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全面性教育课程中的幸福生活权教育

2021-11-22李佳洋刘文利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幼儿园

李佳洋 刘文利

【关键词】全面性教育;幼儿园;幸福生活权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6-0033-03

【作者简介】1.李佳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在读;2.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幸福生活权概述

1.幸福生活权的定义。

幸福生活权是人权领域的重要概念。刘志强等人认为,幸福生活是一种在客观条件下循环向上追求、享有、实现自身需要的状态。[1]黄爱教认为,幸福生活权是人们追求、享有并实现幸福生活的权利,它不是某项单独或独立的权利,而是一项概括性权利。就幸福生活权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三种权利:一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二是享有幸福生活的权利,三是实现幸福生活的权利。[2]

2.全面性教育与幸福生活权。

幸福生活权作为一种人权,跨越差异,赋予每个人追求、享有、实现幸福生活的资格,平视不同的幸福生活状态,主张每个主体享有同样的尊严。全面性教育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青少年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它倡导所有人享有健康、受教育、信息平等和无歧视的权利,这些都与幸福生活权息息相关。

二、全面性教育中幼儿幸福生活权教育的开展

由刘文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以下简称《绘本》)系列共分为9册,分别是《我们的身体》《新生命的诞生》《奇妙的感觉》《彩虹心情》《我爱我家》《多彩的幸福》《遵守规范的孙悟空》《好秘密 坏秘密》和《欢乐的六一》。在幼儿性教育课程中,与性有关的价值观始终贯穿其中,其中就包括幸福生活权。幸福生活权所包括的三种权利在幼儿园性教育课程中可以转化为相应的教学维度,即知识——享有幸福生活权利的内容;态度——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技能——实现幸福生活的权利。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使用《绘本》作为教学材料之一,让幼儿逐步了解幸福生活权的含义,培养幼儿追求幸福生活权的意识和技能。

1.绘本《我们的身体》中的幸福生活权。

《我们的身体》是幼儿园性教育课程的第一个授课单元,是幼儿园性教育教学的基础及启蒙课程。3~6岁的幼儿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有极大的兴趣,这是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表现。因此,幼儿需要先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建立主体意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课题组通过设计多项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男孩和女孩身体的相同和不同,悦纳自己的身体,积极看待随着年龄的变化身体所发生的变化。例如,使用自主研发的动画视频《我们的生殖器官》《我们的身体会长大》《我爱我的身体》等,帮助幼儿认识到男孩和女孩虽然在身体上有所不同,但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平等、美好的;幼儿通过教学视频还会了解到自己的身体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这个变化也是个人能力提高的过程。这些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幼儿获得关于幸福生活的多元内容。

2.绘本《新生命的诞生》中的幸福生活权。

《新生命的誕生》是幼儿园性教育课程的第二个授课单元,帮助幼儿了解新生命诞生的相关知识。幼儿对怀孕和出生的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因此,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年龄和认知发展规律的知识有利于幼儿更准确、科学地认识生育和诞生,避免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课题组设计了游戏活动“我是怎么诞生的”,通过让幼儿扮演妇产科医生或助产士模拟孕妇妈妈的生产过程,进而引导幼儿理解生命的到来都是爱的体现,无论男孩女孩都是美好平等的、值得被爱的,都应获得相应的幸福生活的权利。与此同时,游戏活动“今天我是爸爸/妈妈”通过让幼儿扮演爸爸或妈妈让他们体验到养育宝宝需要爸爸和妈妈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其他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这些都能够提升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3.绘本《奇妙的感觉》中的幸福生活权。

《奇妙的感觉》是幼儿园性教育课程的第三个授课单元,引导幼儿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感觉,尊重自己的这些感觉并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在感到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或信任的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课题组设计了“我的感觉”“我不喜欢这样”等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积极感受自己的感觉。通过这些游戏,幼儿能够逐渐理解人有许许多多的感觉,有的会让我们感到幸福,有的会让我们不舒服;学会珍视幸福的感觉,规避和应对不舒服的感觉,从而体会生活中幸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绘本《彩虹心情》中的幸福生活权。

《彩虹心情》是幼儿园性教育课程的第四个授课单元,引导幼儿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课题组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游戏,如“妈妈不给我买玩具”“大家都喜欢妹妹”“我摔坏了爸爸的手机”“小美今天不跟我玩了”等。教师通过情景描述引导幼儿理解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但是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消极情绪而影响甚至伤害他人,并指导幼儿给出合适的情绪处理策略。这一单元帮助幼儿学会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并掌握处理情绪的积极策略,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取决于自己对情绪、对生活的认识等意识。

5.绘本《我爱我家》中的幸福生活权。

《我爱我家》是幼儿园性教育课程的第五个授课单元,向幼儿介绍了不同的家庭类型、家庭成员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和责任。幼儿在家庭中有得到父母悉心照顾、保护等权利;获得发展、参与沟通交流、接受教育等权利;获得平等、尊重等权利。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家庭成员的角色和承担的家庭工作,如“在家里你和爸爸妈妈都会负责打扫卫生吗?谁负责做饭?谁负责洗碗?”等。基于幼儿的分享,教师会引出不同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交流沟通方式等知识技能,促进幼儿对家庭成员间的平等与尊重的理解,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6.绘本《多彩的幸福》中的幸福生活权。

《多彩的幸福》是幼儿园性教育课程的第六个授课单元,通过介绍不同人的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方式,向幼儿传递基于尊重和平等的多元价值观。多元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幸福生活权是多元价值取向下的概念,包含对于个体多元价值的尊重。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以及他们对这个职业的理解,让幼儿逐渐理解每个人都有在遵守法律法规、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职业、兴趣爱好的权利,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工作中感受到幸福。

7.绘本《遵守规范的孙悟空》中的幸福生活权。

《遵守规范的孙悟空》是幼儿园性教育课程的第七个授课单元,引导幼儿建立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幸福生活有其法治基础,它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和合法性”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课程中教师会告诉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如不能随地大小便、不能在公共场所裸露身体等,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保护。

8.绘本《好秘密 坏秘密》中的幸福生活权。

《好秘密 坏秘密》是幼儿园性教育课程的第八个授课单元,告诉幼儿如何分辨危险场景,如何通过“三步走”的方法保护自己,远离危险场景,预防性侵害。性侵害带给幼儿的伤害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体现在心理上,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是幼儿的基本权利,也是获得幸福生活最基本的前提。教师和父母应该为幼儿提供保护,为幼儿创建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而这必然离不开性教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课题组为幼儿创设不同的带有性侵害风险的危险场景,幼儿在模拟训练中逐渐加强辨别危险场景的能力以及保护自我的能力。

9.绘本《欢乐的六一》中的幸福生活权。

《欢乐的六一》是幼儿园性教育课程的第九个授课单元,向幼儿介绍儿童的基本权利以及这些權利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引导幼儿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中的日常,如衣服、玩具的选择,父母对孩子意愿表达的反馈情况,父母对与性有关的问题的解答等,帮助幼儿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哪些,并能够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认识自己的权利,表达自己的权利,进而实现自己的权利,这些是幼儿获得幸福生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强,闫乃鑫.论作为人权的幸福生活权[J].人权,2020(6):115-130.

[2]黄爱教.论幸福生活权的目的论解释[J].人权,2020(1):43-53.

猜你喜欢

幼儿园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