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提升策略
2021-11-23刘姝颖
文/刘姝颖
引导大学生良好就业和创新发展,是为我国社会发展增添动力的关键工作,应该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大,只有转变传统指导服务理念,才能使大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为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增强其就业创业竞争力的关键,应该明确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构建完善的指导服务体系,实现对日常工作的科学指导。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往往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无法保障工作实效性,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应该做好各个专业的调查与分析,使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更具针对性。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意义
很多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十分迷茫,对于当前就业创业的形势认知不够清晰,导致其个人发展受到限制。而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创新指导服务,则能够使其形成良好的就业创业意识。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发展方向,在就业创业中更具针对性。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如果未能掌握丰富的就业创新信息,将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高校更应该对当前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等进行整合,提高指导服务水平,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指导服务当中对大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增强其在就业创业当中的自信心。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原则
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全面分析,是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关键。每一个大学生在个性发展上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应该明确其专业特点、性格特点和能力素养等,确保指导服务更具个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个人优势。使其在自己喜欢的事业当中表现出强劲的动力,发挥个人价值。同时,应该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2]。在指导服务中应该更具前瞻性,能够对未来市场变化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做好学校工作与市场发展的衔接。此外,应该做好就业和创业之间的有效平衡,尤其是创业具有复杂性,必须引导大学生循序渐进。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提升策略
(一)优化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加以引导,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指导服务中应该加强激励,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学习就业创业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对其予以引导,包括知识竞赛和科技比赛等等,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的参与度,使其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明确科技创新在就业创新中的重要性,使其能够丰富自身的经验,在实践当中实现全面发展[3]。对高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意识,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沟通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得到提升。
(二)创新指导方法
如果依旧按照传统理念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那么就会导致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出现,不利于大学生的快速成长。为此,应该不断创新,增强在指导服务当中的责任感,为大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塑造奠定基础。通过辩论赛和座谈会等形式,使大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当前就业创业形势,在分析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使职业规划更具可行性与合理性。很多大学生存在好高骛远的心态,导致在就业创业中十分浮躁。对当前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加以完善,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其提供针对性建议,促进其职业理想的实现[4]。使大学生明确职业定位,认识到当前就业创业形势的严峻性,消除盲目乐观和急功近利等思想。
(三)加强多方联动
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通常难以在指导服务中取得良好的成效,这就需要构建一个长效合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增进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创业政策,防止在协议或者合同签订中对大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侵犯。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防止法律纠纷事件的发生。增进与招聘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强对各个企业情况的调查分析,防止由于信息不实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造成的负面影响。结合当前政府部门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工作,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空间,为其提供更多的选择。在校企合作当中,应该为大学生争取更多的便利及优惠,防止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对大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侵犯。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的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提升人员素养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是决定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服务队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相关人员除了应该熟知当前政策外,还要掌握就业创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当中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建议,对指导服务体系予以优化。高校应该增进与企业的交流,聘请高管人员对当前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专业指导,确保其能够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特点及需求。教师应该研究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动态进行获取,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指导,有效筛选用人单位信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使大学生掌握全面的信息。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高校发展中的关键工作,以信息化手段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指导,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有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当前大学生职业测评体系加以优化,使大学生能够借助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快速完成测评,对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以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构建完善的信息档案库,并实现对测评结果的动态化管理,使大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就业创业意向。以完善的网络平台为依托,增进企业和学生的平等沟通,通过回访机制的构建获取反馈意见,以促进当前指导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对当前信息渠道加以拓展,运用新媒体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为学生精准化推送就业创业信息,使其在综合分析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明确在就业创业中的目标。
(六)完善制度体系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实施的关键,避免在就业创业指导中出现混乱局面。当前制度体系出现的局限性问题,主要在于未能实现对学生的分类管理,一刀切式的指导服务,导致其流于形式化,无法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应该加强对制度体系的细化,使其更加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落实教育改革的标准要求。由专业人员实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为制度执行提供依据,增强落实效果。通过激励制度和就业创业督察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防止在服务指导中出现态度懈怠和责任不清的问题。建设就业创业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为其提供针对性指导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就业与创业。
(七)发挥带头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在就业创业中的热情,应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积极投入到新的人生阶段当中。尤其是应该重视班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使班干部能够带头参与就业创业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表率。在学生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当中,班干部也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将就业创业信息传达给学生。同时,将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真实反映给教师,以便对当前指导体系进行不断创新与优化,以增强其实践指导意义。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能够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更具针对性,促进其自身竞争力和自信心的增强。在实践工作当中,应该明确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同时做好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增强指导服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创新服务意识、加强多方联动、提升人员素养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途径,提高指导服务整体水平,使大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当前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