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发挥及提升路径研究
——以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为例

2021-11-23陈星宇胡光杰佘星宇钱华张秋婷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9期
关键词:社团育人大学生

文/陈星宇 胡光杰 佘星宇 钱华 张秋婷

一、大学生社团类型

(一)大学生社团的基本概念

大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的互益组织。社团不受年级、专业及其他正式组织的影响,也没有明确的行政隶属关系,具有一定的自由度[1]。大学生社团创建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活动来锻炼大学生的能力,发展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养,展现才华,丰富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历程

大学生社团的理念源于西方,发展历史悠久。早在1815年,英国剑桥大学成立剑桥大学联合会。在我国,严格意义上最早的大学生社团是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抗俄铁血会,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后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不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生社团。2016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发布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落实了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2]。

(三)大学生社团的具体类型

大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成立的学生组织,其不受专业、系部的限制,跨越了不同年级,使具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可以一起交流,开展一系列健康、积极的活动,为学生全方面能力发展提供实践场所。具有活动类型多样性、开展活动方式灵活性等特点。综合当前的社团种类,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理论学习类社团。该类社团是以学习先进思想、关注时事、研究中国国情等为主的研习型学生组织。社团成员大多品学兼优,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关心国家,并有成为青年先进分子的强烈愿望。社团会根据年级差异、学生兴趣开展理论研习活动。该社团有利于大学生“三观”的塑造,帮助大学生明确政治信仰和追求,提高政治素养,有利于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培养青年先进分子。

2.学术科技类社团。该类社团是以研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术探讨、学术交流等为主的学术型学生组织。社团大部分成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社团活动主要通过理论研讨、模型研究、实验分析、竞技比赛等形式开展。该社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促进不同专业学术交流,极大地培养了大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素养,有利于学校营造良好的学风。

3.公益实践类社团。该类社团是以社会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的服务型学生组织。社团通过组织大学生以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帮助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综合能力。在社团活动中,大学生会为他人服务、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

4.文体娱乐类社团。该类社团是为满足其成员的特长发展需求而建立的非专业化的文体艺术型的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平时以组织社团成员集中训练、排练相关节目、举办竞赛为主。该类社团满足了大学生强身健体、培养艺术才能和展示艺术才华的需求,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二、大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及其问题

(一)大学生社团育人功能

1.思想育人功能。思想教育是所有大学育人工作的根本。近年来,各所高校对思想教育是极为重视的。而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社团活动内容的健康性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区别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社团活动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理论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实践育人功能。大学生的思想较为单一,缺乏社会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地累积经验,才可以在实践中成长。学校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虽然能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水平,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大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有限,未来步入社会也将十分艰难。但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很快适应社会。首先,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所有社团成员的参与,这需要他们完成各自分内的工作,并相互配合完成社团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身责任感与团队精神。其次,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学习一些专业课程以外的技能,从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进行正确定位,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面对毕业后的种种挑战做出准备。比如,在实践型社团中,大学生可以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每一次的实践中,大学生都能够在活动筹备、人际交流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有所成长。

3.拓展技能育人功能。通过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同时,在社团中,不同专业的同学互相交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巩固知识,还加强了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4.文化育人功能。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组织的活动本身极具感染力,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文化学习氛围,从而对大学生思想起到引领作用。

(二)大学生社团育人存在的问题

1.学校层面。笔者所在院校以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作为学院办学的硬性指标,但对“第二课堂”不够重视,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并且,学校不直接管理社团,对社团的监督和支持力度有限,难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教师对社团内的工作缺乏关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少,甚至有的指导教师对社团的活动完全不了解,未对社团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社团内指导教师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对社团活动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2.社团层面。社团运行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难以保证社员正常活动所需。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社团活动内容单一,更多的是延续以往的活动形式,活动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优质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涵。大多数社团以完成年终考核任务为目的,未从成员利益和校园建设出发,活动质量差,有些社团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刻意迎合热点,活动主题不突出,活动内容不高雅,未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融入其中,忽略了社团活动对社员的价值观培养和情感认同的意义。

3.社团成员。目前存在着社团成员趋于年轻化的现象,社团成员大多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而且有些成员以获得学分为目的参加活动,自愿性积极性均较差。有些初入大学的学生一时心血来潮盲目地加入社团,没有理解社团的发展目标和自身的发展需要,这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而且阻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三、提升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

基于上述分析,要提升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

(一)强化规划管理,完善教育载体

在大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团育人功能。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对社团建设给予支持,全面促进学生社团内部机制改革,指导学生社团外部建设改革,加强学生社团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完善社团的规章制度和监督体系,构建合理的社团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使社团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避免因管理过度而失去应有的活力,也避免因管理不足而乱象丛生,优化社团组织架构,提高社团办事效率,促进社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二)重视价值引领,提升内涵品质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社团需要重视价值理论的融入。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定位、彰显价值”为理念,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让社团活动发挥教育作用,拓宽通识教育的覆盖面,加强对广大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指导,提高育人功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打造品牌活动,突出育人效果

社团活动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能力、提升素养。要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建设多种多样的社团,积极引导理论学习类社团、学术科技类社团、公益实践类社团和文体娱乐类社团的均衡发展。构建出各类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社团,组织品牌活动,加强社团凝聚力,增强文化感召力,引领其他社团健康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社团不仅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强身健体、发展才艺,还能使其锻炼意志品质、提高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推进大学生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但大学生社团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学校与社团更加紧密配合,共同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完善管理体系,使其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社团育人大学生
缤纷社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之歌
K-BOT拼插社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