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2021-11-23李珍珍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医学生

文/李珍珍

2020年12月10日,为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医学是人文、仁术,严谨的科学态度、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是一名优秀医生必备的素质。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于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是机遇也是重大挑战。但成长在互联网浪潮中的“00后”医学生,个性比较强又缺乏主见,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中,很容易引起浮躁、急于求成、冒险逐利等创新创业心理,而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医学院校积极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坚守医学生誓言,敢于直面困难、拼搏奋进,并勇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探索创新,工匠精神的全程融入至关重要。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医学生培养中的价值

所谓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和职业操守。工匠精神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一)不畏艰难、顽强拼搏

面对各种风险困苦,勇于战而胜之。医学院校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都会从事医疗卫生相关职业,经常要面临高压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不畏艰难困苦、顽强拼搏,才能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热情倾注到医护工作中。

(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关键要素,慢工出细活,决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严谨的科学态度,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是一位优秀医生必备的素质[1]。

(三)勤于探索、追求创新

现代化的工匠精神,更重视传承和创新的统一,不仅具有娴熟的技能,而且要求创新。同样,医学生强调精益求精,绝非囿于传承,而是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大胆革新,给医疗行业带来突破性贡献。

(四)德性优美、追求卓越

工匠精神还意味着过硬的职业操守,一生努力探索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当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效果都是他们的“产品”象征。不断探索追求卓越,努力保障给予每一位患者以“精品”的治疗。引导医学生以大国工匠为榜样,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医疗卫生创新人才。

二、医学生缺乏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中的展现

(一)重传承轻创新,“热爱专业”而“思维固化”

大多数医学生具有强烈职业归属感及对医疗事业的忠诚度。加之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在医疗卫生单位实习中形成的思维方式等,使得自身毕业后的发展路线基本都已经固定化[1],忽略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与公众对医疗领域的期望日益提升,医疗领域已经变成高付出、高风险、高标准与高期望的行业[2]。增强学生知识技能学习与创新思维的结合能力,不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学业压力大,创新创业“热情有余”而“耐力不足”

医学生因其培养模式,学制长、学业重、学习压力也较大[3]。大一、大二等低年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感兴趣,但会因为缺乏专业基础而搁浅;大三、大四等中高年级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届时又面临毕业设计、就业或考研等压力,缺乏时间和精力参与创新或创业实践训练。综上,医学生创新创业社会氛围不浓郁[4]。

在全球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也必将成为国家国民经济的一类重要支柱产业。社会对健康产业需求的不断加大,国家投入增加,将迎来健康产业“井喷”式发展[5]。作为培养医学专门人才主阵地的医学院校,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鼓励学生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勤于探索、积极主动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三)跨界创业难,“跨界创新”却“知难而退”

“00后”医学生生长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条件较好的年代,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期待和追求,对生活充满激情。但“00后”在行动力方面较弱,目标停留在“想法阶段”,容易三分钟热度[6]。缺乏工匠精神,急功近利,特别是在互联网的信息大潮中,他们依赖网络,但缺乏辨别能力,遇到困难则常退缩,加之家庭支持力量薄弱,往往“有始无终”,成功的案例少,难以形成群体示范和带动效应[7]。

三、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初探

(一)怀匠心,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多层次性

匠心是涵养工匠精神的首要任务。首先,在创新创业课程开展过程中,通过观看大国工匠视频等对医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引领的作用,并进一步阐释和宣传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8]。其次,根据学生各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创新创业潜质、社会需求、学生兴趣等情况特点,创新研发一套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符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把创新创业相关基础类课程、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的培养等工作,安排在大一、大二等较低年级;社会实践类课程,主要目的是丰富实战经验,从而更好将创新创业方向选择跟社会需求对接,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则规划在大三、大四等高年级。另外,应该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锲而不舍、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工匠精神,融入在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把低年级中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年级更多实践中的工匠精神激发相结合。

(二)铸匠魂,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专创融合度

匠魂是工匠精神的统领与根本,人有德之魂,才能立世生存、行之久远。医学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中“铸匠魂”,也是医学高校在课程思政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跨专业融合度,多方整合资源,加强在校期间课程学习与课外第二课堂实践之间,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全面有机融合。如通过传授的医学伦理学观点,分析医学领域社会热点问题、医患沟通问题,传承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不断内化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其次,充分发挥学长学姐传帮带作用,发扬工匠精神,传承创新精神。如厦门医学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学校本部+韩国高校+企业),在工作几年后创业者较多,且有部分学生成长为医学美容行业创业导师,创业成功学长学姐返校授课,进一步传承“精”“诚”的工匠精神,激发在校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三)守匠情,打造充足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匠情是坚守和保持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的态度。首先,生活处处是老师,加强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营造,譬如在教学楼区域、宿舍公共区域等张贴工匠人物典型、名人名言等,发挥工匠精神在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隐性的职业精神、价值取向、专业技能磨炼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其次,组建专业化、职业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库。强调教师本身工匠精神的培育与示范,并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的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入同等重视,以工匠精神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灵感、注入动力。提供教师挂职企业锻炼和参加校外培训的机会,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水平,在课程中增加与医学专业知识的融合度,激发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参与感。最后,聘请创业成功的企业精英、创业成果优异校友等组建导师团队,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库。

(四)践匠行,拓展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渠道

匠行是践行技艺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通过创新创业专家讲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路演模拟等形式,让医学生多渠道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校企合作,全面实行产教融合的方法策略,使医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实践工作环境,在真实环境下感受工匠精神。并体会到实践单位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强化学生精益求精、勇于不断挑战的创新创业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与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拥有内在统一性与高度契合性。工匠精神融入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以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职业态度,不断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疗卫生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医学生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工匠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