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思 情智共生
2021-11-2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第二完全小学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第二完全小学 郭 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明确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交流具有三维性:教师的情、学生的情、文本的情,三者融为一体,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语文教学要将情感的三维性充分地挖掘,引领,激发,共鸣,让情感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情感和智慧在充满活力的课堂学习中激荡,飞扬。
一、导读入情,情趣盎然
部编版教材选择的课文很多都是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深深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的洗礼。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入情点,结合教师自身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情境,在情趣盎然中产生阅读期待。
在《麻雀》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我设计了这样统领全文的问题:小小的一只麻雀如何让一只猎狗乖乖退出呢?这个问题从情感上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之心,同时在充满情趣的导读中吸引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二、启思动情,情绪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以情感为触发点关联学生的积极性情绪体验,并以此情绪体验为主动学习及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学生始终置于身心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的一次次动情之中,一次次情绪体验中真情流露,文思迸发。
《她是我的朋友》讲述了一个叫阮恒的小朋友为一个小伙伴输血的故事。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那个受伤的女孩是你,你会怎么想?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学生感受到在危难之际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从而明白阮恒宁愿牺牲自己,即使那么害怕、痛苦,也要救小伙伴的高尚、纯洁的心灵。找准动情点,让学生参与情绪体验,学生就能情由心生,思由情发,情思并举。
三、品语悟情,情感共鸣
文本语言凝结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集中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倾向,教者在挖掘自身情感因素的前提下,还要与文本所流露的情感倾向做到有机融合,然后去影响学生,让读者、教者、编者在对话中情感交融,实现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饱含着情感的重点语句,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感悟。
例如,《少年闰土》中有关于“雪地捕鸟”的情节,当学生找出一系列动词后,提出的问题是:你能从这些词语中发现什么?你能体会文中“我”的内心世界吗?可以先让学生想象画面,再说说从这幅画中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来感悟文本,体会感情。
四、明理激情,情智飞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呈现出的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局面。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是决定了他们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化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这种独特的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强劲内驱力,它能使人的思维积极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去观察、记忆、思考。以情促智,真情如涌,达到情智飞扬。
《穷人》这一课,当学生已经被桑娜夫妇的精神深深打动的同时,他们更想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去探寻桑娜的善良情结。学生设计了不少问题:如果你的丈夫不同意你抱回孩子,你会怎么办?如果你丈夫出海遇到意外,你怎么养活这7 个孩子……学生的情感已经被文中的主人公调动,激发,于是就因情而生出智慧的火花。
五、拓展有情,情商发展
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商大部分处于中间状态,他们接受相同的教育,但是学习效果差异很大,可见智商并不是关键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智力之外的心理因素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即非智力因素中的积极因素情商。情商一般由学习个体的情感、兴趣、习惯、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构成,其中情感是核心。“亲其师,信其道”,说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他们才会更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所以,在语文拓展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从而增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摒除消极性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主体的影响。
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情感熏陶,最终带着人文情怀从课堂走向生活,融入社会。他们逐渐学会用一双含情的双眼去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以一颗有情的心灵去触摸生命的本色,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