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信息

2021-11-23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1年11期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三季度累计16.4万亿元

财政部10月22日发布全国财政收支最新数据——前三季度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3万亿元,同比增长2.3%。前三季度累计,全国税收收入14.07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支出方面,中央支出同比下降1.6%,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地方支出同比增长3%。总体来看,收入延续稳定增长,重点领域支出给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折射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长期向好。今年以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提升政策实施效果,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摘自经济日报)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

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国家统计局专家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的特点明显。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挑战增多。同时,我国政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调控经验,近年来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摘自新浪财经)

9月份CPI同比上涨0.7%PPI同比上涨10.7%

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CPI涨幅“四连降”。而9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0.7%,创出2006年有PPI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9月PPI继续超预期回升,除了煤炭价格继续大幅上扬的因素,还跟多省“能耗双控”带来的限电限产、煤电厂缺乏发电积极性等有关,有色、水泥、化学原料、黑色金属等价格普遍上涨。各级政府在积极动员增加煤炭供应,确保各类电源“能用尽用”,新推出的煤电价格改革也致力于提高煤电厂积极性,增加高耗能企业用电成本,推动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展望未来,更多机构认为,四季度PPI可能仍将在高位震荡。秋冬供暖需求旺盛,短期产能扩张提供的增幅有限,煤炭价格仍将维持高位。煤电价格改革,部分行业或将上涨的电价传导至产品中。(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外贸金额达历史新高但增速开始回落

海关总署10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5,4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3.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增速较上月回落5.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进口2,3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外贸进出口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达到28.33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净增长5.3万亿元,贸易顺差为2.77万亿元。整体看,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仍然处在高位增长区间,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受到多因素影响,今年三季度进出口贸易增速开始出现高位回落,预计四季度将进一步回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摘自凤凰网)

人民币资产“吃香”外资增持步伐加快

中央结算公司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增加884亿元,较8月多增579亿元。在短暂放缓后,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债券步伐再度加快,印证了全球投资者加仓人民币资产大趋势不变,也反映出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业内人士分析,尽管美债收益率较快上行等不利因素增多,但人民币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依旧强劲。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市的参与程度有望继续加深,持有规模将继续扩大,增持步伐会更加稳健。境外投资者大力买入中国债券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中国经济运行稳定、债券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资产收益良好、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增强。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外部流动性、利率水平将逐渐回归常态。因此,外资增持境内债券的步伐会更加稳健。(摘自新华社)

多家公司招股书被打回重写保荐机构“内功”受考验

9月份以来,已有隆达股份、井松智能、用友汽车3家科创板申报企业,在首轮问询中被上交所要求对招股说明书中部分章节进行重新撰写。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保荐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执业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石之一,其执业质量更是受到监管的从严检验,监管甚至已经前移至辅导环节。9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明确指出派出机构应当采取审阅辅导验收材料、现场走访辅导对象、约谈有关人员、查阅公司资料、检查或抽查保荐业务工作底稿等方式进行辅导验收。这意味着,IPO项目的辅导验收,要经过监管机构的现场走访和底稿检查。也正因为此,各家券商必须提高执业水准,严把投行项目材料质量,杜绝蒙混过关心理。(摘自新华社)

七国集团通过央行数字货币原则

美国财政部10月13日宣布,正在华盛顿开会的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通过了有关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13项公共政策原则。联合声明说,数字货币的发行应该基于透明度、法治和良好的经济管理。数字货币和支付方式的创新具有创造可观收益的潜力,但同时也给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监管带来一些问题。加强国际协作有助于解决各种问题。(摘自人民网)

全球各国经济前景呈现“危险差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警告说,贫穷国家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的落后以及世界各地出现的供应链中断情况正在阻碍全球增长。IMF首席经济学家姬塔·戈皮纳特指出,全球供应链不同步,进而导致港口堵塞,一系列产品和材料(尤其是半导体)短缺,还有出口成本上升。最令人担忧的是各国之间经济前景“危险的差异”。IMF强调,发达经济体约58%的人口已完全接种了疫苗,而新兴经济体为36%,贫穷国家不到5%。据专家估计,发达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在2022年恢复到大流行病之前的水平,并在2024年超出0.9%。相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到2024年可能依然比大流行病前低5.5%。这将导致这些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显著下降。(摘自光明网)

法国将投资300亿欧元振兴工业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10月12日推出了一项为期5年、总额3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以促进法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减少对进口原材料和微芯片等电子元件的依赖。马克龙说:“我们需要重新投资于增长战略。如果我们不实现法国的再工业化,我们就无法再次成为一个创新研究型国家。”“法国2030”计划将引导政府资金流向10个领域,包括发展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制造“低碳”飞机、生产绿氢、实现工业现代化和脱碳化、为初创企业融资等。在公布的计划中,有80亿欧元用于能源;近60亿欧元用于将法国的电子产品生产翻一番和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40亿欧元用于新的交通方式,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每年生产200万辆电动或混合动力车;20亿欧元用于农业现代化。还将投资于保健和医疗创新和文创产业。(摘自经济日报)

全球物流危机愈演愈烈

法国《回声报》10月18日报道,几个月来,全球物流处于紧绷状态,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卡壳了。一些货船停靠在近海,要入港卸货需要等一周时间。而货运价格10个月来提高了4倍,在部分航道上甚至提高了近10倍。很多空集装箱堆在港口等待装船返回亚洲。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虽然全球集装箱海运运力增加了4.06%,全球港口吞吐量同比增加了10%。但增加的部分运力因为港口拥堵而被人为地消耗掉了。拥堵首先要归因于港口缺少人手。业内人士解释说,现在很难招募到搬运工、港口操作员或卡车司机。这些职业受到疫情的影响。海运企业只能绕开那些最拥堵的港口,比如洛杉矶、新加坡、鹿特丹,把货运到不那么拥堵的码头。(摘自中国经济网)

136个国家和地区达成最大规模企业税协议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8日报道,136个国家和地区就企业税问题签署了一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全球协议,旨在消除避税天堂,同时每年从跨国公司那里多获得1500亿美元税收。这些国家和地区还同意实施一项为期两年的禁令,禁止对谷歌和亚马逊等技术集团增加征税。报道称,这项协议是由经合组织(OECD)策划的一项一个多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企业税改革,内容包括在全球实行15%的企业税最低实际税率,以及多项新规强迫世界跨国企业要在经营业务所在国申报利润并增加付费。不过,该协议在落实上或将存在困难。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敦促美国国会利用所谓的和解程序“迅速”通过有关提议,和解程序可让法案以简单多数在参议院获得通过。耶伦说,该协议是“一代人一遇的经济外交成就”。(摘自人民资讯)

WTO上调全球贸易增长预期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10月5日报道,尽管存在供货交付瓶颈,世界贸易组织(WTO)仍将其对本年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测上调至10.8%;WTO还预计明年将增长4.7%。报道称,WTO的经济学家们用强劲的全球经济来证明他们的积极预期,这与对商品的大量需求密切相关。尤其是疫苗接种进展良好且政府通过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干预的国家正在推动这一活力:集装箱价格处于创纪录的水平,能源资源需求空前,公司再次雇用许多新员工等。尽管WTO做出了积极的预测,但鉴于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供应链动荡,世界贸易中期将如何继续进行的问题仍然存在。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弗里齐-克勒-盖布说,一些迹象表明新冠危机正在缓慢向全球推进。”(摘自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