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平台

2021-11-23雍想来周立民李东鹏彭自立窦崇杨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学生

文/雍想来 周立民 李东鹏 彭自立 窦崇杨

大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时所表现出的能力,能够直接影响目标和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效果。当大学生的能力越强时,在毕业后进入工作时成功解决问题的概率就越大;大学生的能力发展越全面,就业时应对多变的环境适应能力就越强。大学生处于人生基础的关键阶段,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需要注重对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为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建设能力提升平台,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一、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平台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与思维

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平台可以为就业创业课程提供研究基础,这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从项目的构思、设计到项目的完成是一个复杂且庞杂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就业创业意识与思维,才能解决各种问题,应用不同课程的知识内容,最终完成目标[1]。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平台中,大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眼界,培养就业创业的意识和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就业创业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这样才能使就业创业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应用中,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学生可以有效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建设大学生能力提升平台可以让学生树立就业创业的信心,推动高校的学风建设,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

(三)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就业创业人格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平台的综合实践中,很多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面对失败的勇气与心理承受能力,在这种实践模式下,学生的人格可以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升,从而塑造就业创业人员应当具备的人格。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与才华的平台,激发学生对能力提升的欲望,为学生挑战自我、提升自我提供持续动力,促进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就业创业的主观性

从当前就业创业教学现状来看,尽管高校提高了对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很多学生也加入了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平台,但是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思考阶段,没有进行真正的实践探究[2]。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的认知局限于表面,没有对创业就业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进行深入了解。很多学生仅关注课业成绩的提升,对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忽略实践。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在课程开发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也给当前有意向进行创业就业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使这些学生的创业能力无法得到培养的机会。

(三)缺乏专业的就业创业导师队伍

想要真正建设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平台,需要有专业的就业创业导师队伍进行有效指导。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创业教师一职由辅导员或者身任多职的专业教师担任。尽管这些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对目前行业的发展及市场的变化了解不深,导致大学生能力提升平台缺乏专业性。

三、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平台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就业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想要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首先需要强化能力提升平台的顶层设计,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就业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统筹安排就业创业教育工作。

例如,可以由校领导担任组长,建立创业就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每学期的创业就业教育工作研究专题计划,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各个教师、各个部门的期末考核中。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创业就业教育实施方案,出台就业创业教育专项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中教师、学工、人事、科研及团委等多个部门的任务与目标。同时,还需要成立创业就业学院,设置专业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担任行政小组的领导,负责整个学院内就业创业课程规划,将学生分类管理,如可以分为创业班、创业精英班等,进行分层次培养。高校还可以将一些具有创新创业意义的专业纳入到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平台中,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专业机制。设立创业就业管理部门,承担创业就业管理工作,设立创业园、就业园,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提供场地和平台,对各个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教研创一体化的平衡状态。

(二)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合理设置平台内容

在大学生能力提升平台的建设中,高校应当不断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利用好校内与校外资源,不断完善大学生能力提升平台的建设,进行创业就业实训工作,在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举办大型的就业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与历练的平台和机会[3]。在内容设置中,学校应当以帮助学生从学生向社会的角色转变为目标,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具备创业就业想法的学生具备基本的就业创业素养,满足当前社会、市场的需求。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科竞赛,以创新设计作为基础,需要学生融入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其体验创业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竞赛作品,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素养。高校也可以根据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学科竞赛,让学生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合理设置平台内容时,首先,需要引导创业模块,明确划分教学内容,将创业环境、创业潜力、创业可行性、创业精神进行评估;其次,需要认知环境模块,对创业精神、创业者素质融入其中,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平台内容,提升大学生的能力。

(三)加大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服务支持体系

高校在建设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平台时,需要加大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力度,利用宏观政策手段为高校就业创业项目提供社会资源支持,深化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力量优化大学生能力平台的建设。

例如,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建设创业园,并与电商平台进行合作,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创业就业实践体验,以创业园作为中心,构建周边创业生态圈。还可以在创业园周边建设创业就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与产业相联系的环境,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校应当不断加大对创业科研的资金投入,学校内协同创新平台不断引进高端设计机构,设置联合研发基地。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大学生能力提升平台中建立创业就业竞赛训练场,定期组织创业就业竞赛,制定创新创业竞赛管理方案,构建高校内项目孵化机制,设置奖项,激发学生参与到创业就业竞赛中。高校还应当定期组织政策咨询与技术指导活动,可以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给学生讲授就业创业知识,给学生分享创业经验,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及企业家精神,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目前就业创业的现状。高校还可以在大学生能力提升平台中设置创业就业直播间,利用直播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和介绍一些企业中有意义的创业项目,提升平台的影响力,推动学生的创业热情,拓展就业创业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创业型人才。高校可以每年组织优秀毕业创业就业学生评选活动,让这些优秀的毕业生讲解自己在创业及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邀请优秀的创业就业学生担任大学生能力提升平台的创业助教,给学生亲授就业创业经验,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自身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针对当前的就业环境,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能力的提升,搭建由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参加的大学生能力提升平台,这样不仅可以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能力提供良好机会,也可以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以促使高校在整合校外及社会资源时可以更加全面、便利;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与培训的机会,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学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抄能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