的人员成本和管理时间成本,让银行有机会对获客进行再平衡。
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可以延伸客户的触达范围,減少物理上低密度分布客群的获取成本,节省银行相应的管理和人员成本。但同时也需注意到,互联网媒介的提供方集中在头部平台,存在获客成本转移支付至少数的大平台,外部平台议价能力提升,从而增加了银行获客成本的潜在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规范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问题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面临管理挑战
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明确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建设中的风险,为商业银行提供解决对策或者有效的避免事件的发生。
互联网金融产品不受地域限制、门槛低、利率高、流动性强的特有属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互联网平台存款是伴随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发展出现的银行开展负债业务的新东西。[3]对于这类传统金融的新业务模式要深入研究,需要明确该业务准入条件、风险管理等要求,根据监管评级、经营情况、资本金及风险管理能力等设定业务门槛及业务规模上限。”同时,“针对新业务模式的新特征,完善审慎监管指标和有关规则,研究滥用存款保险50万法定偿付标准、搞资金价格竞争的应对之策。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研究线上挤兑与线下挤兑的不同特征和处置预案。”
目前,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银行必须下调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监管叫停智能存款这种高息揽储模式最根本的目的还是通过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传导至银行贷款利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金融风险,遏制商业银行的存款恶意竞争。
(二)商业银行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储备,尤其是互联网营销平台的设计人才、管理人才以及服务性人才,这样才能保证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建设顺利进行。
目前,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营销平台专业人才建设方面意识不强,官网、手机银行App的设计,还是依据线下工作流程的模式进行“线上拷贝”,功能复杂、业务流程繁琐,缺乏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品经理的策划和设计,导致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始终停留在初级建设阶段,在易用性、到达性方面难以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形成竞争。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向头部互联网金融企业学习,建设自身的人才储备;同时,应该激励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创新和技能创新,为商业银行注入新血液。
(三)商业银行业务营销体系不全
商业银行的业务营销体系存在产品、渠道以及服务管理等相关问题。
首先,从产品层面分析,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业务范围的变化,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但是,商业银行在营销过程中缺乏互联网营销意识,忽略产品的精确定位,也忽略同质竞品的横向比较,而无法有效的实施营销。
其次,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主要通过银行构建的平台和线下银行实体网点,与互联网用户形成天然的隔阂,不能够有效的吸引年轻化用户的注意力。
最后,银行业务员在现有金融平台的使用上缺乏动力,依旧遵循传统线下营销模式,缺乏对客户使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的引导。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完善业务营销体系,帮助客户有效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选择公司的业务产品,促进银行业务的发展壮大。
三、互联网金融规范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建议
(一)推进银行数据智能假设,完善多系统和渠道的数据整合应用
数据应用是传统银行业务和互联网金融开展的桥梁与核心,互联网触达客户和提供服务都离不开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商业银行可以从自身零售、柜台、对公等系统内客户数据的整理和打通开始,建立互通灵活的数据体系。将内部数据,例如:交易、管户、供应链等数据,与外部数据,例如:司法数据、行为数据、实控人信息等,通过统一标签、分组画像等形式,通过数据仓库进行体现于整合。基于数据仓库,结合互联网手段,为智能销售、智能运营、智能风控等互联网金融应用建立技术基础。
(二)组建具备“金融科技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专业团队
商业银行要真正做好互联网金融,首先,需要有“空杯”心态,摆脱把业务从线下照搬到线上的“惯性思维”,摒弃工具型产品的思路,确立生活服务平台的定位,开启场景化、生态化布局之路。其次,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姿态,主动向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取经,了解其人员架构体系及其职能、职责,重新梳理工作流程。第三,建立完备的晋升机制,商业银行建立明确的晋升机制,有利于提升职员主动进行技能提升的动力,更好地进行工作。商业银行在晋升中要着重考虑人员的实际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人员能够适应岗位的需要,激发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商业银行互联网营销体系
商业银行应该从产品、渠道以及服务的管理进行互联网营销体系的建设,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相应的动力。
首先,产品的精准定位。商业银行需要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根据产品的特色精准的面向客户,强化精准营销实现业务的发展。如,依托线下银行网点,尝试与2021年互联网公司发力的社区、社群营销结合;或者,响应国家“一键式服务”的号召,为老年人量身打造互联网金融产品。
其次,建立真正直面消费者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商业银行除了对营销渠道进行相应的规划外,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和一线业务人员的角度,以“场景化”去打造“客户体验”先行的金融平台。商业银行需要提供完善的服务流程,培养优质的服务型人才,针对不同的产品项目提供的服务也应该差别化,形成相应的服务标准。
四、结语
银行业畅销书作家布莱特·金提出“银行4.0”的概念,我国银行业则在实践开放银行战略——借助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务进行解耦、重构,以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方式嵌入到场景中去。[4]
商业银行应该利用此次互联网金融规范化的契机,加速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基于自身特色,加速场景布局——以科技为纽带连接外部场景,走出一条(内部)场景——数据——科技——金融——(外部)场景的生态化发展,加速向“科技化、智能化”互联网金融平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