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以黑龙江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23徐瑞辉刁宁宁
文/徐瑞辉 刁宁宁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产业变革呈加速态势,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我国急需一支庞大、稳定的职业技术人才队伍,来适应未来竞争需求的同时对接国内就业的需求。近些年来,我国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点,继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教与就业创业有效衔接,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涌现了一大批以特色办学著称的高等职业院校[1]。
一、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进入新时代,许多的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了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但仍然有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创业教育的意识、创业活动较少。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关于创新创业的教学,但也得不到重视。对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无法有效地从学校创业教育中获得帮助,寻求自身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所学的创业教育内容是比较大众化的知识,对各专业提供的实用价值非常有限。
二、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
高职院校虽然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创业的形式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就整体的创新创业状况来看,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还有很多[2]。
(一)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而目前大学生创业意识明显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自主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剧增、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骤增。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大学生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工作难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
2.对创新创业知识储备的不足
目前还有些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经营活动,或者网络电商平台带货,不需要任何技术,无需专业知识。
3.欠缺社会经验
部分学生虽然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认识,但创新创业规划还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就着手去做了,不但缺乏深思熟虑,还欠缺坚持的韧性。
4.创业设想空泛
有些大学生的创业设想大而不切实际,市场预测过于乐观,欠缺合理性,试图通过新奇的创业点子来吸引投资者完成创业,创业设想过于空泛,落到实处,就显得创业者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二)学校外部环境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学校的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为了给学生提供灵活的社会适应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充分的市场知识,一些大专院校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创新创业的积极认识,不断帮助大专学生获得自信。
第二,在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没有忽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制定了合理的奖励激励机制;加强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为学生创造规范有序的创新创业环境。
第三,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学的外部环境也在逐步改善。政府部门提供综合福利服务,鼓励各类有经验的行业精英主动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或宣传活动,积极动员各方面有经验的人才进入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成功人士。政府注重推动企业主动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兼职师资场所设备、技术资助等多方面的帮助。部分高职院校也通过各种就业创业渠道与一些企业集团合作,吸纳社会精英参与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中进行指导。
三、创新创业的举措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黑龙江职业学院贯彻落实国家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政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为了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学校构建了“三个三”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一)开设创业管理及相关专业
学校陆续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设立创业教育中心、开展创新创业管理及相关专业等一系列“创业在高职”的相关活动,从而填补了我省高职教育创业领域的专业空白。通过引入“互联网+”的教育理念,将创业学习融入学习之中,着力培养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一入学就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积极进取,培养创新的创业精神与能力。
(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训
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发展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例如:建设有国家级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省级重点的实验实训室和各类不同专业的实习实训室等,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场所的需要。
学校还利用大学生自助服务公司、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作为媒体,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助推计划”,开展了与自励精神相关的培训和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学校为了使学生能够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创办了校内大学生的孵化基地。
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创新创业的实战环境,学校依托学校职教集团项目,不仅拓展了校外创新创业学习平台,而且还建成“校中厂”“厂中校”。
(三)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实践环境、逐步扩大创新创业的服务对象范围,学校正在精心筹划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苗圃。不仅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免费就业岗位,还招募和吸纳尚未具备创业能力的创新项目和项目团队;学校诚挚邀请有经验的教师为创业者提供指导、组织培训有创业意向、能力的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并帮其创办企业。具体落实举措如下:
1.制定创新创业方案
学校就如何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明确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制定《黑龙江职业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2.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学校为了实现与政府、社会、企业等的有效对接,更好地为学生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成立了国有独资的黑龙江龙职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公司的成立实现了四项重要功能,即:为厂商创造空间、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转化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创业孵化服务。
3.引进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及其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第一,要继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节等创新创业资金投入力度,并逐年支持;第二,建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以无息贷款、参与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创业种子基金;第三,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互联网+”大赛中引进的项目、参与的人数逐年递增。
4.建立创新创业园地
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创业园不仅为创业公司和创业项目提供培训、孵化、教育以及政策支持等相关创业服务,并帮助创业团队申请各类创业相关牌照,并提供专家咨询、办公空间、租金减免和免税服务,例如为初创公司提供贷款。创业园精心组建“智库群”,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大学生在创业领域面临的问题。
5.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
学校不仅始终围绕我省产业的特点,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区域优势,还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洽谈,深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比如:建成了中国第一家以冰雪产业为研究方向的科研性机构—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与华为集团合作成立了“龙职•华为ICT产业学院”,开拓产教融合新局面,创立建立“信息技术+X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立足特定产业、融合相关产业与应用能力,为产业输送多领域跨界融合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已与哈尔滨电气集团签署了校企合作发展协议;学校还与哈尔滨天宇模具有限公司共建哈尔滨天宇模具加工厂的项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方面为黑龙江产业发展与升级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四、结语
开展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以为黑龙江经济建设提供中高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可以有效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厚植黑龙江创新土壤,助力黑龙江全方位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