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22张蕾
张蕾
摘 要:目的 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排气、下床活动等时间,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全程无缝隙护理;手术室护理;效果;心理状态;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4-0-03
手术室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急救和治疗的关键场所,患者的手术效果、预后等情况和手术室的实施效果相关,和手术室护理有密切的关系。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需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需将患者为工作核心给予其专业的护理,且医护间需加强配合进而保证手术有效开展,给患者提供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1-2]。全程无缝隙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使护理工作连续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体现,并满足患者的治疗及康复需求[3]。本文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全程無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的影响,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5.47±5.46)岁。研究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48±5.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均知请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的标准
纳入的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意识正常,可以正常交流。
排除的标准:①有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者;②合并传染性病变者;③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者;④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合并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做好患者并发症的护理等。研究组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①无缝隙护理小组的组建:小组成员临床经验、专业技能、学历与临床护理的需求相符,成员包括责任护士、组长,组长主要负责制定护理方案、检查护理情况,责任护士负责护理措施的实施工作。②术前护理:医护人员需掌握患者的年龄、病变位置、手术史等情况,评估手术室护理风险,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且评估患者情绪,按照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手术室需保持整洁、安静,做好器械、手术物品的整理工作,防止手术室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进而对散热造成影响,确保手术顺利开展。③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且进行操作时需保护患者个人隐私,避免肢体过度外展而使臂丛神经遭受损伤。根据医嘱给患者输血、输液,大量输血之前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加温工作,确保体温维持恒定,完成输血之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做相应处理。④术后护理:患者达到苏醒条件后护理人员需将其送回病房,并做好相应手术卡的交接工作,转运过程中应加强保暖的工作,且对患者的体征进行监测。护理人员根据术后护理路径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交接班工作应确保在患者的床边完成。组长术后1 d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回访,对患者术后的指征及护理对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提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4 观察的指标及评定
①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量等。②记录两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100分为满分,临界值为5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病症越严重[4]。③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压疮、切口感染。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比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手术室每天接收的患者人数比较多,工作量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如缺少与之匹配的专业性护理技术,易造成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产生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5]。因此,为保证手术室的工作有效、顺利开展,应根据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制订并实施有效、合理、科学的护理模式,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研究组手术的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较好,可促使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帮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其原因在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单一,有普遍的适应性,但对于细节护理却缺少针对性和重视程度,致使医护人员实施护理工作时易产生遗漏的情况,且难以得到理想效果。而全程无缝隙护理的护理基础是以患者为护理工作的中心,经过克服、弥补常规护理中的不足,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进而给患者提供更加规范、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损伤[6-7]。全程无缝隙护理通过加强患者术前访视、术中干预、术后针对护理及回访等,确保手术流程层层相扣,使患者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且该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个性化的特点、手术方式制订科学、完善护理计划,给患者提供细致的个体化护理服务,进而使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得到提升[8]。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可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情绪。该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对手术室的患者而言全程需护理人员陪同,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感觉[9]。护理人员通过给患者讲解手术流程,让患者心理做好充分的准备,且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进行解答,使患者的各种疑虑得以消除,增强治疗的信心[10]。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该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的过程中重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稳定,进而减少护理差错、风险事件率,确保患者的手术治疗能安全、高效地进行。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在手术室的护理中,从多方面来落实、执行具体的护理措施,重视各个环节的衔接,使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得以消除,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患者术后可以更好地恢复健康,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的产生,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减少护理风险、护理差错等事件。
参考文献
[1]杨晓莹.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9.10(43):1643.
[2]杨萍.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術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1):83-84.
[3]张艳萍.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3(14):60.
[4]李娜.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10):326.
[5]王雅丽.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5):2146-2147.
[6]田青.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2):187-190.
[7]孙冬梅.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6):15.
[8]杨继云.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2019,4(9):18.
[9]任蕾颖.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2):148-149.
[10]游凤云.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 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