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两孩背景下高校女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23王亚静张燕
文/王亚静 张燕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实行,不仅改变了高校女教师的生育行为,同时也对其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由于其属于职业女性中的典型,在科研以及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工作满意度直接决定着其教学以及科研质量,因此,需要重视对高校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研究,激发其工作热情以及创新意识,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一、全面两孩背景下影响高校女教师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本文以河北省某大学女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下将从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三个方面来分析全面两孩政策推行后对高校女教师的影响。
(一)高校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其中25岁到30岁的女教师占比约为24%;31岁到35岁的女教师占比约为26%;36岁到40岁的占比约为30%;41岁到45岁比重约为12%;46岁以上女教师约为8%。根据调查显示,其中大部分的教师为讲师和助教;已婚的女教师中61%的教师育有一孩。以上女教师均处于适合生育的年龄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女教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阶段,不同职称以及生育状况的女教师的满意度有一定差异。高校女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讲师以及助教,她们正处于生育的适龄时期。在对以上两者的工作满意度调查时发现,助教的满意度要比讲师高,已生育二孩的教师要比生育一孩教师的满意度稍高。此外,有资料显示,独生子女教师的孩子由于能够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顾,因此,其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1]。
(二)高校女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首先,在学校方面,就工作收入而言,大多数女教师对学校的福利体质表示比较满意,认为其能符合自己的权益,但是26岁以下的教师,对于自己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31岁到35岁的教师,表明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校女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发展具有较高的信心,而之后其满意度有所下降,可能在工作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工作热情。36岁到40岁的教师而言,由于其职业发展已经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因此,职业满意度要高于31岁到35岁的教师。除此之外,调查还发现,一些女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与待遇不成正比,例如,认为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由此而引发的心理落差,导致其对工作出现了不满意的心理状态。
其次,从社会角度出发,例如,领导管理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来看,大部分女教师均表示较为满意。对于自己的职业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对于学校的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各项福利待遇也较为满意,再加上我国也较为重视高校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女教师对于工作的忠诚度和认同度。此外,在全面推行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生育保障措施。例如,延长产假、陪产假以及提高生育补贴等措施,希望增加其生育愿望。但是在对高校女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其中大多数女教师均表示她们的工作制度不够灵活,这说明她们对于工作满意度不高。
最后,从家庭的角度来看,未婚的高校女教师其满意度整体上均超过已婚的女教师,这是由于已婚教师工作以及生活压力要高于未婚的教师,对于生活质量以及职业发展具有高的需求,尤其是在家庭方面,98%的女教师均认为二孩不仅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将来的事业发展,这是由于生育以及培养一个孩子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育前以及生育后均会增加家庭的负担,再加上女教师作为家里的女主人,不仅要承担大部分的家务、肩负照顾孩子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开展教学以及科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2]。
二、全面两孩背景下提升高校女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具体方式分析
从以上调查发现,在全面两孩背景下影响高校女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工作回报、职业发展以及家庭等因素,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提出提升高校女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具体方式。
(一)构建良好的薪酬待遇体系
对于生育二孩的女教师而言,在职业发展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上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除了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外,高校也需要重视他们的职业发展问题,为了其能更好地迎接挑战,首先,需要为高校女教师构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例如,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的保障制度,或者是为女教师提供一些可以便捷申请的课题,促进其职业发展;其次,高校还需要逐步完善女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同一种考核制度无法满足全体教师的需求,对于二孩的女教师来说,需要充分考虑其学术资源以及精力缺乏的问题,但是由于其又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制定考核制度,确保女教师积极参与,从而使考核制度科学合理,提高其工作满意程度;最后,还应该改革学校的薪资待遇体系,令教师的付出以及回报能够成正比,虽然近年来我国教师的工资正在提升,但是与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完善薪资待遇体系,坚持公平公正这一原则,例如,高校应该进一步提高校内津贴的分配,增加女教师的薪资,提升其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对于二孩女教师而言,还可以结合其实际需求,设计能够适用于该类群体的薪资体系,令其体验到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最终提高其对工作的满意度。此外,学校也应该为生育的女性。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例如,提供一些较为舒适以及安静的办公室,或者是安排在一些较低的楼层授课。
(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提升其认同度以及社会荣誉感,人们应该尊重女教师。只有自己的职业得到社会的尊重,从而令其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期望,才能肯定自身的价值,最终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其次,还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当前社会对于女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令女教师的压力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社会也应该为其创造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其能够有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再次,还应该进一步提升母婴保健工作水平,我国全面推行二胎政策后,新生儿数量不断上升,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母婴医院,提升母婴保健工作质量,例如,可以定期为女性宣传母婴知识,有助于高校女教师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最后,政府还应调整生育津贴,健全生育保障制度,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高校女教师表示,在孩子出生后自己的家庭负担增加,因此,可以适当地增加对二孩女性生育津贴补助,同时落实好陪产假制度,不仅能照顾好生育女性的身心,同时还可以减少由于女性生育而带来的性别歧视。
(三)科学合理地规划家庭生活
现阶段,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承担着更多的家务以及养育子女的责任,因此,为了调和好二孩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矛盾,首先,应该鼓励女教师的丈夫承担一部分的责任,这是由于高校女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因此,在家庭生活中,丈夫必须要承担起一部分的责任,积极参与到子女养育中。同时,为了使女教师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上,需要在生育前就需要充分考虑女性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引发家庭矛盾;其次,女教师也需要提升自我调节能力,除了需要学校构建良好的薪资待遇体系外,其更应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水平,充分掌握教师行业的发展规律,提升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让自己在多重角色下也能够应付自如,增加抗压能力。科研压力、教学压力,由于评定职称而带来的压力,再加上养育子女带来的压力,导致女教师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对此,女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化解自己生活以及工作中遇到的矛盾,树立正向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工作满意度。
三、结语
在全面两孩政策推行后,青年女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以及家庭压力,影响着其工作满意度。因此,高校应该严格按照公平和公正的基本原则,构建良好的职业发展体系以及薪酬待遇体系,同时社会以及家庭也应该给予女教师必要的帮助,为女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帮助女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