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21-11-23甘肃省环县演武乡瓦子坪小学王治堂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困生机制目标

甘肃省环县演武乡瓦子坪小学 王治堂

所谓“学困生”,即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跟上班级或集体整体学习进度的学生群体,其成因多在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不足、所在地区教育水平及资源匮乏等,一般而言,农村地区的“学困生”数量要多于城市。针对“学困生”的教育,教育者应当结合实际状况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实现“学困生”向正常学生的转化。

一、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就目前而言,我国诸多农村地区仍有大量“学困生”存在,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家长与教师两方面。在家长方面,由于农村家长多会选择外出打工,致使农村地区的部分孩童不得不从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难以得到科学的管教和辅导;在教师方面,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无法与城市相比,许多小学的语文教学与高年级或初中无法形成接轨,导致农村小学生成为语文“学困生”。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1.构建互助课堂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初步培养“语文意识”及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但许多农村地区的小学却无法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其原因在于部分贫困农村地区小学生入学时间无法确定,其中不乏一些插班生,也不乏一些因家庭原因辍学过一段时间的学生,他们一般无法与同龄学生保持一致的学习进度。针对该类型的“学困生”,教师可在班级内构建“互助课堂”,即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促进“学困生”学习,令优等生对“学困生”进行带动并形成有效课余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以令优等生将其本身的思维模式形成传递。除此之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提问,以此令“学困生”随时提出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改善学习评价机制

对“学困生”而言,改善学习评价机制是帮助其消除自卑、提升学习兴趣及动力的有效方式。不难发现,由于“学困生”与其他学生学习差距较大,即便“紧赶慢赶”,经过短期的学习及补习后,考试成绩仍没有明显提升,因此,“学困生”也多会随之丧失学习信心与兴趣,陷入成绩无法提高的恶性循环中。其中的问题在于评价机制不合理。以阶段性考试作为单一评价方式是多年沿用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对“学困生”而言并不合适。针对“学困生”,农村小学可结合实际状况对校内的评价机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在传统使用的单一阶段性考核机制中添加平日作业完成状况及教师评价,将“学困生”本身取得的每一阶段的进步皆汇总入评价机制中。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及时对“学困生”进行鼓励,切不可因“学困生”几次考试失利便道出“差生”等词汇,应当以鼓励取代批评,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自信心缺失的困境,助其重拾自信,令“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得以端正,真正向同学发起追赶。

3.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及时对“学困生”进行鼓励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应当本着“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即针对优等生以知识拓展作为其学习目标,而针对“学困生”则以点滴进步作为其学习目标,不妨先为“学困生”设立一个小目标,如彻底掌握某一篇课文中的知识,在完成学习目标后,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颁发小奖品,如大红花、小零食等,自精神及物质两大层面对“学困生”形成鼓励。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教师可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如将语文课堂作业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巩固课堂教学中已学过的知识,第二层除巩固知识外另外做课后题,第三层则是除了前两层外额外预习后面的课文,令学生量力而行,在照顾“学困生”的同时也不耽误其余学生提升自我。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农村小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是必然现象,也是小学教师势必会面对的问题,针对该类学生,教师应当转变观念,通过构建互助课堂、改善评价机制及适当的鼓励令“学困生”走出困境,为日后的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学困生机制目标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我们的目标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