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冰雪体育旅游后备人才模式研究

2021-11-23曹亚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冰雪校企人才

曹亚闯,陈 治

1 前言

我国曾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但作为新兴产业其在生产投入上,发展时间比较短,没有全面落实人才的培养,导致市场人才缺乏,专业素养不高,服务达不到规范标准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伴随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必将加速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以往的滑雪场、溜冰场等无论是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品牌的设定上,均存在深度不足、特色不明显、功能单一等弊端而使其发展受阻。原本的向导、教练包括冰雪体育旅游服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随着科技软件、硬件设施的发展,冰雪体育旅游后备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加大,冰雪体育旅游专业后备人才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扩大与企业的合作领域,从而赢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校企联合模式中,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通过相互促进、不断深化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企业的实践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培养高素质冰雪体育旅游人才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都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弥补学生在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的不足,还能使其在真实的实践和创新环境下学习企业先进文化,为高校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实现就业零对接。因此,发展校企联合培养冰雪体育旅游人才模式不仅对于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区域经济和冰雪运动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校企联合培养冰雪体育旅游后备人才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获取研究资料和数据,本人查阅了中国知网近5年的数据库,对近六百篇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 调查研究法

通过访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渠道,对北京体育大学、东北大学、河北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4所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了高校培养冰雪体育旅游人才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归纳创新合适的解决方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当前我国高校冰雪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主要现存问题

3.1.1 培养目标不清晰

新时代下,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全球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体育产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这也严重影响了冰雪人次的培养。很多高校仍然不能找准定位,没有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而导致其专业不能展现社会优势。其次,传统意识较强,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因此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并不能迎合社会需求不能面对实际环境中的各种挑战。所以,高校应依照社会发展建立标准的培养目标,融入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及企业的需求,按照彼身情况打造适合地方社会发展所需的冰雪旅游人才。如果培养目标模糊不清,不仅对人才本身质量是一种浪费,对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3.1.2 师资力量薄弱组合不合理

冬奥背景下,冰雪体育产业进入空前的黄金发展期,冰雪体育运动、冰雪体育旅游是未来体育专业学生应加强学习的重点课程。现代高校也都逐渐开设与冰雪体育相关的课程,建立初步的科研实验教学平台。这便对体育专业的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教师有丰富的冰雪体育知识理论、扎实的实战经验。而目前高校体育师资则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境遇,冰雪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且普遍理论知识扎实,缺乏实战经验,传统冰雪体育知识扎实,而现代化冰雪体育产业知识欠缺,这就造成了高校在培养冰雪体育专业人才时师资组合不合理,不能紧跟社会脚步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目的。这也直接导致很多高校体育类专业极少涉及冰雪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3.1.3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冰雪体育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教育模式、教材编撰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远离社会需求,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专业选修课覆盖率小,不能紧随时代的脚步,在教学内容方面对于热点时事,社会实践接触不多意识不到冰雪体育旅游的健身性以及娱乐性。冬季社团活动少、寒假相对较长等特点,课程不够丰富,缺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关注,令相应课程无法有效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学生毕业后与社会脱节。

3.1.4 培养方式僵硬没有建立浓厚的冰雪体育文化环境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环境和“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思想,使得学生的体育活动功能权利受到严峻挑战。高校在对冰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对冰雪产业发缺乏灵活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欠缺对问题的思考与创新,不能达到企业所需标准。其次我国各大高校仅关注理论学习,而忽略了校园及社会冰雪环境,欠缺人文关怀,不注重学生的知识拓展忽略优化构造,从而未形成浓厚的冰雪文化大环境。校园的冰雪运动文化传播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冰雪运动文化迟迟走不进校园,无法提升学生的眼界影响其对冰雪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对当前极具主流发展力的冰雪产业欠缺认知,意识不够。

3.2 校企联合培养冰雪体育旅游人才的基本原则

第一,在体育专业实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培养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制采用有条件的学分制,包括选修必修课制,课程设置采用理论课、技术课、实习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第二,要遵循专业与学科的发展特点。冰雪体育旅游具有其独立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研究范畴,因此,无论校企怎么联合办学都要保证冰雪运动专业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第三,要符合“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原则。在冰雪产业的新发展、大挑战面前,要及时调整思路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既要呼应因材施教也要满足客观实际需求。第四,要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平等互利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与经营的效益,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3.3 校企联合培养冰雪体育旅游人才的优化创新模式

依据校企联合模式的发展,基于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客观实际情况,借助国外已经成功的经验,特提出“2A+B+AB”的培养模式作为探究的切入点。具体的实施内容为:在大一大二阶段学生在校跟随教师学习基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2A);第三年,学生依据本身所学专业优势到对应的企业或者俱乐部进行专业理论和技术实践,培养工作实际应用能力(B)。第四年,由高校指导老师和企业负责导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质量测评(AB)。这一基本内容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3.3.1 创新教育理念,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

高校冰雪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具备一专多能的高层次人才,打造拥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适应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冰雪体育旅游人才。创新教育理念的最大特征则为综合性,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高校专业课应采取校内校外相融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创建以教育系统培养为主,校企合作为辅的方式,相互补充,提升体育人才培养途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企业组成共同体,创新教学组织及实践教学,共同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指引教学的方式方法,保持目标的一致性。总之,校企联合共同协商培养计划和管理模式,兼顾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企业生产和行业发展需求。

3.3.2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重视专业实践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就冰雪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而言,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制定教学系统,将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环节,按照科学的比例和逻辑稳固的融入到教学当中。所以科学、创新的课程体系是成功培养冰雪体育旅游人才的关键。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从基础理论课、实践课、拓展选修课入手,并适时邀请企业高层从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产业链等方面为高校学生作报告,增进学生对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类型、特征以及各项目技能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对冰雪体育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合理的规划就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其次,通过专业实践,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等,在实践中运用自如,尤其是在校企联合推动下,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层次化的专业实践环境,是学校、企业、学生实现“三赢一举”的重要举措。

3.3.3 加强高校冰雪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双师”制度

高校与企业教师的个人技能、知识水平和执教经验等都会影响甚至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方向,使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专业项目。校企联合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便是拥有一支既有高学术,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职业背景的专业师资。而高校教师通常在其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在实践课程中培养人才的经验。因此,高校应定期组织各种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科研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本身的业务能力的建设规划,并适当引进高学历与专技能并重的教师。企业作为专业的实践基地应于学教教师共同联合形成“双师”共同教育指导制度,其中高校教师主要研究理论课程,且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培训等。企业教师主要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深度融入实践环境,打造多元化的实践科研基地。最后在校企“双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培养学术、实践不偏科,毕业即就业的高素质人才。

3.3.4 校企共建质量监控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是校企联合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要检验其效果需校企共同建立质量监管与评价体系,全面监管和评价冰雪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的各项工作。首先,在实习期间,高校责任教师定期深入企业基地与企业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和思想动态,从而发现并解决实习期间的各种问题,明确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环节,并从思想行为及工作学习两方面对学生做出每期评价。其次,为避免校企双方在评价过程中各自为战,需创新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热情,可采取利用校企专项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即企业提供一定的实习项目,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并通过项目考核中,学生的表现和结果,评价其现有水平。在“2A+B+AB”培养模式中需要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冰雪创作、冰雪体育旅游创新意见及专业调查报告等都是可行的。最后,校企双方可通过建立校企沟通平台、专业APP等网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在不断满足校企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完善当前的人才评价体系,有利于校企联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3.4 校企联合培养健全机构、完善职责,建构保障体系

首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要有法律法规政策保障,这在西方促进教育的发展中是极为重视的,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方式。政府积极主导,适当发挥宏观调控的刚性职能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引导或规范校企联合办学,鼓励校企科研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共同培养冰雪体育旅游人才。其次,校企联合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政府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校企实际情况,制定纲领性的工作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这些制度要从宏观角度对校企合作办学事宜进行规定或规范,如校企合作期间的工作职责、对接方式、成绩考核认定等相关事宜都要有明确要求。最后,高校与合作企业要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协议,当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出现分歧时,可通过协商制定三方平衡发展策略,保证三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冬奥会大背景及“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下,各地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冰雪体育旅游势必掀起旅游热潮,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体育学科必须创新冰雪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联合下探寻最佳的发展道路,为高校学生踏入社会打下坚实铺垫,以此符合时代及社会的所需,共同实现“三赢一举”。

猜你喜欢

冰雪校企人才
人才云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