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2021-11-23王会斋诸城市财政局诸城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
王会斋 诸城市财政局 诸城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
预算会计制度以预算管理为中心,规范了国家财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其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职能的发挥以及管理绩效的考评。所以,预算会计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当前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完善和创新现存的会计制度,以适应改革后预算会计制度的需要。进而充分发挥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的作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水平和经营能力,为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而助力。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为了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符,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制度方面必须开展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在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虽然已经根据相应的改革方案开始了整改策略,但仍旧存在着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缺陷,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完整地发挥出政府职能,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首先就要重新认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目前行政机构对经济发展水平重视不足,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和预算标准,导致专用资金在单位会计业务计算的过程中缺乏应用性和专款有效性,使得流动资金的特性复杂并且性质难辨,再加上单位财务报表不准确,因此,影响了整个预算的准确性,以及影响着各单位的预算工作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创新改革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不仅有助于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缺陷,而且能够促使有行政事业单位尽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背景下的发展需要。往常的预算会计制度只能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动情况,就其功能而言较为单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数据融合、预算执行、监督核算、绩效考核等结果进行控制,有利于全面增强控制的可能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进而将社会资源的组合和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共享[1]。
(二)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由于我国以往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致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不力,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无法将应有的水平发挥完整。因此,随着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落实,帮助了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出预算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并从根本上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结合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不难得出,全面落实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不仅在会计预算编制方法的环节中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还可以帮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取得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和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更快的在人民群众心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还能够持续推动改革的进度。
(三)帮助内部控制发展的需求
行政组织和行政制度的总称即为行政事业单位。其行政管理职能能够代表群众行使相应的权力,并且其所行使的职能必须与群众的需要相结合。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管理的合理配置,并且充分的发挥出社会公共资源管理的作用。在我国当前的改革和发展历史长河中,行政事业单位也经历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财务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转型的基础工作,因此,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并且必要的发展途径。资金是单位经营活动的基础前提,只有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才能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发展[2]。因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的动力。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分析
站在顾全大局的角度来考虑,一旦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站在某个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角度来考虑,一旦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其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具备了新的职能,提升了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
由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建立和实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具备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的双重职能,即不仅要运用权责发生制充分反映出各种经济事项,还要连同收付实现制核算与管控预算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而形成了新的“5+3”会计要素模式,应用新的会计要素模式能够大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要求,但也正因如此而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上。首先是“控制”不仅是固定资产入账的主要依据,同时,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还要以“控制”的界定为准,这使得固定资产入账核算变得更加困难;其次,在一些固定资产种类较多的单位,改变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仅会大大增加该单位的劳动量和工作难度,而且还会导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准确性不足;最后,对于改革的新要求而言,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程度却无法达到,所以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平行记账成为改革后主要难点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模式基础之上的。在“三双”模式的基础上,会计工作中哪些企业应该进行平行记账,什么时候进行平行记账,平行记账的金额是多少才能保证平行记账不出现重复和漏洞,已经成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会的主要难点,为了全面展示出对预算的监督和控制职能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条件难以满足改革后对会计核算及管理的数据共享和传递需求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实施后,新模式大大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数据共享与传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而就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信息化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实情况中,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的新要求很难适应。
四、行政事业单位应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影响的主要对策
由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也因此获得了更高的要求与更深远的影响。一旦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达到这些新获取的要求,没有重视这些新增的影响,那么其潜在的风险因素将会大幅度增加。基于此,以下内容将结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几点建议。
(一)根据改革后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被赋予的新职能,综合提高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实行后,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所增添的新职能,建议各单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充分利用与发挥内部控制的约束思想和内部监督能力来细化和监督公司固定资产入账的“控制”条件,在固定资产在入账时,将会计人员的主观程度降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并且内部审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发挥其对风险因素的筛查与分析能力,进而减少固定资产初始环节的问题隐患;其次,根据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实施全方位的盘查,确定资产背景,然后通过资产组捆绑等方式进行计提折旧,从而有效应对因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折旧计提不准确的问题,提高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质量;最后,借助当前的信息化条件,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模块实施信息化的管理,不仅要将管理精细化程度大幅度提升,还可以将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二)总结和归纳与平行记账相关的业务规律,有效解决改革后所带来的平行记账难点问题
对于因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平行记账难点问题,特此为行政事业单位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来解决这些难点问题。
一方面,以部门预算管理相关现金收支为序,然后在后期将现金收支划分到部门预算管理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有关的规矩。本部门预算管理范围内的现金收支,按照有关规定分类纳入本部门预算管理。属于现金收支业务和结算报表的非财务费用收入,在盘点时在预算会计中核算,会计人员应根据工作经验判断某项业务与预算管理内容是否有关,就能够确认平行记账是否应当进行。
另一方面,根据实务概括一部分和平行记账业务有关的业务规律,保证平行记账不出现重复与漏洞的情况。按照改革后的平行记账规则,行政事业单位与平行记账紧密相关,其主要表现在现金收缴、科研项目和专项基金,以及往来的实际交易结算量三方面。其中现金收缴只对应缴财政款项不用实行预算会计处理,除此之外都要实行平行记账。科研项目和专项基金只能从财政拨款结余计提专用基金以及从科研项目预算收入计提管理费或间接费时才进行平行记账操作,对于计入往来科目的现金收入,单位应当主要分析会计核算实务中往来款项的结算数据,并对其发生额明细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发生额的反向金额实行平行记账时,才能精准地确定金额数,以此有效杜绝重复账或记账遗漏的情况出现。
(三)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养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于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也间接地提出了新要求,在实务中各单位要严格的对财会人员进行会计制度培训,使财会人员可以根据改革内容早日适应新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模式,进而具备平行记账环节重难点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
五、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影响,进而不断创新和完善现行的会计工作制度。提高本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