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服别人为什么这么难

2021-11-22

新传奇 2021年44期
关键词:测试者戒烟动机

准备几张陌生人的照片,让朋友挑出最漂亮的一张。过一段时间,你再随便拿出另一张照片,问:“为什么你觉得这个人漂亮?”结果,大部分测试者并不会发现这不是上次挑出来的照片,反而侃侃而谈自己这么选的理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测试:准备几张陌生人的照片,让朋友挑出最漂亮的一张。过一段时间,你再随便拿出另一张照片,问:“为什么你觉得这个人比较漂亮呢?”结果,大部分测试者并不会发现这不是上次挑出来的照片,反而侃侃而谈为何觉得这个人更漂亮。

更有趣的是,过了几天后,再重复这个测试,这些测试者几乎都选择了后面自己想了一堆理由的那个,而不是之前选出的那一个。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而这也是我们很难说服一个人的原因。

三个前提条件

几年不见的老朋友碰面,没说几句对方就开始吞云吐雾,你想趁这机会劝他戒烟,于是脱口而出:“还没有戒烟啊,那谁谁谁,不都戒了吗?”

这句话听上去没问题,但实际上很可能起了反作用,因为对方十有八九会这么说:“戒过啊,每年都要戒,戒不了啊。”

当对方说出这句话时,内心再次强化了“戒烟很难”的观念,于是他离戒烟又远了一步。

那么,该如何有效劝对方早日戒烟呢?需要满足一个理念、一个前提和一个思路。

一个理念: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人人都有捍卫“自由选择权”的强烈欲望,所以不要用“救世主”的姿态去说服别人,哪怕是出于好意,对方也会拒绝这种被“强加的好意”。

一个前提:对方曾经或愿意尝试改变。

其实,大部分人都尝试过改变,只是失败后为了维护自尊心而表现出毫不在意的态度。比如,学习不用功的孩子,其实常常处于矛盾与自责中;工作效率不高者,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同事的差距,并试图寻找原因……

对方有改变的意愿才是你说服对方的前提,而不是你有多么强的说服能力。

一个思路:聚焦动机,绕过阻挠,明确行动。

从对方想改变的动机出发,不要太过关注困难的地方,更不要用“你需要排除万难”“你需要坚持”“你需要有毅力”去挑战对方,而是一步步找到“易行易出效果”的路径。

以戒烟为例,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很多人向戒烟者错误地灌输了“戒烟很难”的观念,让他们做了大量不必要的心理准备。

三个关键的问题

说服方法没有固定的话术套路,除了满足上述“三个一”,还需注意三个关键问题。

引发正面回应  相比“你为什么不戒烟”,“你为什么想要戒烟”这个问题可以让对方更容易说出改变的理由,而不是无法改变的困难。

从而引导出下面的反应:“如果我不吸烟,就不需要偷偷地背着妻子抽烟。”“如果我不吸烟,就不会在谈生意时,因为烟瘾上来而分神。”

所以,不要让对方有机会回避,不要再去纠缠现在的困扰,可以直接追问:“如果这件事很简单,你会得到什么好处?”

只有這个关键的问题被充分展开,你才有机会向他人提出建议。

从目标到建议  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所有的目标都应该由对方主动提出,这其中的区别在于:你提出的目标,更像是一个要求,某种程度上侵犯了别人的自由意志;而对方主动提出的目标,就是一个承诺,他更有动力去兑现这个承诺。

当然,你仍然要承担“建议者”的角色,但是你需要把建议变成双方的共识,或者在对方熟悉的情境中再现。

下一步做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戒烟是一件很容易看到效果的事。如果你一个小时不吸烟,你就戒了一个小时的烟;如果一天不吸烟,你就戒了一天的烟。关键在于,你要把自己关注的下一步放在“已经多久正常生活”,而不是“如何防止一周后恢复吸烟”。

在说服的过程中,“下一步做什么”是最关键的。改变需要“成就感”,必须是往正常的方向上行动,而且是那些既容易又能有成就感的行动。

如何成功说服别人

过去很多观点认为,克服了巨大的困难,更容易产生成就感,所以减肥中强调要有毅力,学习强调要刻苦努力,但这样得到的成就感很容易面对一个问题——难到我接下来都要这么惨兮兮吗?

本文的“说服”,强调的是改变对方现在的生活状态,适用于戒烟戒酒、减肥健身、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教育子女,等等。由于此类“说服者”并没有直接的利益,觉得自己纯粹是好心,所以更容易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育他人,导致说服最终失败,大家不欢而散。

所以,当你想劝说他人时,你能做的只有三件事:激发对方内心深处潜藏的改变动机;告诉对方,“你想变得更好,你可以改变,你并非别无选择”;适时适当地给出明确且易行的建议。

(澎湃新闻网2021.10.26)

猜你喜欢

测试者戒烟动机
动机比能力重要
帮忙戒烟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指纹收集器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戒烟
小议语法测试
凶手的动机
很多英国人不会拼常用词
八成美国人地图上找不到乌克兰