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赜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渗透策略
2021-11-22夏伶杨云萍
夏伶 杨云萍
【摘要】我国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与发展,诸多典故经久不衰,经过日月凝聚发扬,被列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当代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力。促进文化的传承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之一。语文学习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播的诉求,又是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今全球文化碰撞,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外来文化兴致盎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没有兴趣。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传统文化普及给学生。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渗透
引言: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传统文化普及给学生。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和逐渐出现的崇洋媚外现象,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是迫在眉睫。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语文教师应自觉承担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一)对民族精神与优良传统的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二)将民族自豪感化作学习内驱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古人作品,它们是古人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的结晶,其深邃蕴藉的思想和情感内核,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灵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形成一种敬仰之情。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内驱力,能引领学生朝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进,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是个人修养与文化内涵的提升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观念穿过历史长河,在当今社会依然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例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折射出时代的哲学、处事之道,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会逐渐意识到,知识学习固然重要,文化内涵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更是不能忽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学生充实自身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二、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
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能从《黄河颂》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从《狼牙山五壮士》中体会到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私奉献精神,从《木兰诗》中感受古代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教师利用传统文化带学生领略古代的风采,跟着李白一起看到“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跟着荆轲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心境,跟着曹操经历三国征战。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初中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而初中教师要想开展高效的传统文化教学就需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选取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道德情趣的教学内容,并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课本内容中包含的生活真谛与道德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含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但可以传承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力。
(三)挖掘作品的内涵
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要适当挖掘作品文化内涵,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讲授知识、阅读技能外,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文化滋养。语文教师备课时多花些心思在挖掘作品内涵上,从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上给学生以大致介绍,再结合背景去体会作者的心境和想要表达的情感,每一个作品都蕴含着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道理,让学生从作品中挖掘,既能印象深刻又能引发深思。例如,《背影》中,父亲那蹒跚的、佝偻的背影,在那一刻是那么的伟大坚挺,父亲给“我”买橘子的场景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他挺了一輩子的脊背,被生活压弯了,他那瘦小佝偻的身躯曾经为我们遮挡过多少风雨。从中体会父亲的不易,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孝道”的践行情况。
(四)拓展传统文化知识
中学语文课本教学内容有限,只学课本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增加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二要把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延伸到课外,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户外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
结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学语文教学承担着重要的传承作用,这就需要中学语文教师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与学生的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指引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以此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青.如何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功能[J].华夏教师,2020(04):70-71.
[2]李唐朝.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2):76-78.
[3]李彦荣.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20(4):9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4.093.
基金项目:1、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新中国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19ZDB022)阶段性成果。2、2020A24建构主义理论下中文师范专业语文教学法课程研究湖南工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3、文化自信视域下炎帝文化在国学教育中的渗透路径研究 炎帝文化基地课题YDB202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