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23姜永琴濮阳市人民医院
姜永琴 濮阳市人民医院
当前正处于医疗体制进行加速改革和大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为达到在新时期环境下的新发展需求,对医院在日常的管理和服务都给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期望。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将彻底解决针对过去传送到看病困难、医疗费用高等问题,不但可以有助于降低居民日常医疗的消费压力,还可以以此为机会丰富和完善医疗卫生相关管理机制,让居民得到更安全、更便利、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在医院方面,需要在当前所有的诊疗业务中立足现状,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稳定有序推进,以保证医院内部整体工作平稳开展。
固定资产基于其资产属性作为医院基础性资产,是整个医院生存及不断发展的必要硬件设施[1]。作为医院基础资源,固定资产在医院全量资产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也对医院经济效益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将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对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医院管理质量与竞争力
在2020年12月国家发布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逐步构建并完善资产采购、领用、库存等全周期管理体系,不断周期性分析资产使用效益,进而提升资产的追踪评价。固定资产管理已然成为医院运营管理体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当下公立医院需通过优化固定资产配置,提升固定资产使用价值,不断促进医院的管理质量提升,助力医院健康发展。
统筹考虑医院各项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其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整个管理工作中相对缺乏待提升的环节之一。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旦缺少科学合理性,不但会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会大幅降低医务人员诊疗服务的效率,逐步蔓延影响全院的所有管理医疗服务工作[2]。不难发现,在当前时期下的医院,需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通过持续优化调整医院的固定资产,盘活固定资产的最大价值,最终将医院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至新的高度,助力医院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助力医院成本管控
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将助力管理人员优化调整固定资产资源,将固定资产价值发挥至最大,从而实现医院运营成本的管控和降低。同时在盘活固定资产时,还可明确资产产权,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或丢失,并以此工作基础上为后期医院业务运营发展决策提供数据信息参考,为医院的健康运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是医院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管理和配置固定资产的有力帮手,激活固定资产应有的价值,最终实现医院运营管理的降本增效。同时在固定资产的激活过程中,还将进一步细化资产所有权,以防存在部分固定资产产生空置或丢失,为今后医院的所有业务运营发展决策给予了最为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撑[3]。具体到资产管理部分,财务部门会综合考量医院的整体运营规划,拿出合理、针对性的固定资产采购预案,进而不断提升医院采购资金的合规合理,为公立医院高效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S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针对S医院进行分析,其作为公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目前国家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之一。医院内部医疗设备量较大,且兼备高精尖属性,整体价值高。具体到固定资产来说,数量较大,主要部署在临床和医技科室,少量分布在行政后勤科室,是当前医院管理主要问题之处。
(一)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可行性论证
S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申请流程为由使用科室发起并填写资产购置申请表,由党委会会议研究同意审批后,交由对应采购科室进行招标购买。而针对设备使用申请科室,重点关注设备功能及操作便利性,对设备成本及其产生的效益不了解,导致给资产所占成本及经济效益核算产生阻力[4]。医院管理者为持续提升医院医疗水平,每年购置最新医疗设备,而没能做到设备需求的靶向分析,最终导致设备闲置使用率低。
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资金允许利用的水平。在实际允许过程中,部分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采购过程中毫无针对性,没有与医院运营发展规划相结合给出合理有效可行性报告,大大降低现有固定资产的合理效率,日积月累使得固定资产采购工作重复投入过多精力,间接增加了固定资产购置成本。另外,没能够及时对固定资产利用情况给出合理评定,使得现有固定资产缺少合理规范可行的更新升级和提升改造办法,让固定资产闲置淘汰,增加了医院的资金支出成本。而有些医院则对待固定资产的采购方面,主要关注眼前短期利益,让采购缺乏长远有效[5]。特别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采购管理人员在未进行实际市场考察情况下,会使所选招标机构资质不达标,直接影响到采购的质量。此外,在招标环节,招标人员和招标机构不按规定进行操作,直接导致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大幅增加。
(二)固定资产数量多,管理难度大
在医院精细化管理推进过程中,针对固定资产的传统管理模式主要问题在于重使用,轻管理。而到各设备具体使用科室来说,未履行设备保养和记录的职责,管理粗放。在S医院针对固定资产核查时,由固定资产管理科室参照账目进行条形码粘贴,而对账实不符的未做二次核对,直接报废处置。S医院科室多达191个,相应固定资产规模较大,资产数量多达11 413个,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700个。医疗仪器仪表种类较多,就是在一张发票上也会有多种类型设备的可能性,同时可能设备名称和制造商的名称有差异,这样就可能导致当设备验收入库的时候,核查人员疏忽或者不熟悉按照发票名称类型直接入库。另外,针对账实不一致问题也对核查人员增加了报废、核查、保养资产的难度,信息统计困难,直接影响资产管理效率。
(三)财务预算管控效果发挥不到位
针对财务预算机制的管控,目的是通过加强预算控制,保证所采购的固定资产物尽其用,进而提升资产效率,避免产生闲置浪费。而在具体执行中,S医院财务科室在预算管理方面未做到预期控制效果。
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预算编制不规范、不合理[6],如果有多个科室共同参与编制预算时,直接复制上年的年度预算,没能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进行采购预判,不但增加预算工作量,还使实际支出与费用预算差额较大,极端情况会有资产重复购置;另外一方面是预算落地执行较差,S医院固定资产采购方面资金量较大,流转周期长,单一靠财务科室无法实现对全院的采购预算全面跟踪管控,如若在固定资产专项采购资金被临时紧急挪用,对预算管控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四)风险评估机制亟待完善
在整个财务运维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同时对于重要的卫生部门来说,存在一些医院在运营发展中没对风险评估作为重要工作进行管理,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分析不够彻底,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的盲目针对性。同时因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精准、全面有效的财务信息,也侧面提升了账务不实的可能性[7]。而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层或者一般管理人员来说,对其本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非常薄弱,没能对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做出合理评估,最终导致院内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没能发挥其价值最大化。
(五)资产信息化管理有待提升
近些年来,公立医院开始逐渐关注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没有在此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多数公立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的申请、维护使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均无相关资产信息系统的支撑,违背了医改环境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一方面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严重滞后,针对固定资产数量较大的特点缺乏信息缺失,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表现更为明显。在固定资产购置和验收使用环节,均已实现网上申请、流程跟踪、招投标等固化流程,信息化程度较高,但在日常操作使用时,因医疗设备自身存在的数据保密和设备特性,设备通常接入到局域网中,设备登录使用日志记录只能在设备或互联系统中存储,还可以自行更改删除操作,对固定资产日常运维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另外,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方面,缺少统一标准化的管理系统,S医院财务科室、设备管理科室等对口管理不能周期性对固定资产台账予以公示,而且各部门所使用的系统无法互联对接,信息不能共享,直接导致固定资产对应的财务信息不一致。如若院领导会议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决策时,无相关可行性数据支撑,不能实现S医院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合理有效配置的目标。
三、如何进行固定资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加强大型资产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
一般在公立医院进行较大额度固定资产预算购置时,首先要成立资产管理专项小组,对该资产相关可行性进行沟通探讨,确认是否进行对应资产购置。到达设备购置阶段,还要做好市场调研分析,考究设备购置的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8]。如若资产较大且设备复杂,必须时聘请行业相关专家,结合国家最新医改政策、医院内部对应科室人员配置等,协助综合评估资产经营效益。同时还要统筹公立医院整体社会效益,通过设置资产管理科室,完成全院资产管理工作。另外,针对各科室共性化资产,要周期性进行调整优化,提升设备利用率,控制资产购置的占有,盘活资产利用率。
(二)加强固定资产条码管理,提升资产精细管理质效
针对固定资产而言,我们可以利用条形码作为其“身份证”,在方便管理的同时,还可快速定位对应资产名称、所属位置、型号、购置时间等详细信息。通过借助条码专用设备,利用条形码的唯一性达到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给固定资产增加标签属性以后,无论后期进行资产的核查,还是资产追溯时,通过条码即可得出该资产的所有信息,彻底打破传统固定式核查盘点方式,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得到明显提升,账务和固定资产的一致率也大大提高。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机制
公立医院在不断提升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管控,切实将预算管理的管控成效发挥到实处[9],达到资产科学配置、资产合理利用。
首先,医院根据整年的发展规划方向,参照最新的医疗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病患需求,对科研教学、医疗等划分不同等级配置不同的固定资产。同时考虑与存量资产利用率、岗位人员配置等,达到助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学科研究对目标。
其次,持续保持对固定资产预算执行的管理强度,针对已通过审批计划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诸如资产品牌、资产型号、性能参数、资产用途等调整,需指定变更审批制度,彻底规避个人随意变更现象。另外,针对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纳入到固定资产状态流程信息管控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固定资产做经济效益评估分析。比如将固定资产采购认证绩效和固定资产实际效益结果做对比分析,所得出结果与具体使用科室直接关联,并以此作为后期相关设备购置的关键依据。
(四)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S医院要构建一套适合本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举措。
一是要构建资产管理系统。针对前期在采购前均为纸质票据的资产,无法直接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可选择原件保存、扫描件上传相结合方式,不断补全资产信息。最新购置入库的资产,可以将资产电子信息上传至资产管理系统。构建的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对固定资产的采购申请、采购厂家、使用维护记录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各科室管理人员应将权属资产按时录入系统,对应部门审核人员或领导可选直接通过或电子签章审核,为后期使用和核查提供便利[10]。
二是要构建资产管理采购系统。目前S医院固定资产采购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分别是政府采购平台和医疗系统采购,对外采购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信息系统。但在预算控制仍然以纸质化报送,需尽快建立固定资产采购管理系统,包括固定资产预算、申请、审批、招投标等全流程,并与资产管理系统对接,实现采购后的资产信息自动迁移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
四、结语
在目前医疗卫生快速发展环境下,所有医院都在持续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并通过不间断购置新型医疗设备,以提升行业竞争力。这与落后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相悖,会对医院年度固定资产购置合理针对性、资产配置利用率产生消极影响,一定程度增加了医院运营成本。在新医改背景下,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改正现有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资产利用率的改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