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发展多面观
2021-11-23
智能家电、家居,成为今年整个产业链发展热词。
首先,从宏观政策上来看。
智能化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一步。
在国家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两个发展发展目标。第一是数字化,第二是绿色发展。其中,绿色发展包括节能减排及其相关各类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方向。数字化发展中,智能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新基建的加速发展,以及5G的加速普及,通过新经济拉动内需的战略方向已经非常明确,智能化的发展从国家层面定了基调。
其次,从消费端来看。
目前我国中产家庭的数量已经超过4亿,2023年的国家目标是中产家庭的保有量争取达到9亿。
中产家庭的打造和推动,意味着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对品质生活需求的加大,消费端的需求将及其旺盛。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亦将进入常态化,智能家电和家居行业即将计入释放期。
第三,行业层面。
智能家居的应用,目前自舒适家居行业的应用和普及率较高。以“风水冷暖”为主的舒适集成化,可以说是行业最早践行智能化的实践者,通过芯片以及人与物的智联、串联,以家庭为个体,实现自系统和自生态的智能化。风水冷暖之外,舒适家居行业也将智能化单独成立版块,除了通过智能手段进行舒适家居产品串联之外,还引进了智能照明、智能娱乐影音、背景音乐等科技感和体验感更强的智能系统,形成风水冷暖智的新舒适家居生态。
另外,与智能家居相关的设计行业,这两年也在发生着变化。
介入设计家装,并且在这两年已经形成了较为深入的渠道融合和渗透。所以,设计家装成为包括智能家电、家居在内的泛家居行业一个重要渠道。从设计所和设计师角度而言,他们对智能家居的了解和看法,这两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如,过去九十年代,设计师在接触家电时,更多采用的是嵌入式,例如电视墙、冰箱、电烤箱等有规律的与整体家装的镶嵌式装修,是家电和装修的有机结合。
现在,设计师在设计整体装修时,对于很多家电、尤其是智能家电,已经开始从镶嵌式改为有意识的从摆放向功能过渡,更多注重智能功能的规划。而真正的智能家居设计,在全屋定制时代又将发生质的颠覆,因为在全屋定制中,泛家居的概念再次被放大,比重也越来越大,现在全屋定制,如果设计师不懂智能、不了解智能,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无法跟上趋势和风潮。
再看品牌方。
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品牌方对智能化产品的研发,早有规划和投入。从单品到系统,从系统到场景化、全屋化的脉络,已经非常清晰。
以海尔为例,早在十五年前,就开始进行整个智能泛家居的布局。2019年,海尔在上海成立了001号体验馆,将智能家电、家居和家俬进行融合呈现。今年上海的家博会上,海尔再次推出三翼鸟,通将更多生态合作方纳入,包括红酒、牛排等亦进入全生态销售领域。与此同时,今年家博会也释放出智能化、场景化时代已经来临的发展信号。
目前,海尔已经建立了2000多家智家店,提供智慧家庭全屋解决方案,包括全屋视听、全屋安防、全场景美食等。除了在一二级城市的布局,海尔也将提供更多三四级本土市场的智能解决方案。
例如,除了三翼鸟组成的更高级的全屋家电、家居、家俬等更多延展的生活入口场景体验馆之外。海尔还有智能家电单品的专卖店,以在不同城市、不同商家群体中寻求合作,逐渐渗透和布局智能生态。以单品为例,现在很多空调搭载的技术就是智能的体验,成熟的智能单品打破了商家做智能家居的顾虑,如果商家对智能物联认知和专业度不高,可以在局部或者单品上先行尝试,例如打造厨卫空间的智能,通过智能热水器,在到冰箱、洗衣机,蒸烤箱、烟灶等厨房家电的物物连接,再到人与物连接,在部分产品和局部空间中迈出智能化的第一步。
很多品牌都在通过单品智能,让不同维度的商家和用户先行尝试和切入进来,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家电之于消费者用户,实际上具有不可逆性。
以智能马桶为例,从过去的手提马桶、普通马桶到现在的智能马桶,绝大部分的用户使用智能马桶之后,很少、也很难再回到普通马桶时代。包括洗衣方式,由过去的手洗到洗衣机、到波轮、自动再到现在的智能产品,越来越多家庭在选择智能产品的一刻,就意味着和过去的产品和时代说再见,因为舒适度的提高具有不可逆性。
智能产品的发展和普及也催生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让人们更愿意回归舒适的环境,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家庭生活,这也是智能产品之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