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2021-11-23王瑞麟李松泰
王瑞麟,李松泰
(1.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71)
高校体育社团文化蕴涵着校园社交、分享文化等多项元素,是推进高校文化生态圈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发挥高校体育社团优势,传递体育精神意蕴,彰显体育文化形象,能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传播注入新的内涵。
1 高校体育社团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
高校体育社团是辐射全校师生,分项目、分类型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良好的高校体育社团,不仅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也为大学生感受体育精神、坚守体育信念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因此,在推动文化育人进程中,要重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优势,为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新提供有生力量。
1.1 为建设优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提供全新空间
体育社团是传播健康、健美意识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大学生形成健康习惯、发展体育特长的良好空间。其一,为大学生全面展示自我、真实表达自我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也为大学生发现体育特长、培养体育兴趣提供了相对独立的课下延伸空间。通过建设体育社团,能够使大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增加彼此的信任度与责任、情怀,铸就新的校园“文化地标”,形成了“德体一体”的文化育人新格局。其二,为大学生感悟体育精神,塑造趣味、鲜活的校园体育文化搭建了良好空间。体育社团有内涵丰富、种类多元等优势,其中包含了多元的体育项目,传递了真实的体育文化认知,能够为不同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精神归属,并有效释放大学生的成长压力,彰显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感召力。
1.2 为建设优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提供专业支持
高校体育社团是建设优质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力量,通过激活高校体育社团蕴含的“社交属性”和文化力量,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专业支持。一是高校体育社团是以大学生为主、以兴趣为向、以体育为引的校园文化平台,其中呈现的体育文化特色直接反映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文化认知,成为影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专业“风向标”。通过以高校体育社团为基础,聚合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的学生,以更自然、更生动的方式表达个人诉求,实现了“德体一体”育人的最佳成效。二是高校体育社团是由大学生主导运行,以体育为主要属性、以服务和发展大学生体育兴趣为主要目标的重要大学生组织,其鲜活呈现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引领了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拓宽了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空间。
1.3 为建设优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提供创新空间
当前,在高校新的育人环境中,文化育人已成为新的育人导向。一方面,通过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专业优势,能增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新活力。通过引入互联网平台,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机制,激活高校体育社团的“社交属性”,建设新媒体平台,实时推送活动信息、展示社员形象,使高校体育社团运行更符合时代规律,真正深入大学生、走进大学生。另一方面,通过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优势,使大学生能够以参与者、创造者和传播者等多种身份参与校园体育文化,帮助大学生以直观体验、现场体会的方式了解体育运动,搭建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全新传播平台。
2 基于文化传播视角的高校体育社团创新重点
面对当前高校体育社团“协同不足、管理缺失、成员流动性大”等客观现状,高校要从大文化视角出发,明确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的育人方向,通过整合、助力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优势资源,引入智慧管理机制,加强社团建设专项指导,释放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新动能,厚植推动“大体育社团”发展的文化土壤。
2.1 明确立德铸魂、德体一体的发展理念
为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传播优势,需要超越社团的“体育”单一属性,通过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特色与德育精神,明确立德铸魂、德体一体的发展理念。一是要将大学生价值取向、文化孕育放在社团运行的首要位置,要将高校体育社团建设与文化育人相融合,通过构建参与感明显、体验感突出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二是要重视挖掘高校体育社团“德体一体”的育人功能。通过从德育规律、体育活动规律等视角出发,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实现体育与德育的一体融通,真正发挥好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价值。
2.2 明确规范管理、智慧管理的发展要求
为更好地凝聚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传播动力,需要稳步推进社团运行。通过遵循规范管理、智慧管理等发展要求,真正建设好、管理好高校体育社团。一方面,要综合高校体育社团的特色、大学生培养规律等内容,制定科学完善的运行制度、系统明确的会员管理制度,推动高校体育社团内各项要素有效衔接,确保社团始终向良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综合时代特色、文化传播新风尚,构建时代化、创新性社团空间,要坚持用创新思维来推动体育社团发展,通过引入互联网等创新技术,推动社团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2.3 明确多元参与、协同建设的发展重点
为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传播功能,需要引入多方力量,通过明确大学生为主、联盟发展的理念,真正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价值。其一,要坚持从学生视角来建设高校体育社团,通过关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坚持由大学生来管理社团,实现高校体育社团回归大学生的目标。其二,要重视聚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资源,融合不同的体育文化要素,形成协同建设的“大社团”格局。要强化联盟协作意识,通过共享体育赛事资源,搭建社团交流平台,丰富社团成员服务,助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健康、良性发展。
3 优化文化传播的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策略
在发挥高校体育社团优势、推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程中,要在规范社团管理、运行的前提下,践行生本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精神,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因此,在优化文化传播指引下,要深度挖掘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文化诉求与体育兴趣,系统化研究高校体育社团蕴含的思政力量与文化内涵,综合探索其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综合影响与实践路径,进而推进全面育人、助力大学生成才。
3.1 坚持大学生主建主管,重构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模式
为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建设优势,要坚持大学生主建主管理念,重构“大学生—学校—社团”的发展模式。第一,聚焦大学生需求,实时调整、优化社团类型。要全面创新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校内体育社团结构,通过汇总、研判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相关变化,合理增减社团数量,确保高校体育社团始终符合大学生整体诉求。第二,要不断调整、优化社团运行模式,通过设置科学的社团管理架构,出台最优的管理规章,提升高校体育社团运行效能。第三,要用校训、校风和办学理念来指导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发展,始终将大学生的需要放在社团建设的首要位置,为大学生营造最佳的体育参与场景,全面提升高校体育社团的运行层次与品位。
3.2 推动社团共享共创,优化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机制
要将高校体育社团建设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诉求一体融合,重视完善社团考核体系、优化相关人员的奖励方案,持续提升社团运行活力。首先,要鼓励校内体育社团成立“联合会”,通过制定资源共享、体系完整的体育社团运作体系,引导高校体育社团以联盟运作的方式共享发展资源。其次,要完善管理制度,组织校内体育社团开展常态化交流、赛事协同等工作,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在大学生和体育文化建设之间的桥梁作用。最后,要完善高校体育社团联盟发展制度,推进高校体育社团与其他学工组织协同发展。通过彰显学校特色、融入专业优势,打造有品牌力和知名度的体育社团,营造多元融合、全面开花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3.3 汇聚多方优势资源,提升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层级
为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优势,需要以高校体育社团为基础,通过完善体育竞赛体系、融入体育课堂及校园活动、传递服务师生理念,打造校园体育活动“大平台”,全面提升高校体育社团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内涵。其一,要重视提高高校体育社团的专业优势,通过组织开展专家讲座、课外指导,有效提升高校体育社团的专业水准。其二,要重视汇聚推动高校体育社团良性发展的优势资源,通过提高师生重视度,加大优势资源的倾斜力度与共享,助力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成为孕育校内健康文化的载体。通过整合各类有助于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的优质资源,凝聚全面育人合力,助力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其三,要以大学生体育兴趣为支点,整合高校体育社团功能。通过将道德思想、自我管理和智育美育等要素融入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充分彰显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优势,使高校体育社团价值功能全面覆盖大学生的成长空间。
4 结 语
传统的高校体育社团缺少常态、科学的协作机制,未能配备完善的师资力量,加上社团运行经费来源单一、管理运营不善,造成了社团成员不断流失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社团的稳定运行与良性发展。因此,在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育人优势进程中,要通过构建完善的会员遴选制度、搭建多元文化深度融合、各社团协同发展的全新管理机制,以“活力化”的体育社团构造“活态化”的校园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