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
2021-11-2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黄滢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黄滢
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实现离不开真实情境的支撑,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创设真实情境的方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帮助小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主动地发现与探究知识,并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锻炼问题解决能力。由此可见,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真实情境的嵌入,才能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为许多教师并未找到真实情境与深度学习有效融合的方式,所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那么如何在真实情境下更好地引领小学生走向语文深度学习呢?
一、创设真实生命体验学习情境
阅读是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以及学科素养形成的起点,因此教师在深度学习的指导中需要以深度阅读为基础,认识到学生是有生命力的学习个体,学生所阅读的文本更是生命的凝视与表达。只有创设具有生命体验的学习情境,融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思想情感,才能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意蕴,这也是语文深度学习的追求。
1.阅读文本背景链接情境
每篇文章的创作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或者生活背景之下的,若是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用“今天”或“自身”的眼光去观察与分析,将难以还原文本自身的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艺术气息。因此,在真实情境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通过还原文本创作背景的方式,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去探究文本创作的社会人生内容,促使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真实、立体。
例如,《北京的春节》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北京春节美好生活的赞美以及追求与热爱美好生活的生命体验,是中华传统文化与文人情怀的融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述的情感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应在本文的深度学习指导中链接文本背景世界,例如,在课前预习中布置以下学习任务:①收集古诗古文中写春节的句子,品读并体会具有中国色彩的“年”文化特征;②查阅有关中国古代诗人热爱生活文化的资料,并了解其中的生命精神;③收集作者人生经历资料,记录作者人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把握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④以文本创作背景与作品关系为研究对象,写一篇小文章。
2.阅读文本生活链接情境
建立在生命体验上的文本阅读是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生命体验需要经历文本语言向生命场景转化、生命场景向读者人生体验转化这两个过程,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若是只完成了第一次转化,那么其仅仅处于浅层学习阶段,只有从第一次转化过渡到第二次转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层学习。为了促进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二次转化,推向学生走向深度阅读,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真实情境创设中融入学生的人生经历,从而促进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实现对阅读文本生命世界的深度挖掘。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教师结合现实生活创设了链接文本的情境。①春节刚刚过去,年味还未完全散去,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春节的感受吧!②阅读文章,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北京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③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北京的春节分外热闹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比你所在地的春节与北京春节的区别。通过生活链接文本的阅读指导,学生可以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指向生活世界与生命的成长,在文本阅读中实现与生活经验的对接,真正进行深度学习。
二、创设真实问题引领学习情境
与浅层学习不同,深度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信息的处理,要求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以及完善的思维品质,避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知识零散化、思维固定化等问题。而探究性问题情境创设与批判性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情境更加真实,也起到了提高语文教学趣味性与挑战性的作用,是深度学习发生的主要途径。
1.在探究性问题解决中锻炼高阶思维
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关注语文学习情境的真实性,还要让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这样才能实现深度学习。而探究性问题情境的营造,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共同作用下,透过真实情境更加深入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与思维广度,从而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观潮》一文的教学中,为了引领学生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分析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钱塘江涨潮和退潮的视频资料,之后,教师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例如:“你从刚才的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作者在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写了一篇文章《观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笔下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的。”“作者‘观’到了什么?”“作者在第三段中用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钱塘江气势与吴中健儿、水军操练有何关系?为什么这样写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出了真实情境,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阔;同时,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困惑与探究的欲望,形成了链式结构,让小学生在指向真实情境的问题探究中获得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了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深入探究。
2.在批判性问题辨析中实现创造性学习
与被动接受相比,批判性的学习也是深度学习的一种,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因为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当,让小学生养成了“照单全收”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一直停留在浅显层面。为此,需要教师善于运用真实情境的影响,引领学生批判性地分析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语文,看待世界,敢于质疑全文,并学会理性地分析与探究问题,升华学生的学习境界,引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
例如,在《观潮》一文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感叹于古人敢于弄潮争标的勇气,然后通过讲述继续营造真实情境。“在古代,人们常常会在海上举办各种比赛活动,弄潮争标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展示如今钱塘江上的景象),但是放眼望去,我们发现钱塘江上极少出现这样的景象了,原因是近年来不少人在钱塘江涌潮中丧命,这是否证明现代人失去了与大自然搏斗的精神,胆识与斗志不如从前了呢?”真实情境的创设以及辩证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是用力量与大自然抗衡,但是今人是用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处,如飞跃壶口瀑布、航天飞船的诞生等,都证明人类不仅具有挑战自然的精神,而且具备征服自然的能力。
三、创设真实实践学习活动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经历知识内化与能力发展的社会化过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情境创设是激励学生表现、促进学生发展以及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生成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只有在语文实践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融入真实情境,才能促进学生在真实实践情境中使用语言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几乎真实的情境中模拟运用语言,实现从知识吸收到实践运用的过渡,从而升华至深度学习。
对此,需要教师在真实实践学习活动情境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创设出相对真实的、具体的、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活动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为小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打造出听说读写整合学习的平台,让小学生受到真实实践学习活动情境的吸引,更加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例如,在《穷人》一文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从字里行间中发现穷人的“穷”,但实际上,作者在文中真正表达的不是“穷人”没什么,而是“穷人”有什么。为了让学生理解“穷人‘穷’在哪里”“为什么说‘穷人不穷’”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周边资源布置教室,凸显出穷人恶劣的生存环境、破旧的室内陈设、拮据的生活条件,并与教室另一边的“富裕”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角色表演活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分角色演绎故事情境。例如,西蒙临死前依然用尽自己最后的气力呵护孩子,用旧衣物包裹住孩子的身体等内容的演绎中,可以促进学生在真实学习活动情境中还原西蒙临死前的心路历程,让学生从中看到“穷人”身上有许多“富人”没有的高贵品质———他们并没有因为金钱的缺乏而丧失人性应有的珍贵品质。真实实践学习活动情境的创设,符合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规律,可以让小学生在真实实践活动情境中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心灵上的触动,这是理论讲述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总之,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便是阅读,阅读可以架起学生、文本以及作者情感世界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因此,在语文深度学习中,教师的真实情境创设应从阅读教学入手,并通过真实问题情境、真实实践学习活动情境的创设,为小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引领学生发现深度学习的本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深度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