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游戏,数学课堂才更有戏

2021-11-22黄虹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数游戏数学

黄虹

【摘 要】近年来,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的教育价值日趋显著。数学是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用平白的语言是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促使他们理解的,但在目前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对于游戏的认识不够深入,并仅仅通过表演的形式展开,对数学课堂教学助力不大。因此,教学中的“游戏”,应该是立足于数学学科的本质,以数学学习活动为载体,最大深度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发挥学生更高效的创造性,使课堂呈现出积极的学习风貌。

【关键词】游戏 数学教学

一、游戏教学产生的背景

我们的数学课堂存在着一些很明显的缺陷,比如:呆板枯燥、守旧无味。即便是有趣的课堂,学生也只有15~20分钟的新鲜感。鉴于此,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之际,使学生同时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好奇、好玩、好胜、好动是儿童共同的天性,而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手指歌、纸质游戏、绳子解法等。直观的展示、趣味性的探索,正好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让学生通过“旧知的唤醒”、经历“新知的探究”,最后再铺一张“知识的联网”……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直至最本质的数学问题。在此期间,游戏贯穿于内外,它很好地成了使教师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呈现出积极面貌的一个好办法。

二、游戏教学,凸显学生地位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其宗旨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强大的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在实施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材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了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游戏中进入积极的探究状态。

1.培养学生的游戏精神,初步形成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育游戏精神,教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数学与游戏牵手,而应对游戏精神这一核心价值有更深入的引领,实现“数学教学”与“游戏”的高度融合,达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形式”与“精神”的相融,“发展”和“共享”的合生。

例如,在《认识分数》教学中,教师设计折纸游戏,通过一张正方形的纸进行折叠后,留在正方形的纸张上的折痕揭示出大量分数信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折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折纸的过程也极具启发性:用形来表示数,用数来代替形,数形结合最简单的呈现。那么,折纸的学生不仅仅认识了分数,甚至还可以深入研究留在正方形纸上的折痕、交点和正方形边的关系,在加深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认识一个立体图形。虽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需要达到这个深度,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折纸的手工活动、新知的掌握程度,学生应该都会兴致满满,而其中包含的分数的变动,能够让有心的学生为之“震惊”。

2.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创设积极和谐的气氛

游戏教学的推广应用,将有力地促进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通过教学验证,教师树立了“学生为中心,游戏和内容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念;以有效地改善了师生关系,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极大地改善了教与学的环境;再次,教师的教学素养得到明显增强,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最后,课堂的气氛变得热闹又不失和谐。

例如,三年级的《年月日》这一单元中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虽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但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性的知识较多,教师利用学生的出生日期,设置“猜猜我是谁”这个游戏,通过给出的年、月、日的信息,让学生说说是否符合自己出生的年月日,让学生始终沉浸在猜的氛围中,使他们在游戏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寻找和创造不同解题思路、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表明: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授不仅占用时间长、效果不显著,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而游戏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教师有的放矢进行讲解,花时少、效果好。

例如,三年级的《算24点》,是最典型的游戏课,若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教师给一些数字,让学生尝试,直至算出24来。这样的一节课,只有部分学生感兴趣。一日,受到学生在玩的一个益智游戏的一些启发,笔者设计了这款算24点游戏(见上图),让学生从中任取相邻的3个数字或者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完成这个游戏,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游戏的魅力,更在感受数学的乐趣中,丰盈了对数字的理解。

三、游戏教学,制定“量身”原则

在游戲教学中,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不能把教材“嚼碎了喂给学生”,而是要有目的、灵活、多样化地引生入戏,让学生在“戏”中发疑、“戏”中引思、“戏”中明理、“戏”中织网,体验着数学的无限快乐。

1.运用游戏,目的要“明”

游戏教学,是指将教育教学内容和游戏合二为一。游戏的内容包含每节课的教学点、知识重难点,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抽象的甚至是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要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要把游戏与思维训练、重难点的突破、复习巩固有机地结合,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统一。

2.设计游戏,构思要“活”

一个好的游戏,无论是游戏内容还是时间安排,都必须紧紧相扣。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反应、教材内容和游戏的关系。在游戏过程中,越有新颖的点子出现,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但游戏设计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丝毫不能懈怠,力求在最关键的时刻运用游戏,如,重难点的突破或是学生“思维低谷”时期,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用最短的时间激励学生,给学生一剂“兴奋针”,学生的思维从而可以继续活跃起来,继续保留创造、活动的天地。

3.玩转游戏,形式要“多”

一种游戏,玩过几次就没有了新鲜感。教师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时而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更加有效地把学生留在课堂中,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

如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小小商店”,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测定方向”,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多彩的分数条”,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算24点”,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怎样滚得远”,五年级上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等等,都是教材中原生态的“游戏”。教师只要在这些基础上,恰当地改造加工,就可以充分发挥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

再比如一些拓展性“游戏”——“图形消消乐”“数字接龙”“扑克游戏”“九宫格的奥秘”等。教师通过对现有教材的挖掘,在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开发并创生出多种游戏化教学资源。这些游戏教学资源,本就是和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师只要加以修饰,就能更好地为学生吸收学习。

总之,数学游戏需要在一定的“场”内进行,这个“场”包括物理的有形的“场”——空间位置、道具等,也包括抽象的无形的“场”——情感场、氛围场、心理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有形的游戏道具,更要关注无形的师生之间的情感、心理、氛围等。因此,让学生亲历数学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场”中,兼顾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打开数学思维的通道,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分数游戏数学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