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信息化模式创新研究
2021-11-23迟晓伟青岛市即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迟晓伟 青岛市即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对于技能型人才有着极高的需求量,职业技能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从目前来看,其实际所使用的服务模式仍面临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的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当前我国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发展中已经实现了对于“互联网+”概念的广泛渗透,所以有必要积极开展信息化服务模式创新,以有效突破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从培训机构层面入手进行分析,创新信息化服务模式,有助于引入竞争机制,并调动起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培训资源建设当中,为培训体系的内部产生自适应和自组织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学习者的层面着手展开分析,其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习方式的灵活性,继而同当下学习者以及劳动者更加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现如今无论是大数据还是物联网,其对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强化开展其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管理的有机融合,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技能培训质量和职业技能认定效果的有效提升,并且保障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若想高效缓解上述问题,应当在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模式的有效创新,这对于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整体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1]。
二、“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信息化模式的创新路径分析
(一)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
为了能够在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化模式应用成效,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结合现有条件,对信息化的服务体系进行构建。首先,需要充分将工程理论和系统科学结合起来。切实展现出信息化服务体系本身所具有的较强的易扩展性、灵活性以及集成化等特点,将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和就业信息以及线上服务和线下业务机制有机融合起来,确保各项信息的互相连通,最大限度体现出数据的实质性作用。其次,在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缓解当前职业技能培训所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构建起业务之间的协同关系,高效落实各类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以便于更好地实现设备保障和信息与就业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强化对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可以对“有效需求”进行更为全面和精确的掌控,例如,从社会人员的角度来看,其本质上对现有的社会人员的职业培训的方式和模式进行了改变,使其能够同社会人群的实际需求以及特点相适应。最后,在进行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时候,应当充分体现出相应的大数据信息化效应,将现有的培训平台、政策以及认定平台资源整合起来。从根本上保障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和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充分结合,可以有效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及认定效果的提升,整体展现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2]。
(二)创新应用线上线下结合的三段式培训模式
1.训前
在训前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展开相应的体验设计工作,具体涉及到线上预习和基础知识学习两部分内容。训前的工作基本上要依靠互联网平台完成,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基于微信客户端,创建起班级的微信群,并在正式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之前,将培训相关人员纳入到该微信群当中,包括业务主管部门人员、设计人员、班主任以及学员等,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建立其良好的培训学习生态圈。
接下来,便要共同对微信群运行方案进行实施,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移动虚拟课堂,而相应的培训管理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微信群将各种预习所需要的图文资料、调查以及消息向培训学员进行推送。这样一来,培训人员便能够在正式报到之前,对岗位上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地预习,进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此举可以高质量缓解普遍存在的技能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以及知识储备参差不齐的现象。工作人员能够基于相关互联网大数据对学员的学习行为进行更加精准的分解和分析,继而对培训需求产生进一步的明确,同时还要联合专家、业务主管部门人员和学员进行共同参与,通过使用快速迭代的开发手段,结合实际情况,对培训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和调整,并且制定能够高质量推行和落地的方法,以将操作一线的具体工作同培训方案高质量结合起来。这种类型的培训方案不仅能够收获学员的认同还可以切实展现出了技能培训本身的作用。此外,应当要求学员在上课之前,提出几个其在岗位上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此举能够提升企业一线的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适应性,进而保障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2.训中
在训中阶段,则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项目。在该阶段的线下教学中,应当加强对于以下几方面内容的重视。
首先,应当高效落实项目实施和各项沟通工作,在现场培训方面,其一般情况下会在实训室或者教师,通过使用实际演练和情景教学以及体验教学等方式,让教师和学生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在面对面培训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小组讨论以及课堂讲授等方式,对训前阶段学员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以及分析,这样便能够帮助学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具体措施展开全面的认识和解读。其次,在分析与讨论相关案例的过程中,学员可以对其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应用,以便于精确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实现知识转化,作用于自身的实际工作岗位上。最后,将学员组织起来针对案例展开研究讨论,能够展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观点和问题处理方法,为学员提供更为开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此举既能够有效激发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以及专注程度,还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培训效果的进一步强化。
而在线上,学员则可以通过使用手机或者是手提电脑,在课外的时间对教师上传的各种教学课件进行收看,此举能够有效将那些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并且可以突破原本线下课堂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及时地解决其学习中的困难和疑问。传统单一线下学习的方式往往存在着学员吸收以及转化程度欠缺的现象,而将线上和线下有效结合起来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培训教师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同学员之间进行交流实现了教师指导空间以及时间的有效拓展,使其能够对学员的个体需求产生更为明确的了解。针对学员所提出的常见问题,培训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方式,利用网课为学生进行讲解,与此同时,各个学员之间还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更加及时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在互相借鉴以及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高人才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3.训后
在训后阶段,主要工作便是加大力度促进转化并展开整体的评估复盘工作,其具体内容涉及到线上的巩固、答疑以及培训等等。即便是在完成培训之后,学院同样能够在线上随时获取更新的学习资源,并同相关专家和教师之间就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开展培训调研、培训总结以及学习效果评估等工作发现,这种三段式的模式,能够切实提升学员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使其对职业知识基本理论形成更为科学的认识,并真正在信息化的技能培训活动中获得自我成长,并将相应的操作技能落实在实际工作当中[3]。
(三)虚拟仿真实训模式的应用
为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水平,应当创新应用虚拟仿真实训模式,虚拟仿真技术主要指的是在仿真、虚拟现实以及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作为支撑的一种综合技术。虚拟仿真实训模式能够利用相关仿真设备,营造出一个能够实现交互的虚拟世界,用户能够利用物理控制器或者是声音识别等方式进行输入,与此同时还会产生触觉、视觉以及听觉等方面的输出,以便于为学员带来真实感以及沉浸感。虚拟仿真技术基础上所构建的虚拟仿真实训培训模式能够营造出多维度更为真实的虚拟实训空间,进而使得学习者能够在虚拟情境中对真实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切实展现实训教学中突出的结果仿真性以及过程交互性的特点。
该模式的应用具体由两部分内容所构成,分别为模拟演示与仿真实训,其中模拟演示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工作流程以及现实中的场景进行模拟,这样便可以同学员之间产生较为简单的交互,进而给学员带来一种真实的现场观摩的体验。而仿真实训则可以构建起支撑实训教学的软硬件操作环境,使得使用者能够在这一环境中产生接近真实的操作感受以及效果。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内容方面则能够高效缓解其以往教学模式在技术和理论上脱节的问题,并展现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更新换代。此外,从教学形式方面来看,虚拟仿真技术本身具有相对较强的交互性以及趣味性,有助于营造出更加满足学员实操需求的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服务模式展开优化创新,加强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对于技能型人才培养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其的重视,为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的强化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