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文化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2021-11-23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郑家坪小学赵艳霞
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郑家坪小学 赵艳霞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做好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教育,实现对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这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不断进步,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育角度来看,阅读本身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习行为,但只要教师能做好对阅读素材的甄选,那么学生并不会接触到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阅读文本,所以要高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环节内容的设计,以确保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得到有效调动。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会在课前导入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趣味阅读,阅读内容是我精心为他们挑选的成语故事,其中包括“一诺千金”“曾子杀猪”“孟母三迁”“金斧子银斧子铁斧子”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先让学生对故事进行阅读,然后让他们对故事进行概述,并尝试说出阅读素材中想要传达的思想。如果学生普遍表现较好,能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那么我就会直接进行课堂教学工作的铺垫,开始进行新知识讲授。如果学生对阅读素材内容的理解不到位,我则会与他们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开展师生互动阅读活动,提高课堂阅读效果
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互动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语文阅读活动也是一样的,通过师生互动活动的开展,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优化后面的教学流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以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实现对他们的有效教育。我在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学生的认知需求的基础上,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一视同仁,从而在帮助学生完成阅读素材分析的同时,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摔跤》一课的学习时,学生虽然能完成对课文的阅读,但他们对课文中作者的动词运用理解并不深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水平。针对这一情况,我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播放了一段关于摔跤的视频资料。完成视频观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视频中摔跤手都用了哪些技术动作”的问题。学生开始进行回忆,进行摔、抱、抓等动作的归纳。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进行课文的复读,并对课文中的动词进行标注。之后,我让他们对比自己在观看视频和读课文中找到的动词,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动词要远远超过自己对视频的归纳。于是,我告诉他们,课文属于写实类的文章,其之所以被选入教材中,就得益于作者对动词的巧妙运用,从而可以让我们在没看到真实摔跤时也能实现对摔跤情境的构建。最后,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让他们去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巧妙,为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助力。
三、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也是打开学生视野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外阅读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因为课外阅读是阅读学习中非常关键的内容,我们要能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完成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由此实现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可以在学习中获得进步与突破。例如,我会基于《中小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研究,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素材,保证课外阅读学习行为能有效予以开展,并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锻炼。在此基础上,我还会找机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经验,让他们说一说自己从课外阅读中学习到了什么知识,由此来实现对他们的有效教育,为他们的阅读能力进步提供支持。
总而言之,在文化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全面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作用,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进一步做好对他们的认知启发,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素材,让他们可以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进一步做好对他们的阅读启发,从而进一步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为他们的文化素养构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