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戏剧小品的源起绽放与发展的演变创新

2021-11-23祁玉东铁岭市民间艺术团

灌篮 2021年36期
关键词:小品大众戏剧

祁玉东 铁岭市民间艺术团

1984 年登上了春晚舞台的小品《吃面条》,这是戏剧小品首次公开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使社会大众都觉得新颖,并成了当时街头巷尾所热议的热门话题,从而又带动了春晚建筑小品节目的创作热潮。而戏剧小品则是指利用演员的形体动作和台词语句,来展示日常生活片段或艺术形象,并借此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使观众回味无穷。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戏剧小品在不断发展,题材也显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而当前,由于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戏剧小品也正以更加丰富的宣传途径加以普及。

一、戏剧小品阐述

戏剧小品来源于文学校园,开始是艺术老师们为了让学校学生开展自由演出,而选取了若干日常生活片段或主题让学生们使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后来,这些节目才慢慢走进了大众视线,并逐渐发展为学生自己的戏剧舞台表演艺术。而戏剧小品又有着简单、精练、以小见大等特征,涉及表演、舞台作品、戏剧、听众四个基本要素,彼此间密切联系。如1984 年,登上春晚戏台的小品《吃面条》是中国人记忆里的典型作品,因为它吸收了相声、戏剧、二人转、地方小戏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的精华,让在某个场面或者每一个瞬间都能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内涵,从而易于被社会大众所接受。随着戏剧小品的蓬勃发展,也涌现出了不少为观众们所耳熟能详的著名建筑小品艺人,他们也活动于多种重大文艺晚会的平台上,并成为一个时期的重要角色。而近年来,随着喜剧综艺节目的大量出现,许多新锐喜剧演员也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深受不同年龄听众的欢迎。

二、戏剧小品的艺术特性

(一)以小见大

戏剧小品和中国传统戏剧、音乐等文艺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传统戏剧小品叙事结构较为简单,仅仅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展示每个角色的喜怒哀乐,通常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精彩片段,从而达到以小见大、反映社会主题的目的。无论是在小品《扶不扶》中对助人为乐精神的弘扬,还是在《相亲》中对老年化群体情感生活的关爱等等,均取材真实、以小见大,并借助小说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探讨。

(二)结构紧凑

戏剧小品和影视、戏曲、话剧等文艺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戏剧小品的结构简洁、精练、紧凑,情感冲突爆发较快,并能很快调动听众的情感反应。

(三)诙谐幽默

戏剧小品还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幽默风趣,集各种“包袱”于一身都是对演员的极大考验。在舞台上,演员要使观众觉得开心,就要合理运用适当的台词和肢体动作,观众也要通过演员的表演,进而了解作品内容,并同时和演员进行情感交流。

(四)贴近生活

戏剧小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文艺的形式加以表达,但假如作品已经失去了意义,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社会大众也就无法对它产生喜爱,也会觉得作品已经脱离生命,没有了情趣。比如,赵本山出演的小品《卖拐》中的一系列台词就采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且大众熟知的地方语言,非常贴近生活,让众人开怀大笑且又耐人寻味,深深感动了全场听众。

三、戏剧小品的发展史

戏剧与小品艺术从1984 年首次走上春晚舞台开始,距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经过了产生、兴盛、衰退等阶段,在各个阶段均呈现出鲜明特点。

(一)萌芽阶段

(1)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根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说,戏剧小品被表演老师们根据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加以综合,形成不同的单元综合练习形式,由学员们按照老师布置的题材进行自由表现,而这种方式便是最初的形式。在后来的话剧课程中,许多专业的学员们都会采用这种模式,在老师所提供的某些情景中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自由表现。1981 年,中央戏剧学院开展了教学改革,更加重视了教育方面并强调演员们对日常生活一定要细微观察,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因此,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便产生了以现实日常生活为前提的小品模式。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戏剧小品的基本构成已经越来越完善。

(2)戏剧小品成为一门单独的表现形式走上中国大众文艺表演舞台是在20 世纪80 时代末,随即被人民所理解与熟知,并在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发展中逐步占有自身的地位。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大众的价值理念、品德观等均形成了相应的转变,而新的社会文化生活审美要求也让人民越来越注重现实,期望借此减轻生存的压迫,这也大力推动了戏剧小品的繁荣发展。为了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可与热爱,《吃鸡》《虎妞阿Q 逛北京厂甸》等作品,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慢慢走上春晚舞台,使习惯于观看相声、舞蹈、戏曲等传统节目的广大群众们眼前一亮。随之,戏剧小品便成了每年春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国内外某些主要戏剧报刊还面向全社区收集了优秀的小品剧目,这也促使人民对它尤为重视。

(二)繁荣发展阶段

(1)1986 年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戏剧小品取得了蓬勃发展;此期,春晚将戏剧小品列为重头戏,一些文学联欢晚会中也涌现了大批的戏剧小品,其已然变成文学联欢晚会的主流。国家中央频道随后又组织了全国首届电视节目小品竞赛,其中涌现了《芙蓉树下》《主要任务》《无题》、等一批优秀作品。1989 年,全国总工会和央视共同举办了首届话剧小品竞赛;一些优秀作品不断的产生,同时又涌现出了大批量优秀小品行列的表演艺人,如潘长江、宋丹丹、郭达、黄宏等。经典的产生绝对离不开出色的创造人才,吕宏强、王真、霍秉全、等著名编剧者和艺术家们充分的结合,让中国戏剧小品在蓬勃发展的道路上开拓前行,使之更加丰富发展。

(2)与萌芽阶段比较,此期戏剧小品除保持一向的喜剧作品风貌外,还融入了大批的现实主义内涵,让优秀作品具备了深远的现代社会含义。其次,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好现状加以嘲讽和批评已然成了戏曲小品的主导。同时,《芙蓉树下》《骆驼刺》等一些轻喜剧风格的作品也展现了中国大众追求积极向上生存的乐观精神;而《二丫》《母亲》等那些作品中所夹杂的伤感情愫,则使观者被深深地震撼。另外,《邂逅》《张三其人》《雨巷》等作品,不但运用了喜剧的艺术形态展示出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还揭示了人类的实际生活状况,令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不禁思索着作品带来的深刻含义,这些强烈的社会生活哲理性,使得戏剧小品在大众眼中的艺术价值得到了高度提升。

(3)这一阶段,中国戏剧小品艺术达到了繁荣发展阶段,不但自成规模,同时在题材、主题、语言、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真正形成了独特、完善的戏剧艺术形态,并受到了广大观众欢迎。

(三)衰落阶段

步入21 世纪,中国戏剧小品创作由兴盛逐渐趋向衰落,虽然在此期间电视台曾开展过各种小品大赛,并产生了若干佳作,但国内外各种级别的剧本杂志仍不断发表着精彩的小品剧作,其内容也多体现了社会热点话题,并试图革新形式;但是,不少的戏剧小品仍只能一味地令观众失笑,表演哗众取宠,彰显庸俗性。此外,缺少了整体性、严肃性和深刻含义的戏剧小品,还很容易误导社会大众。

四、戏剧小品的发展走向

由于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文化传递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加上广大群众审美形式日渐多样化,所以,戏剧小品将会在未来逐步朝多样化方向发展,日益回温。

(一)表现手法越来越多元化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达,戏剧小品的表现形式将越来越多样化。如作品《今天的幸福》就是开心麻花团队运用了光影科技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入了相声、戏剧等表现手法创造出的戏剧小品,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将同一情景反复再现,如同时空穿梭,不仅开拓了观众们的眼界,又提升了观众们的鉴赏感受。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艺术创造手段,才使得该团队近几年在春晚舞台上的作品形象深入人心。

(二)取材逐渐广泛化

近几年,戏剧小品的取材内容越发广泛化,涉及仙侠、穿越等主题;在一些观众们耳熟能详的桥段中加入适当的“包袱”,让人眼前一亮,无形中缩短了作品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而事实上,戏剧小品的取材不必要非得限制在现实生活,只要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能够逗得观者失笑,且合乎时代,这便是很好的创作手段。

(三)场景趋于真实化

在过去,一些简单的桌椅、沙发、冰箱等道具是戏剧小品的戏台场景,相对看起来单调,且没有生气;在编排人思维理念日渐转变的今天,戏剧小品在舞台上的布景已经越来越趋向现实化。比如,沈腾出演的小品《爸爸爸爸爸爸》是把轿车等搬上了舞台之上,而贾玲演出的小品《你好,李焕英》则将被褥、盒饭等搬上了舞台。这些作品的布景不仅贴近生活,还充分说明了戏剧小品的舞台艺术在当前更加现实化,同时还缩小了艺术和广大观众之间的距离,令人感觉更加亲切。

(四)推广渠道更加广泛化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戏剧小品采用了更多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不再单纯的以电视媒体进行宣传;此外,由于近年来各种综艺节目的大量涌现,使得部分喜剧综艺节目也把戏剧小品视为了主要内容。

五、结语

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文艺表现形式,由于戏剧小品有着大范围、多年龄的观众群体;而不同的观众群体审美要求不同,鉴赏能力也不一,对艺术作品的评判也有各种标准;所以,为了吸纳更多的观众,戏剧小品艺术也在不断变革和开拓,并力求革新,在保留传统民间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兼顾了对日常生活的展示。数十年来,戏剧小品对其他文化文艺类型的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未来它会不断地为中国文化艺术的振兴而奉献自身的力量。

猜你喜欢

小品大众戏剧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