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用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

2021-11-23叶缨缨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9期
关键词:建瓯市失业用工

文/叶缨缨

一、调研状况

本次调研采取举办座谈会、走访企业、发放企业用工需求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共调研建瓯市72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中第一产业10家、第二产业41家、第三产业21家。涉及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多种产业。本次调研范围广、调研方式多,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分析建瓯市总体企业的用工形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企业用工及生产的基本情况

相较去年,建瓯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企业用工规模也有所增长。在调查走访的72家企业中:员工人数为100人以下的企业有47家;员工人数为100人至200人的企业有20家;员工人数为200人以上的企业有5家,其中福建华宇集团有限公司员工人数为438人,福建双羿竹木发展有限公司员工人数为497人。

根据调查情况来看:企业用工以普工为主,占72.79%;文化程度大多为高中及以下,占82.17%;30岁以下青年员工极少(由此可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率完成难度极大)、30岁以上人员占92.38%、45岁以上人员占43.67%。

相较2020年平均工资,2021年这72家企业均有上调薪酬,平均工资上涨100元至600元不等。上调后工资在3300元至5600元之间,其中平均工资为4000元以下的企业有11家,5000元以上的企业有15家,其余46家企业平均工资都是4000多元。

2021年1月~6月,这70家企业生产总值为18.46亿元,其中:产值为1千万元以下的有33家;1千万元至5千万元之间的有31家;5千万元至1亿元的有5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有3家。预计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为37.29亿元,其中:产值为1千万元以下的有25家;1千万元至5千万元之间的有27家;5千万元至1亿元的有12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有8家。

下一阶段,企业用工需求预测为387人,其中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373人,另有三家企业需要14人。在这387人中,企业用工需求依旧以普工为主:需要普工309人、技术人员46人(高级工以上人员12人)、管理人员32人。对于所需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大多以机械设备、机电一体、自动化等相关专业为主,还有部分企业需要市场营销、财务、食品专业等其他专业。

三、企业用工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招工难与求职难“两难并存”

通过走访企业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可以发现:建瓯市许多企业都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许多劳动者与岗位不契合;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期望值与企业的劳动薪酬及用工环境不匹配,使得企业与劳动者难以实现彼此都满意的双向选择。以福建省芝星炭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需要机械化、自动化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但招聘进来的员工大多非机械化专业或学历较低,不懂如何使用生产线机械,且上手较慢,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效率,导致该企业一直陷入“招聘泥潭”。此外,如齿轮等机械制造行业的岗位,对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又对体力等身体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加之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易腰酸背痛且工作枯燥,年轻人多不愿意从事此类行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良性发展及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外流

2021年市场逐渐恢复升温,企业的订单相较去年均有所增加,而随着生产线的引进、订单的增加,生产岗位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因此,当地企业的招聘用工计划集中于技术岗位和一线生产岗位。然而,受产业发展水平和薪酬水平的限制,全市各类专业技能人才流动性大,人才外流现象普遍。

人才的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侧影。一方面,企业喜欢以“短平快”的形式引进马上能用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多数企业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当前,尽管人社部门有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及补贴性的培训政策(如以工代训政策),但资金补贴给企业后,政策的效应短期内无法显现,也缺乏具体考量政策成效的标准。因此,企业往往在各级领导调研时,把缺人才、缺技术工人作为最主要、最直接的诉求。全市有46家企业11101人次享受以工代训政策。以福建利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60%~70%的技术性人才为外地引进人才,流动性较大,往往不到两三年就离职流失。如何守住各类专业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员工老龄化现象严重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滴滴司机、外卖员等收入高、自由度高的“双高”行业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使得他们纷纷从企业辞职而选择自主就业。在频繁的人力资源流动之下,坚守在岗位且技术成熟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员工。久而久之,员工老龄化现象严重,高级人才、技术骨干青黄不接,这在制造业、生物科技等行业尤为突出。以几个企业为例:福建省芝星炭业股份有限公司60岁以上员工占全部员工的25%;福建利树股份有限公司50岁以上员工占全部员工的40%;福建省建瓯精工齿轮(机械)有限公司50岁以上员工占全部员工的30%,而35岁以下员工也仅占5%。由此可见,青年骨干的培养是未来企业的重要工程之一,如果无法及时培养好储备人才,当老员工陆续退休,企业的用工形势将更加严峻。

四、企业用工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落实失业保险惠民援企政策

为了促进就业,减轻企业负担,建瓯市劳动就业中心坚持落实失业保险惠民援企政策:一是持续落实困难企业稳岗返还政策。预计2021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企业数可达310多家,发放补贴资金约200万元;发放失业金320多人,发放2600人次,预计发放失业金约378万元;二是进一步落实失业保险保障政策。预计2021年度失业保险保障扩大范围人员约2000人,发放10000多人次,预计发放金额1100万元。失业保险惠民援企政策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之举,在用工形势愈加严峻的当下,将现有政策落到实处,让其真正造福于企业与劳动者,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避免失业对劳动者造成的损失,让企业与劳动者更加安心,打消后顾之忧,从而更好地推动生产工作,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带动当地的建设发展。

(二)建立实习基地助力人才培养

要在招工难、求职难并存局面中找到突破口,必须建立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桥梁”,既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又提升劳动者对岗位的满意度。许多劳动者入职之前会经历实习期,实习期间能极大程度地提升专业技能,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了解岗位需求,对自身能力也难以评估,通过实习基地的培训,能更好地衡量自身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坚定求职方向。企业也可通过实习基地,公布用工门槛,让求职者提前锻炼相关技能,在磨合之中成长,以促成高质量的双向选择。实习基地还应配备专业教师为求职者做好引导工作,甚至邀请企业高管来基地考察,让企业更加了解劳动力水平,评估岗位适应度与实际价值。目前,建瓯市已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14家就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66个岗位,2021年8月见习期满47人,预计下发就业见习补助资金55万元。在此基础上,该计划未来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开展高质量的线上招聘会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安全保障工作备受大众瞩目,线下招聘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组织高质量的线上招聘会,为企业与求职者提供更多沟通的机会。“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通讯没有阻碍,线上招聘可成为往后大力倡导的招聘新形式。通过“云”面试,企业同样能看到求职者的仪容体态,考查其应变能力;求职者能向企业了解更多岗位信息,提出相关疑惑,表达需求。一方面,保证了招聘会的频率;另一方面,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且有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开展线上招聘会予以充分的支持,相关新闻媒体也应配合宣传,提高大众知晓度,将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大企业内部人才培训力度

企业内部技能人才的流失及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其根源在于对于人才不够重视,不能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笔者认为,可适当地对现有的技能人才进行表彰,使其在工作的同时更有成就感,甚至感受到被需要、被依赖。倡导“师带徒”模式,鼓励企业高层与技能人才共同挑起技能传承与人才培训的大梁。技能人才将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新入职的员工及入职时间不长但业绩不佳的员工,带动一批员工的成长,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企业的高管应定期召开人才培训会议,在制度上完善培训方案,通过技能人才的座谈,共同明确企业员工的短板,策划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培训方案,均衡不同年龄层员工的分布,充分建设人才队伍。

五、结语

当前,企业用工难现象普遍存在,而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未来也将呈现新的变化。文章结合对建瓯市72家具有代表性企业用工形势及生产基本情况的调研结果,明确了企业用工存在的主要困难为招工难、求职难并存,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外流,员工老龄化现象严重,并据此提出落实失业保险惠民援企政策、建立实习基地助力人才培养、加大内部人才培训力度等解决对策,以期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及推进就业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建瓯市失业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My English teacher
建瓯市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