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模式探索
2021-11-23苏州大学杨天孙放
文/苏州大学 杨天 孙放
新时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体量和难度相应增加。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师生各项事务,包括综合办工作、党群工作、离退休工作、教务工作、学生工作等,涉及面广,业务内容繁多,无形中加大了行政办事难度,使得行政工作效率很难提升。高校作为我国主要的人才培养机构,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大量优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应该不断探索新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逐步改善和创新管理工作,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当前,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以减轻当前行政办事的难度,加快高校行政的工作效率。
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服务意识淡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凭经验办事、守旧规办事的问题;存在对自身的工作性质认知不清、对自身工作服务型认知不清、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不清等问题。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刻把服务意识印在脑中,这样就使得多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不求进取、不懂创新,在无形中大大降低了行政工作的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党要树立服务型政党。那么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更要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只有为教师和学生做好服务,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为高校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
(二)工作业务能力存在不足。业务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高校行政办事效率普遍较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以及对上级领导决策的执行工作,很多时候事情会繁多杂乱,甚至出现同时要处理多个事情的情况,那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思路清晰,才能提高效率。另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大多缺乏自我强化、自我反省和主动要求参加业务培训工作的意识,很多人员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几年后会认为对业务比较熟练,不需要再参加相关培训来提升自己。久而久之,此类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在工作方面自然会出现很多的不足与缺陷。
(三)信息化管理技术不完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涉及机关直属部门、党群部门、各二级学院等多个部门,且各二级学院工作地点较为分散,行政管理人员更换也较为频繁,使得部门之间、学院之间办事难度增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不断普及,相应提高了高校行政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的衔接和信息化平台的各种限制等问题,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技术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比如现在常用的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办公物资采购系统、OA系统等,大多是分散的、封闭的,仍存在很多非智能化现象,比如财务系统报销时仍需要通过人为判断金额再输入系统内,无法通过系统进行智能化识别报销;系统与系统间未进行融合,互相封闭,这就导致在一个部门需要一些数据时,无法从其他部门系统里直接获得,仍需要重新统计并上传。如此,既增加了工作量,又容易出现错误信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高校未对所有信息进行科学、系统地整合,也没有形成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管理。
二、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模式
(一)革新行政管理方法,强化树立服务意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对服务型管理内容的认识,导致在工作中并未把服务放在首位,更多的是在进行管理。如此便会使部门与部门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从而降低工作效率。高校行政工作量大,程序相对复杂,因此要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将复杂的程序简单化,将业余的事务规范化,加强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将原本的“管理”师生思想转变为服务师生的观念,如此才能逐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宗旨是为师生提供服务,管理好高校的人、财、物,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并将利益最大化,才能够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为学校创造更高的价值。高校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也要不断寻找新的创新方式和生存模式,才能在当前高校改革的浪潮中不被淘汰。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正是为当前改革提供动力的有效措施。
(二)加强培训并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很多并非行政管理专业出身,那么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应根据实际需求设立不同岗位的培训机制,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逐渐用专业办事替代经验办事。另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很多上传下达的工作要点,需要定期搜集信息、传达信息并做出决策,若在平时工作中存在效率问题,那么定然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信息传递和指令决策的速度迫在眉睫。
在建立各种培训制度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增加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此外,高校行政管理的领导也应摈弃陈旧思维,杜绝用行政权力命令下属,而应用制度和规范去管理人员,增强下属的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让行政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并在工作中树立责任意识,权责一致。当然,在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从专业化、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责任制,才能更好地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与优化。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除了可以加强对高校行政人员的管理外,还可以通过该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业务能力和水平,对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有所帮助与指导。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已经渗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现阶段,国内高校基本实现以校园网为平台,集行政、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数字建设,并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当然,完善和发展信息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当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提升高校硬件和软件设施,加大相应投资力度,硬件和软件两条腿走路,做到高校业务信息化全覆盖,智能化全发展,做到无须人工操作,从“有纸化”向“无纸化”办公发展;第二,制定全面化系统性制度,通过顶层设计,对高校资源进行整合统筹,制定符合本校的科学有效的制度规定,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合理纳入学校规章制度中,并逐级落实推广;第三,创建高校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特有的优势,将高校所有师生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使高校行政部门需要任何数据时可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并做到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该数据库,如此能大大减少重复性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第四,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高校行政工作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交流协作的,每一位行政工作者都要紧跟时代潮流,做到日常办公能线上非线下、能网络不跑腿的信息化办公意识和思维。
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对高校所有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并做到统筹规划、统一调度,提高行政工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其最终目标是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和提升,各个高校想要跟上国家的发展大潮流,想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被淘汰,就一定要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高校各种管理制度,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素养,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高校行政管理系统模式。基于此,希望能改变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模式,提升高校整体工作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信息化建设中,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尤为重要,将高等教育与信息化、现代化相结合,定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改革之路不会一蹴而就,是充满着荆棘和坎坷,相信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能展现足够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