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理念和改革措施

2021-11-23仇晓夏王朱晨睿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理念时代职业

文/仇晓夏 王朱晨睿

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应该扩展到个体的一生,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这样表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此为教育的四个支柱。其中,将学会生存定位为教育的核心。新时代职业教育实践中,教育者既应该教学生学会专业的一技之长,也应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凭借自身在未来社会生存下去。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更加贴近社会,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就业。相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可能在注意力、思维逻辑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而,高职教师应该增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1]。

一、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内涵解析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推行了总体经济体系建设方案。一方面,通过经济并轨,扩大了我国职业教育在全球职业教育中的竞争需求。另一方面,在系统性改革条件下,“金融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动了社会化企业的转型升级,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人才需求。尤其在医疗领域,通过强调要素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重要性,既扩大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缓解了社会民生领域中的“看病难”问题,也借助职业教育的快速推进,为医疗领域输入了专业对口的医疗人才。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学习,笔者理解了“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的重要性。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对于国家而言,职业技术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对于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我们应该严格遵从党的指导,为党和国家培养优质人才,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从目标向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具体转换看,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实践措施的革新,是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完成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从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成果及经验看,职业教育的内涵日益丰富。一方面,职业教育成为了与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发展相匹配的资源,形成了以人才为核心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均衡。另一方面,在人才为本的基础上,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将综合素质目标,分解成了职业技术目标、职业道德目标。在职业技术目标方面,强调职业技能的专业性、职业能力的延伸性与创新性,并配套设置了与之匹配的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在职业道德培育方面,强调对学生个体化人格和社会化人格的同步培育。换句话讲,学生的职业道德中包括了个体化人格的牵引与对社会化人格的塑造。因此,从整体上而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内涵正在趋于丰富化、复杂化。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理念分析

所谓的创新,包括发明与发现。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出的创新理念,主要是就发展方面而言。比如,在当前职业教育实践中,推行了“互联网+职业教育改革”,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发现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合理地优化教学方案,并结合信息技术,创设一些新型教学方案。此类发现与创新中,即体现了创新理念。

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总体经济理念,该理念又与具体的总体经济体系建设理论相联系。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包括了国际市场、本土市场方面的系统性推进和配套性落实。再如,新时代我党通过高水平的顶层设计水平,更新了治国理政的理念,全面创建了新的治国理政理论。并且,在基于人性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关联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在基于民族性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与中国未来发展相关的“中国梦”。

从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理念的实践经验看,一方面,应该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其中提出的各种理念进行全面学习、理解。另一方面,应该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科学合理地将这种创新理念,转换为具体的教育教学理论,并使其合理地转变成可以实践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而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理念,则应该注重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理念的落实,如教育任务的明确、教育内容的定位、教育类型的选择、教育理论的创新、教育实践措施的研发等。概括而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大力宣传和普及适合的教育[2]。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措施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通过聚焦学生、聚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很好地将人文关怀、课程思政,有效整合到了教学资源之内。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打造了“做学教合一”的新型课堂。下文对本校教师如何贯彻新时代教育创新理念,并将其合理融入课堂实践的一系列措施展开具体分析。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壮大“双师”队伍

作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本校教师一直在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壮大双师型特色教师的队伍,将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相结合。例如,护理基础操作课程就以此为核心进行开展。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不断地去模拟情景进行练习,强化所学知识的同时还在积累学生的应对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改变“满堂灌”方式,把教学变成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教师在讲知识时,不能像过去那样,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基本知识,收集相关资料[3]。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再纠正错误、补充说明、答疑解惑,然后,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这样,抽象而晦涩的东西就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变得简单易懂了,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与其教给学生一屋繁杂深奥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的钥匙。学习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这就是近几年本校一直在强调的“以生为本”。

(二)政策与技术并用,落实“1+X”制度

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就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制度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就大大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1+X”制度的出台,促使高职院校加快改革进程,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将会制定新的教学标准,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今后高职院校教育会更加凸显“实践性”,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也会最大限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此,笔者认为在课堂中不能仅限于课件的使用,也可以使用一些新型的教学app帮助教学。例如超星学习通、云班课、蓝墨云等。教师可以在app上向学生发布任务,让学生在系统的督促下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利用系统自带的课堂抢答等模式提高学生们对于课堂的热情,还可以将教案或课件上传到平台,方便学生在课后回顾课堂知识。并且,这些平台所带的刷题功能有利于学生随时检测自己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更清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将课堂变成互联网的互动式教学,不仅是疫情下的不得已而为之,更是教学模式的一次新改革。

(三)教学与研究并行,深化“产教整合”

新时代职业教育是与职业工作需求紧密结合,相互融合的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观来看,职业教育应该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推动学历职业教育与社会所需相结合。所以,为了防止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过于死板,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在三年级上半学期来到附近的三甲医院进行为期两周的见习生活。在这段时间内,学生们可以向带教老师请教很多尚未学到的知识,近距离地看到护士们的操作,让学生对医院的工作日常规定有大致的了解,更好地明确日后的职业方向。

新时代特色职业教育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为此,笔者所在院校会安排学生在毕业前一个学期到医院进行实习。例如到南通附院、南通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等优秀的三甲医院,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习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教育,将学到的知识从纸上谈兵变为真正的灵活应用[4]。

四、结语

在新时代总体经济体系建设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与我国系统性改革密切相关。因此,在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理念、研究新型教育教学理论过程中,应该吸收总体经济理论中的系统性思维,促进创新理念向创造理论的转化。同时,应该在系统性的理念创新基础上,积极做好配套性的改革措施,确保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能够与实际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匹配起来,进而实现技术支持条件下的新时代职业教育新模式。

猜你喜欢

理念时代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爱的职业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