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嵌入大型团体操的融合探析

2021-11-23蒋珊珊夏思永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团体操民族传统

蒋珊珊,夏思永,王 健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语境下,场域的嬗变与科技的发展,不得不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提出严峻挑战,若仍然固守在保持原生场域环境情况下,依靠民族节日、祭祀活动等载体进行固态传承是远远不够的。学者卢高峰用“短暂的热闹,阻挡不住存在空间的萎缩;表面的繁华,遮掩不住生存状态的凄凉;形式的保留,掩饰不住文化根底的流失”来形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再贴切不过了。面对如此境况状,作为体育人,我们更应抖擞精神,理性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实价值,促进传统体育与新时代的理性接轨。本文则寄希望于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实价值,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特定的群体、特定的形式,用现代化的方式形成现代化的传承路径,形成“化零为整”的传承趋势。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嵌入大型团体操表演,使其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实现真正的“活起来”。本文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嵌入大型团体操,实现两者的融合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嵌入大型团体操的价值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内所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传统性”。体育大型团体操作为一项融入多种文化元素表现形式的表演项目,对体育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民族传统体育嵌入大型团体操对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及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能够彰显大型团体操的体育本质,丰富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形式、满足大型团体操民族性的创编需求。

1.1 搭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舞台,实现有效传承

“大场面、大气魄、大动势”通常都是大型团体操的代名词,散发着强大气场并不断向外辐射正能量。正是这样的磁场,吸引了“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国家重大纪念日开幕式、国家级会议开幕式”的青睐。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幕式表演中“杖鼓表演”、“光之门”、“和平鸽”、“奥运五环”均是大规模使用人群营造造型,以巧妙的构图传达和谐、交流等精神主题。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阅兵仪式中也不乏团体操的身影,“东方雄狮”情景式表演将中国功夫与舞狮表演结合,“叠罗汉”的收尾造型即是对团体操最直接的体现。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文艺晚会更是以大型团体操形式将“红旗颂”“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领航新时代”4个篇章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我国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16年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的水上表演可谓是美轮美奂,其中“采茶舞曲”“欢乐颂”的团体操表演将江南韵味、世界大同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团体操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仪式表演而备受关注,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必将借助这一宏大气势的表演舞台发扬光大,走向社会,走向国际。

1.2 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信

大型团体操的编排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而主题则是大型团体操的灵魂。“大多的团体操主题都以弘扬体育精神、释解社会进步、演绎人文历史、提倡民族团结、强调世界和平、突出人类友谊为主”。然而,无论主题如何变幻,精神传递都是永恒不变的核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历程中已然成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与华夏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武术中“未曾习武先修德”的高尚修养、“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自强不息、“匡扶正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都是对民族精神的体现。1997年纪念香港回归的文艺汇演中正是通过舞龙、舞狮运动表演来表达华夏儿女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如此的内在联系,能够使大众在观看、参与大型团体操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沉浸于民族情怀的熏陶之中,而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1.3 丰富团体操表演形式,增强生命力

目前,我国已成功挖掘、整理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达977项,每一种项目都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无不反映着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精神内涵,为大型团体操的创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元素题材。北部地区民族在茫茫沙漠与草原中创造出赛马、摔跤、射箭;气候寒冷的东北部地区民族利用大自然创造出骑射、冰嬉、滑雪;能歌善舞的西北民族创造了转轮秋千、木球;依山傍水的华南地区民族创造出打陀螺、跳竹竿;丘陵绵延起伏的西南地区孕育出赛龙舟、摆手舞、锅庄舞、赛马节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团体操编排内容,犹如为大型团体操添加点睛之笔,极易形成亮丽的表演场面,别具一格,不落俗套。

1.4 突显体育本质,满足民族性创编需求。

19世纪中叶团体操由德国传入,起初的表现形式是以体操动作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新鲜元素进而成为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表演项目。追溯团体操的诞生是为了强调其体育形式的存在不可溟灭。在“全球化”发展的境遇下,部分编导者将大量的艺术元素融入团体操以追求焕然一新的效果,却忽略了本末之别。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厘清团体操作为体育学科的归属。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本身就是体育,这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比拟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加入是对团体操表演内涵的肯定、充盈、升华。

除此之外,大型团体操多承担弘扬民族性的使命,注重民族特色的展示。以奥运会开幕式为例: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序幕表演中运用纸片道具,时而掀起波浪,时而翻转舞动,时而以纸化鼓,搭配整齐的集体动作变化对巴西的几何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中由300名演员通过刚劲有力的集体动作表演搭配不断变幻的队列队形展现出圣彼得堡的建城历史,以此塑造俄罗斯民族威严形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灿烂文明”篇章中以展现造纸术、中国画、活字印刷、戏曲、礼乐、太极等古老的历史题材为主,向全世界展示泱泱华夏的灿烂文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民俗风情,镌刻着民族发展的历程,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充分地满足了大型团体操对民族性创编的需求。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嵌入大型团体操的元素选择及应用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于天然经济时代、成熟于自然经济时代、发展于市场经济时代,长期累积,世代相传、具有一定的体育内涵与外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系统依然萦绕其中,构成了举不胜数的元素宝库。而团体操表演对于传统体育文化元素的选择并非全盘接受,而是有效遴选。团体操创编的“运动的集体、队形变化、艺术装饰三大构成元素,主色表演形式、特色表演形式、润色表演形式三大形式体系”,决定其具有自身独特的元素吸引磁场。因此,结合团体操表演对素材的遴选要求,拟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划分为表层元素、深层元素,实现创编过程中有效的元素筛选及巧妙的应用。

2.1 表层元素

表层元素是存在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系列传统器物、传统肢体语言。表层元素作为直接意象而存在,是团体操编排的物质基础,能够使观众即刻感知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给予最直接的视觉体验。

2.1.1 团体操中的传统器物

传统体育器物涉猎较广,囊括了运动项目、体育装备、体育书籍、体育标志物或象征物、雕塑壁画、出土文化等几个部分。而本文的传统体育器物是基于大型团体操创编要求下提出的,即传统体育开展过程中运用的一系列传统体育道具、音乐、服装、背景等。传统音乐、服装与背景作为艺术装饰而存在,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展现形式的升华。传统体育道具是传统体育运动中的必要载体,载体的缺失即会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灵魂消弭,具有强烈的象征性与排他性。例如刀枪棍剑、扇子、长绸、高跷、狮子、陀螺、弓箭、竹竿、空竹等体育器材。以布依族的花棍舞为例,当表演脱离了花棍原形器材,则不称之为花棍舞。因此只有当花棍的翻转,铜钱的乐感,配以整齐的动作,独特的民族服饰、民族音乐,能够最纯粹的体现花棍舞的民族特色。而当花棍脱离花棍舞作为一种民族道具元素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形式的创编上又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可以大胆的得出结论:传统体育道具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体现,但不局限于民族传统体育。这也决定了传统体育道具在团体操的运用中不仅仅以特色表演形式而存在,还可以丰富团体操其他表现形式。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嵌入大型团体操前,应明确目标价值体系以及拟传达的目标效果,具体项目具体分析,进行合理化应用。

2.1.2 团体操中的传统肢体语言

传统体育肢体语言即是在团体操表演过程中传统体育项目所展示的动作、技巧、姿态等身体语言,具有强烈的观赏性与表演性。例如武术、太极拳、摔跤、摆手舞、芦笙舞、锅庄舞、舞铃铛等。以土家族的摆手舞为例,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取材于生产劳动及日常生活,“织布”“插秧”“打粑粑”“比脚”等独特动作拥有较高的辨识度,将歌舞浑然一体,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能够直接感知其民族性。除此之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动作变幻多端,跑、跳、扭、转、蹬、跺、摇、跨、跃等动作融会贯通,粗狂豪放、欢快流畅。表演时鼓声震撼,彩绸飘舞,加上整齐划一的动作展示,所造之势气贯长虹,与团体操的“大场面、大气魄、大动势”相呼应。因此,传统体育中的肢体动作无论作为润色表演形式还是特色表演形式,都能给予观众一目了然、心神领会之感。

2.2 深层元素

深层元素是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等元素,具有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等教育功能。深层元素作为间接意象而存在,多运用于团体操的人文主题中,传递给大众意蕴更为深刻的心理想象与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广阔而富有深意,因此结合团体操对主题地提炼,将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层元素细分为:民族思想主题、体育精神主题、多元文化主题。

中国武术蕴含的“忠孝仁义”(儒家)、“清静无为,道法自然”(道家)、“明心见性”(佛家)等宗教思想,太极中“天人合一”“阴阳相济”“以柔克刚”等文化内涵则是对民族思想的传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以太极元素不仅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更能与我国向往和平、崇尚人文的大国情怀相融合。

传统体育项目中的赛马、摔跤、角力等竞技项目则是对体育精神的诠释,拥有向大众传递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健康向上等体育精神之效。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就以赛龙舟之景表达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奋发向上的精神。

多元文化主题以节庆民俗、历史发展为脉络,挖掘宗教祭祀、农事生产、娱乐狂欢等传统活动中的深厚寓意,体现人们生活幸福、丰收喜悦、辞旧迎新等主题。第4届全国运动会则以舞龙寓意今日中国龙腾虎跃、朝气蓬勃之景象。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将空竹、舞龙等传统体育元素融入“清明上河图”中,寓意安居乐业、和美生活之景。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嵌入大型团体操的方法创新

如前文所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其自身独特的元素特征,不同主题的团体操对元素的应用也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只有对不同的元素进行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嵌入方法才能更加完美地展现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实现大型团体操内容的升华。因此,本文将民族传统体育嵌入大型团体操的方法归纳为原形-拷贝式、延展-加工式、复合-创新式三种嵌入方法。而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有一条必经之路,即确定主题思想→明确形式与风格→挑选契合主题元素→巧妙运用方法。这条方法链则应由上至下,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3.1 原形-拷贝式嵌入方法

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原滋原味”的进行展现,结合现代团体操的特殊审美要求进行有效整理和编排。其作用在于: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纯粹性、民族性最大限度的展现,传承力度最大。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杰出代表,在大型团体操中的运用已相对较成熟,而究其嵌入形式则不难发现原形式的嵌入存在普遍规律。第11届亚运会嵌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21届世界大运会嵌入拳术、29届北京奥运会嵌入太极拳等嵌入案例均是将武术从内涵的渗透到套路的展示搬向舞台,旨在推崇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传统体育精神。

3.2 延展-加工式嵌入方法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对其应用价值实现向外辐散,保持原形展示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加料。能够对边缘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实现有效传播,通过后期加工能有效调整不适合于团体操创编要求的元素。跳火绳是大凉山彝族古老的、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之一,将绑有松油、香油、棉纱的藤条点燃而成,场面宛若火的海洋,闪动的火花极为壮观。若拟将如此壮观的场面融入大型团体操,则不得不考虑安全因素,因此结合现代科技对火绳进行加工改造不失为有效措施,既能保持火绳的原有特色表演风格,又能使其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何乐而不为?

3.3 复合-创新式嵌入方法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种元素或多种元素与其他文化元素进行重组、交叉应用,即保有其特色基础又实现创造超越,形成创新性编排。其作用在于: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创新性展现的同时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获得最大限度、最大范围挖掘。2014年北京APEC晚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晚会分别将太极与舞蹈、武术与古典乐相融合,画面唯美唯俏。如此的融合还有待更多编导者去挖掘创新,实现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团体操表演展现得精美绝伦、相得益彰的追求。

4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嵌入大型团体操的过程即是互利共生的过程,在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路径,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扩展团体操表演形式,满足团体操对素材的需求。而面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我们更应该保有一颗敬畏之心,在实施嵌入过程中,应深入了解其地域背景、元素特征,以团体操的素材选取要求为指导,遴选合适元素,运用恰当方法,完美的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展现于大型团体操表演中,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团体操民族传统
中学开展团体操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分析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论校园团体操的创编研究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让美感在团体操中绽放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